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8-12-06周浩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高职会计互联网+互联网

摘 要:专业人才要适应行业及社會发展,需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核心素养,达到行业及单位的用人需求。在“互联网+”背景下,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互联网密切联系,对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有着积极的作用。文章主要基于“互联网+”背景,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做了简要的论述,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具有一定的实际借鉴价值。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会计;职业核心素养

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各行业的发展,同样也促进了会计行业的发展,促进会计行业发生了些许变化,这对会计人才的职业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从事会计专业的人才要能够独立自主完成某项会计工作,必须掌握互联网及计算机专业知识、能力。基于此,高职院校方面,要顺应互联网发展对会计人才的有关互联网及计算机职业能力方面的实际要求,积极改革创新,提出高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给会计教学带来的便利,进一步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效率。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

1.1 优秀的职业品德

互联网背景下,多元文化盛行,各类思想交织,使得人们的思想极易发生变化,而做出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会计行业,长期和金钱打交道,若会计工作人员的思想不坚定,法律意识淡薄,职业品德不高,那对企业和人才自己而言,都有着极大的隐患。为了更好的适应行业发展,会计人才必须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以及诚信品德,同时具有坚定的法律意识。无论在哪个时代,诚信以及专业技能都是会计人才需要具备的。

1.2基础能力

无论从事何种专业,都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能力,也就是会计专业知识及技能。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人才职业生涯中,要掌握会计电算化能力。类似于会计职业品德,对于会计专业人才来说,专业技术能力也是基础素养。若实操的过程中,从业人员的做账能力不足,极有可能给组织带来损失,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要注重会计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

1.3 计算机操作能力

互联网的发展,带动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各个行业领域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会计行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应用,对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有了新的要求,需要其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从事会计专业的人才,不仅要精通会计业务,还要善于利用计算机进行账务数据处理,掌握不同模块之间数据存在的关系。如今会计信息多记录在计算机系统内,提高了数据管理水平,但安全风险较大,这需要工作人员掌握各类软件操作的能力,保障会计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1.4 学习能力

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知识更新速度快,若会计人才不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理念,则很难适应岗位需要。例如,在会计工作中,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具备广泛的应用范围及前景,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发生变化,从账务管理已经转变为管理型会计,从业人员更多的工作是提供信息数据,并且要具有财务管理能力,为管理者决策执行和发展战略制定提供更多的数据信息。就此而言,作为新时代的会计工作者,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实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架构,进而更好的适应会计行业发展需要。

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影响因素

2.1 目标因素

作为人才培养方,高职院校要着眼于时代的发展以及行业的变化,及时调整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促使会计人才全面发展。互联网+背景下,中小企业迅速崛起,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逐渐提升。一方面,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要具有财务管理能力,做好纳税筹划,为管理者提供高价值的决策信息。这需要会计从业人才具有较强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素养、技能素养以及全能素养,即尽可能成为综合型人才。基于此,高职院校要制定合理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从实际情况来说,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缺乏目标感,目标制定不合理。

2.2 实践教学模式

不同于传统会计工作,新时期会计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各类工作软件和设备等的应用广泛,这对人才的能力素养有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能够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从注重理论教学,转变到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加大会计实践模拟教学力度,提升会计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从高职院校实际情况来看,基础设施水平不高,例如缺少高仿真实训室以及教学软件等,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效果。

2.3 师资队伍

互联网+背景下,除了对会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外,对会计专业教学工作者也有了新要求。在具体实践教学中,部分教师虽然具有双师型职业资格,但缺少从业经验以及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除此之外,资源力量不够,使得教师缺乏岗位实践的机会,影响着专业课程创新,缺乏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能力,进而影响着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及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3.1 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开展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人才素养培养方面,要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制定培养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采取以下策略:(1)优化课程体系。对于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从综合运用知识以及技能的能力、自主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实现意识以及自主学习等方面入手,立足于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实际需求,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进行课程整合以及优化[1]。(2)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教学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的培养。借助现代化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并且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升其处理问题的能力及水平。除此之外,要不断提升实践教学比例,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顶岗实习机会和时间,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实训的应用性以及职业性。

3.2 构建教师社会实践锻炼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

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要拥有一定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占据着重要位置,负责指导以及组织教学。这需要其具备一定的业务理论知识,同时还具有实践经验以及较强的组织能力[2]。高职院校要积极和企业开展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以及校企合作工作站,加强对教师的培养,提升其会计专业技能。同时不断壮大会计专业教学队伍,从外部聘请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对教师进行实操培训,使得教师能够跟随行业的发展,在教学中加入新的知识,强化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水平。除此之外,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不断提升其核心素养。

3.3 加强日常教学管理

互联网+背景下,对会计专业人才进行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从课堂和学生的生活等方面入手,加强教学管理。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职业道德,比如开展职业道德宣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树立坚定地思想品质。注重法律的宣传,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能够做到知法不犯法。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构建微信群或者QQ群等,将职业道德培养融合到学生的生活中,时刻激励和警示学生,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品德[3]。

四、结束语

职业素养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无法像知识和技能一样具体化,而且与个人的思想、品德密切相关,这就决定了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长期性的过程,要求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在具体实践中,要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构建教师社会实践锻炼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加强日常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7):80+82.

[2]郑莉琨.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0):55-56.

[3]楊立红,田永宾,王蒙,李艳彦.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经济发展作用探析[J].中国市场,2016(01):168-169+171.

作者简介:

周浩,1984年4月,女,湖南省益阳市人,讲师,会计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及理论。

猜你喜欢

高职会计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