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应用策略

2018-12-06张轩铭

祖国 2018年21期
关键词:学习模式小组合作高中数学

张轩铭

摘要:高职数学学习中理论知识、数学思维、解题思路都可以通过小组学习模式予以完善。但是站在学生角度,其学习模式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旦小组内成员配置或互动效果较差,并无法积极调动所有成员的学习兴趣,因此其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并未充分发挥,严重限制了学习效率的稳步提升。为此本文简要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应用策略,以便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学习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组合作 学习模式 高中数学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简介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教育领域普遍采用的教学理论方法,在教学环节上通过小组内的成员互动,共同研究和探讨某一解题思想或理论概念的形成机制与学习方向,能够提高整体学习氛围,促进各组成员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激烈的讨论中,相关问题被一一剖析,呈现出基于思考维度的再次创新与相互理解。此时任何数学问题都可以得到来自不同视角的审视和度量,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基于多种思考维度的现实问题。那么,将小组学习模式引入高中数学课堂,便可以从本质上加强教学质量与水平。由于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本身存在动态因素的互动性联系,其促进学习效果的最佳方案在于激发所有教学对象的积极思考。因此,将基于不同学习基础能力的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并在相应的教学活动中完善数学思想的传授和解析,也将有助于针对性教学的进一步落实。因此,在高中数学学习环境中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也更加契合学生学习心理,能够为数学学习提供一种基于现实维度的便捷性与时效性。

二、高中数学课堂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局限性

(一)小组内成员配置效率较低

虽然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在高中数学课堂有所推广,但是其实际的应用效果较差。其根本原因便存在成员配置不合理的现象。采取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在于小组成员处于相同的数学基础能力,其构建数学思维和理解数学思想的能力需要保持统一。否则在探讨数学问题时,由于基础能力差异性而造成的理解偏差仍然存在。而多数高中数学教师却忽略了这一问题,并希望寄托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较差的学生。但是在同一小组中,往往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占据了更高的发言比例,此时其他同学能够在合作中体现出的主人翁意识被弱化。如果无法积极调动所有同学的思考意识,那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就失去了促进数学思维构建的应用价值。因此,小组内成员配置效率较低已经成为了最为关键的局限性。

(二)小组内成员互动效果较差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无论遇到何种问题都可以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辅助来完成,这样的学习优势便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所带来的学习过程便捷性。虽然这种便捷性较强,但是同时也附加了时效性的制约。此时,如果小组成员均存在积极思考动力,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机制才能成立。但是从目前小组成员的活跃度来看,并非所有成员都能够针对数学问题的反思与理解产生较高的统一性。此时,思维意识虽然并不统一,但是相互之间的沟通效率并不高。往往同学之间各自为政,并未真正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便捷性优势。因此,互动性较差成为高中数学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主要局限性特征。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应用策略

(一)自行组织小组成员分配

虽然高中数学的理论体系较强,其理解上可能存在主观认知的偏差或滞后性。但是并非仅有教师了解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同一班级的学生相互之间的了解反而强于任课教师,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学生之间彼此也更加理解。小组合作学生模式中的关键点在于“合作”,如果合作意愿并不明显,则合作互动性本身也会相对弱化。因此,无论在学习进度多么紧张的情况下,自行寻找合作伙伴,自行组织构建小组成员分布配置,都是可行性最高的小组成员分配机制。此外,这样的分配机制不仅体现于小组成员自由选择中,同时也可以落实于小组成员自由结对解决数学问题的环节上。诸如,某一数学问题的解析,既需要相关例题,也需要解题步骤,甚至多项问题也可以划分为几个方面来逐一证明。因此,在小组内的学习任务指标上也可以进行再次划分,从而激发所有小组成员的参与感,才能调动和激发相应的学习热情,真正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价值体现。

(二)推动互动交流自主意识

教师的鼓励在学生角度是一种权威性的认可,学生之间的认可度却不会在此过程中迭代累积。小组成员内部的互动性,也需要小组成员自行解决。可以由小组成员推选组长,而由该名组长组织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增强互动效率。但是评估组长的个人能力或组织能力,并非仅以数学基础能力为条件。当该名组长并不具备较高的数学能力,但是具备了协调组内成员的能力时,也可以证明组长的带动力较强,可以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该组长提出的任何数学问题或思考方向,都可以得到组内成员的支持,并带动了所有成员的积极思考,才能证明小组内部的积极活跃度和互动性。因此,在推动和加强小组成員动交流自主意识的过程中,其互动性的由来虽然与每位学生均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但是小组组长的个人组织能力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在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之初便应当由学生自行推选组长,以便后期学习合作过程中的互动性有所加强。

参考文献:

[1]李新.合作性学习在数学竞赛课中的应用探析[J].文理导航(中旬),2018,(01):21.

(作者单位:漯河市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学习模式小组合作高中数学
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优势?探索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