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北有殊与多元共存

2018-12-07

长江文艺 2018年21期
关键词:纸本水墨笔墨

专栏主持:

传统与当代,继承和创新,本土与全球,发展与融合。或许,这些都是我们想要传达的。

原湖北美术馆馆长

《漾No.15》白璎 纸本设色 68×140cm 2017年

绘画的地缘性以及画家间的交游关系是近年来美术史研究的热点话题。在古代,交通不便使得不同地域画家之间的交流受到限制,绘画亦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风格差异;而同一地区画家之间的密切交往则促进了富有当地特色的绘画风格以及代表性绘画流派的形成。张彦远在撰写《历代名画记》时即注意到绘画“南北有殊”,并提醒读者赏画时需“详审之”。尽管现代社会便捷的交通与通讯工具,使得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往不再受到地域与距离的阻碍,但绘画的地缘性却并未因此而消失。首先,信息与资源的共享、教育背景的趋同促使艺术家更加热切地寻找自我表达的方式,从而使得地域文化、生活环境等因素带来的影响被更加明显地呈现出来,形成当代水墨艺术地缘性的新的呈现方式;同时,沟通交流的便利,令艺术家之间的交游关系变得更为密切和复杂,从而使得这种地缘性表现得更为多样。

《丁酉册页之二》姚震西 纸本设色 38×48cm 2017年

由汉雅美术馆主办的“武汉大雅——当代水墨艺术家个案研究展”,邀请了来自南北各地的十数位水墨艺术家,以群展的形式将多个个案并置一起,以期呈现出当下水墨艺术新格局的变化。同时,以水墨艺术的地缘性与艺术家之间的交游为切入点,展示当代水墨艺术发展的多元性。策展人沈伟在介绍本次展览时谈到参展艺术家,“基本上属于同一个年龄段,尽管生活于南北各地,却因教育背景的重叠和当代讯息的便利,他们相互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交往和联系,甚至于一直都在共享着比较类同的展览资源”,但是,这些艺术家并没有形成相类同的创作风格与思想观念,其中的原因自是复杂的,地缘性许是一个方面。

《大鱼2017-3》秦修平 纸本水墨 97×360cm 2017年

大略看来,这些艺术家中一部分主要活动于北京,如姚震西、李文亮、刘旭等;一部分主要活动于江浙沪,如白璎、谢海、邵仄炯等;还有一部分主要活动于武汉,如丁山、罗彬、周颢等。生活环境与地域文化的差异,使得他们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城市的性格在他们的绘画之中得到显现。例如刘旭的青绿山水,多作大块山石,布置严谨,层峦叠翠之间透出一股皇城根下特有的富丽典雅之气;又如白璎的画,常常以近乎窥视或抓拍的视角,用精致的线条以类似速写的方式勾勒出日常生活中的都市女性,似乎是用一种略带诙谐的笔调试图表现某种魔都特有的气质与情调;而罗彬笔下的戏曲人物既表现出类似于北方艺术的苍莽气质,又具有南方艺术传统中所强调的文气,体现出九省通衢的武汉所具有的包容性。

然而,仅以地域的不同来解释当代水墨艺术的地缘性未免过于简单。毕竟如今社会地理条件对人的限制已大不如从前,出生于北方的艺术家可能在南方学习和生活,出生于南方的艺术家也可能到北方学习和生活。因而当代水墨艺术的地缘性较之从前更为复杂。例如:秦修平本是山东人士,求学于南京,现工作和生活于南京。从这一点来讲,很难说清他究竟算是南方艺术家还是北方艺术家。似乎是受到北方绘画重塑造、重结构的传统的影响,秦修平笔下的形象往往是厚重的,结实的;仔细玩味其笔墨,则又不难看出金陵画家重墨的传统。又如曾三凯——一位北漂的南方画家。他出生于福建,先后求学于杭州和北京,师从卓鹤君、张立辰、邱振中、陈平先生,从学源来看曾三凯的笔墨修养是十分深厚的。他用淡墨在丝绢上层层晕染出的《江南曲》系列,以相对抽象的形式将世人对江南的印象描绘出来,水分的饱满使得细密丝绢上的画作更显清透灵秀,而蕴藏其中的是浓浓的江南情结。从他的画作中似乎不太能看出北方生活带来的影响,抑或是说他的画面中反映出的,也许正是被北漂生活彻底激发出来的,深深植根于他血脉之中的江南情结。

《八大山人手谈录之一》叶芃 纸本设色 138×35cm×4 2018年

由此看来,复杂的学源关系以及艺术家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都对当代水墨艺术的地缘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其产生纷繁复杂的变化,这使得当代水墨艺术的形式与风格不只是单纯的表现出“南北有殊”,而是呈现出多元共存的发展面貌。

从形式上来看,本次展出的作品中既有与古为新的山水、花鸟、人物小品,亦有极具现代感的所谓当代水墨或抽象水墨作品。例如,邵仄炯古意盎然的山水画《天光云景》系列,水墨氤氲的气氛,一下子把观众带入到“米家山水”所表现出的鸿蒙幽寂的境界之中;细细端详,其画中气韵可谓“雅正”,然其笔墨之间仍然带有一种现代性,造成一种似古人又非古人的效果。金心明的山水小品亦是这样非古非今,气质上的古雅,与笔墨语言的现代相融合,形成独特的视觉趣味。李文亮的大写意花鸟恰如其名《信笔潜兴》,挥洒自如,放逸纵横,似学青藤、白阳、缶翁、白石处来,又明明白白地表现出其笔墨语言的独特性——自信率真、轻松恣意的笔墨。庞飞的山水画,既不是对景写生式的实景山水,也不是完全脱离对象而作的抽象山水,而是游离于两者之间,综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水墨技法的产物。“疏淡而毛涩的笔墨”是他作品中最根本的特质,由此构建起的水墨世界玄秘而幽深,在保有古典气质的同时,也表现出浓厚的现代感。同样具有极强现代感的作品如丁山的《佛像—注视》系列,画中几乎不见笔踪,佛像只以淡墨构成的块面塑造,水墨交融,混沌而又淡雅。王犁则以大色块平涂这样看似稚拙的手法,塑造人物和山石,有意让人物与山石紧紧贴合在一起,使画中流露出一种原始性,呈现出朴拙的意趣;色彩以神秘又梦幻的蓝紫色调为主,辅之以清晰的轮廓线,进一步削减了空间感,使画面表现出一种类似于野兽派的装饰性和现代感。谢海的抽象水墨则完全抛弃了形象,几乎铺满画布的黑,是层层渲染而非简单平涂的,远看是漆黑一片,细看则能看到一次次渲染的墨痕,它可以看作是纯粹水墨或水墨至上观念的产物。

《信笔遣兴4》李文亮 纸本水墨 34×34cm 2017年

《空洲夕烟》王犁 纸本设色69×34cm 2018 年

《琴师张望》周颢 纸本水墨 52×160cm 2018年

整体而言,本次展览中无论是何种形式的作品,或古典或现代,或传统或前卫,都是画家观念与情感的真实表达。源远流长的笔墨传统与现代人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审美趣味,在这些作品中碰撞交融,最终因画家个性、观念、学养以及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形成富有个性的笔墨语言与艺术风格。将这些具有各自鲜明风格的个案集中地展示,正可管窥当代水墨艺术发展的地缘性及多样性,亦是对“南北有殊”与多元共存的一种诠释。

猜你喜欢

纸本水墨笔墨
韩景燕作品集
王少桓
水墨
兰华生作品
铮铮铁骨(纸本水墨)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