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模式下职业院校基础课程教师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研究

2018-12-06张欣

祖国 2018年21期
关键词:基础课程职业院校

摘要:工学结合模式下,职业院校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相比出现了许多变化。职业院校教师必须既能上讲台讲课,又能进入工厂或企业第一线指导学生实践活动,要求教师必须成为某一职业、某一生产任务或某一现场管理的专家,对相关行业有着深入的了解。本文将根据目前职业院校课堂管理现状,讨论工学结合模式下基础课程教师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职业院校 工学结合模式 基础课程 课堂教学管理

一、工学结合模式及其研究现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职业院校与用人企业紧密合作,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等综合素质为主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开展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将一学年分为三学期,一学期学习一学期工作交替进行;也有一个星期中几天用作学习,几天用作工作;也有每天半天学习半天工作的等等。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产学研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2+1学制人才培养模式”三种类型。经过多年的发展,各地职业院校在三种类型之上,改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工学一体化教室”、“南海职业教育集团”、深圳的“企业校区”合作模式等[1]。

国外职业院校中,校企合作办学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模式,并且主要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主。如在德国流行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只有30%—40%左右的时间会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厂或企业接受专业技能培养;在英国盛行的工读交替制度则是让学生在接受一段理论知识教育后,立刻到相应岗位上开展实践训练,训练完成后又继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完美结合起来,非常值得我们参考。

二、职业院校基础课程课堂管理现状

(一)课堂纪律较差,学生主动性不高

职业院校学生对基础课程不重视,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现象在每一所学校中都普遍存在。课堂上学生玩手机、睡觉、随意走动的现象屡禁不止,更有甚者在教学过程中故意捣乱,对教师的批评和处罚置若罔闻,学生的问题行为没有得到有效控制[2]。在笔者调查中,某文化课教师坦言:“职业院校文化课效果是最差的,学生上课不带书、不带笔,发呆的、趴着睡觉的、玩手机的、聊天的比比皆是,一节课上完,学生什么都记不住。”

(二)课程内容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合

目前,职业院校虽然一直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不断推出新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教育模式,但是却忽略了基础课程的改革。工学结合模式要求学校理论教育“学有专攻”,但是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基础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學目标都是统一的,不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培养要求。甚至部分学校仍在使用比较老旧的教材,教学内容也与新时期社会特点格格不入,既不能满足工学结合的需要,也无法有效地完成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职业院校学生听不懂、不喜欢文化课程的根本原因之一。

(三)教师管理积极性不足

目前,职业院校缺少对教师课堂管理成绩的有效激励手段。在笔者调查中,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许多教师都认为管了也是白管,有时还会引起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冷处理和视而不见等消极处理方案成为很多教师的首选,也是很多职业院校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诱因。同时,很多职业院校教师工作压力很大,某些学校基础课程教师较少,这些教师每周课时数在20节以上,还需要处理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心理和身体负担较重,对课堂乱象的管理也是力不从心。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职业院校基础课程课堂管理改革思路

(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比起传统全程在校进行的职业教育模式,学生学习过程中一部分的时间在学校度过,另一部分的时间需要在企业或工厂度过,与社会接触机会更多,开放性更强。因此,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基础课程也应该适应由封闭教育环境向开放性社会教育环境转变带来的影响,在实施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思想和心理因素受到的社会影响,以及不同岗位对于文化课程学习的不同要求,调整教学内容,摆脱封闭式教育模式的影响,突出学生职业特色和实践能力培养。

(二)建立健全课堂管理制度

完善的课堂管理制度是良好的课堂纪律的基础,也是树立学生行为规范的依据。同时,职业院校很多教师都是非师范专业出身,有的还是企业或工厂的技师直接上岗,在学生纪律管理和处理突发情况时主要依靠自身总结的经验,缺乏一定的规律性和科学性,课堂管理制度也可以为这一部分的教师提供教学管理的参考依据[3]。例如下述某中职院校课堂纪律管理制度。

课堂纪律管理制度:

着装未按学校要求,携带饮料、食物进入教室扣1分;

迟到、早退,扣1分;

旷课、在课堂上睡觉,扣2分;

在课堂上玩手机、聊天,不携带教科书、笔或其他课堂要求道具的扣1分;

严重扰乱课堂纪律事件,如大声喧哗、打断正常教学进度、打闹、顶撞教师等扣3分

......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该中职院校基础课程教师严格按照该课堂纪律管理制度执行管理,要求班级学生必须按照制度规定执行,将课堂考核成绩与期末成绩挂钩,若课堂考核不合格则期末考试也不予通过。这样的做法强制性地改变了学生懒惰、散漫的不良习惯,促使学生开展自查自纠,改正学习态度,自觉遵守纪律,也为学生自制力培养打下基础。

(三)学生课堂不良行为处理策略

职业院校的基础课程中,学生课堂违反纪律、打断正常上课进度甚至挑衅教师的不良行为时有发生。面对这类情况,如果教师处理不当,很容易使矛盾升级,破坏课堂气氛,进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在众多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特殊性而研究出的课堂不良行为处理策略中,笔者认为表扬法、处罚法以及先冷后热处理法效果较为明显。

1.表扬法

在笔者的调查中,职业院校教师很少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表扬。相对于普通学校的学生,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态度、自控能力、课堂纪律表现都比较差,厌学情绪也比较明显。对于这种心态的学生,教师若对他们的行为大加批评,或是讽刺、挖苦只会导致他们的逆反心理愈加严重,对于帮助他们树立行为规范没有任何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2.处罚法

虽然前文提到职业院校学生教育需要以表扬为主,但是必要的处罚手段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某些行为比较恶劣,违规次数较多的学生,给予合适的惩罚才能够帮助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同时,处罚需要注意适度,对于一部分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来说,只需要一定的暗示或委婉的指责就能够让他们认识到自身错误。

3.先冷后热處理法

职业院校基础课程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哗众取宠,打断课堂进程或是挑衅教师,打闹等行为频频发生。面对这些情况,许多教师以专制管理为主,或情绪激动,大声指责学生,或不予制止,表现冷漠[4]。这样的处理方法都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也不利于后续的学生管理。这个时候,教师自身应该首先冷静下来,转移其他学生的注意力,或是对故意挑衅行为视而不见,故意不给挑衅者以所期待的回应。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无趣,进而收敛自己的行为。在课堂结束后,教师需要及时找学生谈话,指出其错误并亲切地予以指导和纠正,避免课堂冲突。

(四)发挥班级作用

在笔者和学生谈话过程中,曾提出过一个问题“如果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会找谁商量”,很多同学都回答了“找自己的朋友或是同学”。由此可见,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同学和朋友才是他们最信任的依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同学情的作用,建立团结一心的班级学习组织,推动形成良好班级学习风气。例如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给小组安排学习任务,引导他们以集体的形式完成课堂内容学习,促进班级环境向积极学习、奋发图强转变。

综上所述,本文在调查搜集职业院校基础课程课堂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希望为职业教育教师和研究者的改革以及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以促进职业院校基础课程课堂管理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龙.试论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学校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方略[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10):126-127.

[2]张娟.工学结合模式下基础课与专业课对接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7,(02):66-68.

[3]蒋建琼.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之探索[J].福建电脑,2016,(06):174-174.

[4]蔡宗慧,郝帅."课岗交融、项目主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04):87-88.

(作者简介:张欣,讲师,教育硕士,作者单位:成都市技师学院;主要从事教学管理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基础课程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自动控制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微课框架下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生成之道
影响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自动控制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分析
抓住基础课程五要素,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