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升驻村干部能力加强驻村干部管理的建议

2018-12-07张宁蓉

商品与质量 2018年38期
关键词:村干部干部群众

张宁蓉

中共重庆市巫溪县委党校 重庆 400000

1 驻村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驻村干部群众工作方法欠缺,如面临贫困群众对扶贫政策的不理解、不配合时只能抱怨,不会想办法。

(2)少数驻村干部工作热情很高,但不注重团结群众,自认为见识上比群众高一筹,带着有色眼镜对贫困户指手划脚,无形中站到群众的对立面,使扶贫工作陷入驻村干部唱独角戏的尴尬境地。

(3)不能主动拉进与群众的距离,放不下架子、俯不下身子,停留于蜻蜓点水的状态。在原住地和驻村地之间频繁穿梭,导致了高昂的帮扶成本。存在“挂名”“走读”“渡金”“空中飞人”现象[1]。

(4)有虎头蛇尾现象。开始热情膨胀有新鲜感并信誓旦旦,三两月后发现所面临的问题比想象的繁重复杂,就开始泄气、埋怨、打退堂鼓。

(5)政治生态中出现消极的、负面的现象,一些镇(街道)干部受到问责。受此影响,一部分驻村干部思想压力增大、精神状态不佳、干事激情减退。加上权小责大、权责不清、权责不匹配等核心问题,在工作中有畏首畏尾,执行政策打折扣的现象。

(6)缺乏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创富能力,不能详实掌握群众贫困状况和发展诉求,找不准发展路子。不切实际地定目标,切实解决表态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

(7)组织对驻村干部管理约束多、对工作批评多、对付出的艰辛慰问少、对存在的问题提醒少,对遇到的困惑指导少,调动积极性的方法欠缺。

2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驻村干部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2.1 强化服务群众意识,从“带着命令下去”向“带着感情下去”转变

驻村干部中不乏“能人”“强人”,却缺少“有情人”。习近平总书记说:“感情是一个非常本质的东西,不带着感情去做接地气的动作,就是‘作秀’了。有感情的同志下基层做工作,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那是一种温度。”干部驻村扶贫关键要“驻心”,要讲诚心、有热心,有耐心、下决心,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下得去”“呆得住”“干得好”,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做好每一件事。驻村干部要有家国情怀、为民情怀、若谷虚怀,才能真正走进群众,融入群众,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从而行动上服务群众,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2 提升服务群众能力,从“不能对症下药”向“善解疑难杂症”转变

当前群众工作呈现主体多元化、利益多样化、需求差异化、问题复杂化等特点。驻村干部针对扶贫经验和农村知识不足,要练就善于学习的能力、处理繁杂工作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主动适应时代发展,从不敢做、不善做、不能对症下药的状态中走出来,加强理论学习、实践锻炼、思考总结,在解决基层各种“疑难杂症”的实践中锤炼党性作风,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

2.3 创新服务群众方法,从“授人以鱼”向“共图发展”转变

驻村干部在具体工作中,创新服务群众的工作方法,练就服务群众的真本事。

一要提高联系群众的本领。利用“大走访、大宣讲、大排解”活动主动拉近与贫困群众的距离,沉下身子,放下架子,与群众以心换心交流。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把困难群众当亲人,体验疾苦聆听呼声,掌握第一手材料。学习语言表达技巧,用群众接受的方言土语,把各项扶贫政策输入群众心里,使群众愿意听,记得住,这样才能被贫困群众接纳。

二要提高组织群众的本领。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把满足贫困群众的合理需求作为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际工作中,用过硬的作风和实在的人品赢得群众信任,使其愿意跟着走跟着干。讲究方法,把握好原则性和灵活性,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工作对象要区别对待,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内生动力,让自觉自愿配合工作,依靠群众自身力量发挥优势。

三要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各级党员干部要了解真实民意,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解释到位,把涉及群众利益的有关问题解决到位,化解社会矛盾,营造和谐氛围;把小事办实、把急事办妥、把难事办好、把大事办成;善于把上面的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结合起来,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和长期困扰帮扶工作的老大难问题,使创新过程变成解决实践疑难问题的过程。主动服务,积极与各职能部门沟通协调,真正为贫困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确保帮有成果,扶有实效,努力做到帮扶一个、成功一个、认定一个、脱贫一个,让扶贫成效惠及贫困群众。

3 加强干部管理,落实激励驻村干部能担当敢作为的各项措施

3.1 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干部管理

规范人员选派,明确工作任务,严明考核激励,着力解决选人不优、管理不严、作风不实、保障不力等问题,确保驻村工作队选派精准、帮扶扎实、群众满意。加大对有问题干部的问责追究力度,及时调整政治上不守规矩、廉洁上不干净、工作上不作为不担当或能力不够、作风不实干部,不断传导压力,变压力为动力,激励广大干部立足本职积极进取、勤奋工作。

3.2 建立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

对驻村干部工作中的失误有一个客观公正的态度,分主次,区别敢担当与乱作为,落实习近平同志“三个区别开来”的精神。解除后顾之忧,保护作风正派敢做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最大限度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3 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有位要有为”的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大力弘扬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清风正气,看驻村干部在大事要事难事中的具体表现,对在关键时刻、重大任务面前冲得上去、扛得起来的干部及时提拔使用。对不担当不作为、群众认可度差的干部进行免职处理。正面宣传要跟上,大力宣传驻村干部的先进典型、成功经验和帮扶成效,努力营造乡村振兴的正能量氛围。

3.4 目标设置与干部考核要平衡

对驻村干部的考核要围绕所设置的工作目标进行,目标完成情况最终在考核结果中要得到充分体现,不能在平时考核等执行经济激励政策上实行无差别政策,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奖惩机制不明确。

3.5 完善干部关爱激励机制,让干部情感上有温暖

把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教育和人文关怀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落实完善领导干部定期走访慰问驻村干部、谈心谈话制度,结合节假日进行走访慰问,加强思想沟通,及时化解干部不良情绪,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关注辛劳和付出,探索建立驻村干部“荣誉金”制度,对贡献突出的干部要在生活上予以关心爱护,设立党内关爱帮扶基金。加强驻村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可在训班中增设干部身心健康课程和知识讲座,提升基层干部的自我保健调适能力。

3.6 完善日常培训制度

一是每年分级分类组织集中学习培训一周以上,将培训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畴;二是创新教育培训形式。充分考虑驻村干部的知识结构、工作性质等因素,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应干部特点的教育模式,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2]。三是注重思想教育。通过集中培训、举行报告会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担当意识和自律意识。

在基层工作中,驻村干部要少一些局外人的清醒,多一分自己人的担当;少一些个人祸福的考量,多一些风雨同舟的真情;少一些简单粗暴的行政指令,多一些“春分化雨”的“感情灌溉”;少一些抱怨退缩,多一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

猜你喜欢

村干部干部群众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