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基层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思考

2018-12-07邓颖陈领国网南平供电公司

新商务周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储备电力企业基层

文/邓颖 陈领,国网南平供电公司

1 背景

自主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关键词。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国家电网公司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通过创新驱动 强化科技引领 支撑公司创新发展。“十二五”期间,公司科技工作成绩突出,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获中国专利奖46项,其中金奖3项;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2项;主导制修订国行标839项、公司企标1195项;新增授权发明专利7696项,新增国际专利申请672项,公司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和累计拥有量连续五年位居央企第一;拥有各类实验室498个,其中国家级实验室18个;新增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各1名,培养“公司科技领军人才”20名,引进“千人计划”专家25名。尽管如此,在基层电力企业中科技创新工作中,仍旧存在许多问题,严重限制了基层电力企业开展科技工作的活力。

2 基层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2.1 企业创新主动性差,自主创新水平低。基层电力企业多数未有企业主体意识和不明确市场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表现为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益,缺乏长期打算,从而削弱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利益驱动机制和风险意识。与此同时,基层电力企业日常工作计划性强,科技创新机制不灵活。多数基层电力企业都有开展班组QC、群众“五小”以及科技创新等活动,也存在劳模工作室之类的常设创新平台,但并不是独立的研发机构,没有与外部研究机构或高校建立科研合作。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水平普遍落后于企业的创新需求,大部分企业生产所需的技术和产品仍以引进为主,多数科技创新成果水平低、转化率低、附加值低。

2.2 企业创新基础薄弱,创新型人才缺失。多数基层电力企业科研基础薄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能力不足。特别是知识型服务发展相对滞后,将技术创新转化为经济竞争优势的服务水平比较低,科研型企业孵化正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公共技术平台建设相对薄弱。科研力量相对不足,知识型服务业不能满足科技创新的要求,已经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制约因素。虽然基层电力企业从人员招聘上确保了员工在学历上达到大学本科及以上,后续培养了不少专业技能人才,但高层次人才仍旧十分短缺,参与国际竞争的创新型领军人物更是少之又少。很多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经济条件等的限制对高层次人才没有吸引力,尤其创新型人才严重缺乏,特别是新兴发展的领域创新人才稀缺尤为突出。

2.3 企业创新机制僵化,缺乏系统性规划。多数基层电力企业在现有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奖惩制度上,间接影响了知识参与收入分配,导致很多科技工作者认为在工作过程中没有得到应有的足够的重视,专业人才匮乏是导致基层电力企业不能开展自主创新的根本问题。科技创新项目时效性强,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终结,后续管理缺乏系统规划,尤其体现在人才的培养和项目的纵深推进。此外,在推进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多数以团队形式进行申报而员工无法以个人名义进行申报,部分团队成员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并无实际作用,而科技创新主要承担人员并未将培养人才成效纳入到考核范围,科技创新项目奖励无专项支出实现对后续项目储备工作提供支持。

3 基层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建议

3.1 改进科技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明确科技创新项目的立项、研究、总结、验收、评审、报奖到经费使用等方面的工作由科技创新项目组负责。项目立项后,由公司专家人才或科技创新项目担任项目组长,实行项目组长负责制,科研项目团队成员的组成及相关设备的使用可根据实际需要由不同单位调配组建,改变以往以“行政为主、条块分割”的管理方式,实现向“联合攻关、系统集成”的管理方式转变。改变以往项目组申报科技创新项目立项的管理形式,通过以限制项目费用的额度由员工个人进行申报,进一步激发员工进行科技创新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

3.2 强化科技创新项目外延管理。明确科技创新项目组专业帮扶工作内容,确保公司现有专家人才参与科技创新项目、专业技术骨干后续培养提升,进一步夯实基层电力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基础。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确立科技创新项目员工的收益和进行后续研究的列支,促使科技创新项目良性循环。此外,加强科技创新项目典型示范作用,对科技创新项目的立项、研究、总结、验收、评审、报奖到经费使用全过程进行培训,让广大员工对科技创新有更深入了解。

3.3 完善科技创新项目储备管理。结合公司现有创新平台,累积现有科技创新项目关联度,针对公司发展急需,开发潜力大、储备力量足的项目通过整合建立项目储备,进行纵深研究。严格落实专家人才考核,进一步明确公司现有专家人才的作用发挥,充分调动公司各级各类专家人才进行科技创新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求公司专家人才现有课题项目纳入科技创新项目储备。通过完善科技创新项目储备,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实现无储备不立项,提升公司科技创新项目立项质量。

4 结束语

针对基层电力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提出了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外延管理以及通过现有科技创新平台、专家人才作用发挥提升科技创新项目立项质量等管理手段,通过明确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持续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夯实科技管理创新人才储备基础、激发科技创新项目活力,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项目成果转化,实现科技创新项目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储备电力企业基层
基于Canopy-Kmeans算法的电力企业流量数据分析研究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电能计量技术在电力企业节能降耗中的应用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
基层在线
基于新常态的电力企业党建工作创新路径探究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