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8-12-07李国强
文=李国强
2018年1月3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国务院批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党的十九大后国务院批准的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建设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这是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推动培育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大意义,率先在北方地区做好动能转换大文章,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模式,在优化全国南北格局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为全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党的十九大要求“通过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这更为山东经济实现由大到强提供了“率先发展”的重大机遇、注入了强大动力。贯彻实施好这一战略部署,要从观念上深化认识、从体制机制上深化改革开放。
新旧动能转换是历史性的挑战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发展程度取决于它的生产力发展程度。当前,世界产业结构迎来了新一代科技革命的机遇期,处在文明转换的历史关口。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呈现多领域、跨学科突破新态势,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带动众多产业变革和创新,围绕新能源、气候变化、海洋开发的技术创新密集涌现,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带动形成了庞大的健康、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新技术层出不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孕育蓄势待发,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历史性的窗口机遇期,有助于形成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当下中国经济面临的一道重大而紧迫的考题。
新旧动能转换不限于以往我国工业发展的技术改造,即用先进、实用技术,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地改造传统产业,它更是一次新的产业革命。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工业领域正经历着不同于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进入智能化时代。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更是一次新的社会文明时代,犹如渔猎文明、农业文明转入工业文明,正在从工业文明转入生态文明时代,而文明的落后是灾难的根源。
我们也能切身感知,新经济、新动能加快形成,顺应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高端制造品和高质量服务等高端需求的消费结构升级不断涌现,互联网经济、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光电子器件等新兴产品和新兴产业都获得了百分之几十的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取得年均两位数以上的持续增长,增速大大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速度。
谋篇布局跟上新时代步伐
提升质量效益是山东转型发展的动力。山东是沿海大省之一,过去这些年,山东经济发展能源经济体量大、传统制造业重化工业占比高,能耗也高,环境压力更大,质量效益远低于沿海其他先进省份,2016年山东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7万亿元,但创造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60亿元。进入新时代,全国四强粤、苏、鲁、浙也从过去的“GDP争霸赛”进入了“不看总量看质量、不重速度重效益”的新阶段。面对大而不强的现实,山东经济发展需要面对的转型之痛更深,转型任务更重,必须努力追求高质量发展。
新旧动能转换不仅仅是与其他省份的简单的竞争比拼。新旧动能转换涉及到政府企业市场诸方面,要看到科技进步巨大推动和促进作用,企业要跟上去,这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新机遇,这也是各类高新区、开发区转型发展的一个机遇。山东有雄厚的转型基础和实力,不能错失良机,这本身也是一项大的挑战,涉及到各个方面。新旧动能转换涉及到未来数十年的竞争优势的确立,既需要市场配置资源,更需要政府有所作为,各地的领导要有远见,结合本地的实际,要敢于担当担责,勇于攻坚克难。
新旧动能转换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对于去产能要看到,不仅是压产,更是朝着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高品质财富,从满足低端需求向满足中高端需求的转换,这是一个时间不长的窗口期;去产能更不是通过较大幅度地减少产能,带动价格回升、企业效益改善,从而建立起新的低端供求平衡关系,这只是短暂的治表不治里的平衡。
为了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停滞不前,及早布局则是未雨绸缪的远虑。按照产业发展规律来看,现实经济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能仅是从短期成本、价格结构来考虑。近些年,中国科技创新不断突破,许多已经领先世界,甚至已经进入无人区。新动能就是要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就是要尽量提前布局,抢占先机。目前,山东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聚焦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潜力产业,将集中培育十强产业,前瞻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新兴产业,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新动能主体力量;改造提升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等优势产业,转换形成新动能,将基本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积极探索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促进新动能的政策体系。新旧动能转换是涉及经济社会各领域、多方面的重大系统性工程,具有极大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探索性。市场环境下,新旧动能转换也在自然地发生,但仅依靠市场力量自我调节,进程会很漫长,新动能的成长需要相应的良好政策环境,需要政府有所为。为了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目标,为新动能形成和发展要及时调整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进步政策、产业布局政策、产业化政策等,以构成促进新动能的政策体系,而不是只考虑其中一方面或几方面,而是要全面统筹考虑。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核心是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坚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一批国际性创新型平台,努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区。青岛国际院士港创造了经验,院士属于人才的塔尖,青岛国际院士港是青岛市李沧区打造的全国首个院士集聚区,集聚世界级巨匠大师、引进海内外知名院士,带动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千人计划”专家及博士、博士后汇集于青岛,这是一个聚集人力资源的创新。加强青岛国际院士港建设,政府要把这一巨大高端人力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积极推动完善成为一套创新系统,让全球最高端的人才在山东积极集聚和流动。
要重视采用新模式配置资源。新旧动能转换,在规划上,各地市区有重点,但是,要切实注意打破各地市区域分割,打破省际区域分割,尽量全球配置资源,探索以全面开放促进新动能快速成长的动能转换模式,形成全方位、全要素、宽领域开放新格局,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以形成最大新动能和效能;要在组织上探索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组织形态,优化整合概念创意、产品设计、研发测试、关键零部件生产、产品组装、供应链管理、系统集成、品牌经营、互联网营销等业务环节,重构企业之间、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创新价值创造模式,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实施组织变革;大力推动自动化、数字化制造技术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深度应用,推动制造业企业向云制造、分布式制造、生产外包等方向转型。
新旧动能转换更需要发挥企业家精神。当前,企业家精神发挥既有对企业家内在的要求,又更强调需要外部良好的环境,目前政商环境有很大的改进,在创业的便利性上有很多的简政放权,但是不少地方的企业发展中仍有极大的困惑,在于一些政府部门的不积极作为,对于企业提出的问题和需求麻木不仁,或者是在具体的项目落地中,受到相关局委办的严重掣肘,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大局意识、改革意识,一些强权部门的关卡压使企业有苦难言,苦于怕穿小鞋,只能一忍再忍,一再地增大项目成本或者严重贻误商机,这是发挥企业家精神遇到的必须克服的障碍。要建立及时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的政策运行渠道、机制和技术,消除企业只能干着急,无从下手的无奈。对此,要建立积极的严格的有效的督查和问责机制,要改善政府某些部门的低效以及不积极作为,要树立政府的创新和担当精神。这就是要给企业松绑,让中国的企业家精神和活力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得以充分释放,这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