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渗透 问题式引导

2018-12-06黄竹

速读·中旬 2018年12期

黄竹

摘 要:小数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对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下一步的数学学习起着基础关键作用。教师在教学方式中,除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研究外,还要紧密联系生活中的情境深入挖掘,再采用正确的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强化理解,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水平和效率。本文就如何采用生活化渗透和问题式引导的方式加深对小数加减法的学习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活化渗透;问题式引导;“加法和减法”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普遍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模式都在不断创新进步,人们对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如何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增强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孩子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已经成为当代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重大命题。

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可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鲜明案例。现实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长期影响着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日常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灌输、学生接受为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没有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对这种教学理念也缺乏必要的认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教学课堂上,有的老师急于求成,只是一味的传播知识,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习,更没有设置问题情境,以问题和学生形成互动,循序引导学生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有的老师虽然学历挺高,也有着一定的教学水准,可是效果不是太好,常常出现学生记不住、答不出来的问题,为此他们也很苦恼。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在于这些老师只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讲解,比较抽象,却并没有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实例作进一步的分析、引导,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和互动。面对新课改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入人心,这种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必须改变,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符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坚持生活化渗透,与现实生活有效结合

数学教学本身是一个系统性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教学方法。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总认为数学只是一门关于数字的课程,他们学好的标准有时也仅限于完成老师的作业,考试能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就可以了。这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就是一旦遇到实际应用数学的时候,就会有点蒙圈,不知所措了。所以,一个成功的数学老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告诉学生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那就是数学并不是简单的抽象存在,而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到处都可以找到数学的影子。

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中,老师除了教会学生小数加、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出一些问题情境,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比如,大家都熟悉的一项活动,采取去超市购物设置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看着商场各种各样的商品,很多人都在挑选自己要买的东西,出口的地方营业员正在结账。你和妈妈挑选了几件商品正在排队,上面贴着标签,分别是买鸡蛋花费4.5元,买面包花费3.2元,买苹果花费5.3元。这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5+3.2+5.3,然后再用小数点对齐列竖式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算一下一共花费多少钱,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乐趣,就会积极地去作答,同时也强化了他们的问题意识,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又比如,在讲解小数减法的时候,老师也可以寻找生活中的素材辅助授课,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例如,男生的手指普遍比女生的手指要长,假设男生的中指长5.6厘米,女生的中指长5.2厘米,提出问题一般男生的中指比女生要长多少,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6-4.2,最后得出男生的一般要长0.4厘米。然后,让大家伸出小手,现场印证一下,这时大家肯定就会感到好奇和乐趣,就不会认为小数加减法只是简单的数字和小数点了。课堂内容讲完后,老师还可以在课后作业布置上,采用一些新颖的形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的印象更深刻,逐步培养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小数加减法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种计算方式,不能仅仅限于老师课堂单一的灌输,还必须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真学习、充分挖掘“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进行生活化渗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揉合,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小数加减法”带来的乐趣,感受它存在的重要意义

三、坚持问题式引导,有效激发学生想象力

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是很重的,有很多个环节,都需要认真对待研究。其中,提出问题,用问题加强引导,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采取正确引导,让学生获得好的学习效果。首先,教师要创建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认真设计好教学内容,分析每一部分对学生产生的作用,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比如,组织学生玩个称重游戏,先买来3个苹果,挨个放在称上称一下,分别是0.6千克、0.4千克、0.7千克,让学生列出算式一共多少千克,然后再把3个苹果同时放在称上称一下,看得出的结果是不是一样。其次,要注重教学策略。老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多形式多角度设计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重要。在学生答完后,老师要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点评,指出学生需要改进的方面,对学生表现好的要给予鼓励和肯定,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和应用总继续探索学习的兴趣。第三,要进行反思。在课堂内容结束后,要对本节课进行反思,认真梳理教学中的成功地方和有欠缺的地方,同时要带领同学们一起简单复习下课堂中的主要内容,可以提出问题,比如,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几个方面的知识,每一块内容讲解了几个例子,等等,通过这种问题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从而也为下一堂课奠定一个好的基础。总之,问题式引导教学法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有着十分重要的可行意义,并且简便形象,能够充分展现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还有效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水平,有着重要的推广复制作用。

四、结语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为主线,初步探讨分析了在教学中,通过采用生活化渗透、问题式引导等方式方法,强化学生认识和学习的效果作用,期望可以为小学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吴艳芳.新课标下小学教学与生活的接轨[J].城市建設理论研究,2012(17):132-139.

[2]马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之探讨[J].科教文汇,2013,02:121-128.

[3]赵万宏.探求有效教学模式 构建高校数学课堂[N].学知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