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2018-12-06王英姿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外延资源配置生产率

王英姿

摘 要: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我国资源是非常有限的,这也成为了阻碍我国企业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TFP和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直接决定一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如何通过努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一思路,对国内外关于资源错配的研究进行了一定的概述。

关键词:制造业;资源配置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式仍然是比较粗放的。存在的問题主要是要素的生产率的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偏低,换言之即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不是依靠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而是主要依赖于资源的累计投入。这种发展方式的带来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没有TFP的显著提升,单纯依靠资源要素投入扩张的经济增长以粗放式地消耗要素和资源为代价,从中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

关于资源配置的概念,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具体的阐述和解释,经济学认为资源的有效配置就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让经济总产出达到一个最优化,在数量方面达到一个最大值。相对于资源的有效配置而言,资源错配的现象也是存在的。资源错配主要是指在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时最终的结果与期望的结果有所偏差的状态。特别是班纳吉和莫尔通过研究发现,资源错配目前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类型,首先是内涵型错配,这种资源错配主要是指生产要素与经济个体之间没有达到和谐有效的统一。通过相关的经济理论分析可以看出,如果在生产技术方面,所有的企业都呈现出凸的发展状态,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所要进行资源配置也就是要让生产要素与每一个个体的边际产出达到相同的状态。如果存在这种相反的情况的话,那么就会导致不满足约束条件,也就是说资源配置效率与最优配置之间尚有一段距离。与内涵型错配相对的则是外延型错配,外延型错配主要是指一定的资源在企业的内部已经达到了边际产品相等时的资源错配。造成外延型错配的原因主要有有两种,一种是企业的生产技术呈现的状态是非凸性的,另一种则是企业已经有了比较高的生产率,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没有能够进入。

现有研究对于资源配置的论述过程中,大多数学者对于资源配置的研究,其研究的重点在于资源配置的效率而并不是资源配置的结果。目前在学术界中,针对资源错配的程度和资源错配对于企业的影响有着两种不同的看法,我们把这些看法分为直接观点和间接观点两种。

在直接观点方面,他们认为是经济发展中的部分要素的扭曲和市场发展中部门要素的扭曲造成资源错配的。相关学者主要是通过各种指标的建立来完善一个整体的模型,从而通过数据方面的分析来得出资源错配所造成具体影响的结果。

间接观点和直接观点是相反的两种不同的观点。班纳吉和迪弗洛认为,如果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偏离最优配置,也会导致经济生产率和产出率不断的下降。在目前的学术界中,已经有了非常多的文献来验证这一观点。大多数的文献都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进行验证和考察的。利用这一公式,谢长泰和克莱诺从微观层面对两个不同的国家,即中国、印度的企业进行了数据层面的具体比较和分析。通过这一分析,他们有效的测量了资源错配的程度,并把资源错配的程度所带来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假设经济总体中不存在资源错配,那么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可以提升30%~50%之间,而印度方面则可以提升40%~60%左右。贝塔斯曼等学者以中国和东欧多个国家为例对资源错配进行了相应的考察和分析,并且他通过研究认为,在一般的资源有效配置模式之下,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能够让不同国家中各个企业的生产要素和规模达成一个和谐的一致。也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关系来对相关企业的规模和生产效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考察和分析。通过这种方法的开展相关学者发现如果资源错配这一现象不存在的话,那么这一国家的产出就能够提升大概在15%左右。青木修平以美国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在进行分析时他采用了利用行业数据来进行测算的方法,利用EU-KLEMS数据库有效的测量了美国资源错配所造成的影响,此外,也解释了为什么美国与日本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9%的差异。

对于资源错配的成因,陈斌开等研究了住房价格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利用2000~2007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指出虚高的房价对经济总体TFP的影响机制是造成现阶段资源没有被进行有效配置的主要原因。特别是他从多种角度对国有企业的资源错配进行了分析,他通过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大多都是处于上游企业,这些企业对于下游企业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鄢萍主要是在研究中发现,造成资本错配的三种要素,首先是资本成本,其次是投资单向性,最后则是利率差异,而利率是造成资本错配最重要的因素。

目前的相关研究还存在明显局限:首先,外延性错配的技术难度,导致部分学者往往对“外延型错配”进行回避,使得国内外对“外延型错配”的研究呈现出明显的不足,这样的处理显然会低估资源错配程度。从整体来说,影响资源错配的因素是非常多的,虽然我国目前的研究中已经探讨了部分因素,但是还存在着制度性方面的因素没有被进行全面且系统的研究。最后,已有研究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对策尚有待于完善。

尽管阻碍资源实现有效配置的各种因素依然存在,并且有些障碍在短期内难以克服,但是在市场的自发力量作用下,资源配置效率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旭超. 市场扭曲、资源错配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D].浙江大学,2017.

[2]周海波,胡汉辉,谢呈阳,戴萌.地区资源错配与交通基础设施: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7(01):100-113.

[3]季书涵,朱英明,张鑫.产业集聚对资源错配的改善效果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6(06):73-90.

[4]张庆君.要素市场扭曲、跨企业资源错配与中国工业企业生产率[J].产业经济研究,2015(04):41-50.

[5]靳来群,林金忠,丁诗诗.行政垄断对所有制差异所致资源错配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5(04):31-43.

猜你喜欢

外延资源配置生产率
国外技术授权、研发创新与企业生产率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关于工资内涵和外延界定的再认识
爱情的内涵和外延(短篇小说)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固定成本与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分布
新一代STE分子束外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