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中国梦回应新期待凝聚新共识

2018-12-06张忠生

祖国 2018年21期
关键词:期待四个全面中国梦

张忠生

摘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需要回应民众新期待,为改革凝聚新共识。中国梦的提出,成为当代中国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最大的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其实践性决定了,实现中国梦需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支撑,需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保障,需要“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经济转型依托。因此,中国梦是一个系统的实践体系,对中国梦的宣传是服务和推动中国梦伟大实践的重要途径。宣传中国梦需要转换视角,贴近群众生活实践,讲求实效,且加强党对整个意识形态宣传领导权的掌控。

关键词:中国梦 期待 共识 实践主体 “四个全面” 意识形态宣传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全体中华民族的一种共同期待和心声。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现代社会分化越来越严重,不同个体或群体达成政治共识的难度越来越大。要做到将高度复杂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每个人实现自己梦想和追求紧密结合起来,需要顺应民众现实期待,凝聚时代赋予的新的政治共识,坚持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主体的认识立场,增强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民众的期待和认同具有变动性和流动性的特点,宣传中国梦,需要创新宣传手段,增强宣传实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

一、新时期社会发展期待新的共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1]258,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就蕴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所有成就,正是回应了人民群众对于尽快富起来的现实期待,凝聚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共识所取得。改革开放30多年过去了,随着利益分化、各地区和阶层贫富悬殊加大,改革的难度也空前增大。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现阶段为“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就必须回应民众新的期待,为改革凝聚新共识。

凝聚新的共识需要建构新的认同。新的认同仍然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去寻找。由于认同是一种主观心理和思想认知的结果,只有打破旧观念,才能建构起新的认同感,而且认同的建构不能靠被动地接收,而需要在主客体互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身份、角色或价值观的自我确认,即“认同尽管能够从支配性的制度中产生,但只有在社会行动者将之内在化,并围绕这种内在化过程构建其意义的时候,才能够成为认同”[2]5换句话说,即使党依靠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单方面建构起了某种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认同,如果没有激起民众正面的回应和接受,也只是一种“虚假认同”或者“被迫认同”,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认同。一旦发生大的社会或政治危机,传统的意识形态和道德价值观对整个社会的维系就会难以为继,造成认同危机甚至是政权的合法性危机。

然而,由于随着社会经济阶层分化和价值观的多样化,新共识的达成越来越难。而且正如张颐武所指出的,中国人对自身新的历史角色缺乏认知,对中国社会没有自信,仍认为中国一切都不如人[3]这根源于中国近代以来百余年的历史境遇和改革开放后的赶超发展经历。这种不自信甚至表现为一方面是对西方的盲目崇拜,另一方面是对中国的盲目贬损。以至于如十二届全国政协期间俞正声与港澳区政协委会会面时所指出的,“现在网上讲合理的话,不是被冷落就是遭围攻;讲出格极端的话,就拥有众多粉丝,被热捧”。这种不自信在社会不断蔓延和发展,又没有正确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观引导,从抱怨身边的社会,到抱怨政府和国家,最后连人类任何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都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当作中国特有的问题,久而久之“劣币驱赶良币”的现象就会上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就会出现认同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开始自觉地探索转变传统的以权力为中心的管理视角,利用统一战线等组织平台,回应新时代社会不同阶级、阶层或群体达成政治共识的难度越来越大,对政治体制改革和发展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现实特点,自觉地用复杂化、多元化、动态化的治理理念,将凝聚人心、汇聚力量、集中民智、整合民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最现实的课题之一。中国梦的提出,就是回应了时代发展的新期待,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俗化、时代化的阐释,唤醒了几代中国人内心共同的美好期待,让这个美好期待转换为动力,贯穿在每个人、每个群体实现美好愿望、共创美好生活的行动中。换句话说,中国梦作为一种“心存美好”的期望心理,有效地将奋斗目标和现实经验紧密相连,即使面对无尽未知的陌生情境和挫折风险,仍保持一种稳定的、可信赖的行动意义。

二、实现中国梦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共识

从上世纪90年代前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共识”一词开始出现在党的文献中,起初主要是取其“取得一致意见”的最普通含义,后来逐渐将“共识的达成”与“协商民主的推进”结合了起来。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3次提到“共识”一词,明确地将政治共识的达成与协商民主功能的发挥结合了起来。2005年之后,“共识”一词在中央文献中出现的几率明显上升,2009年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论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时提出要“通过充分协商增进共识、凝聚力量”,同时要求各级政协党组采取措施“使党的主张成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广泛共识”。2012年11月的十八大首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2次提到“共识”一词,强调不但要通过人民政协等协商民主渠道增进共识,而且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最广泛的社会共识。

十八大选举习近平为中共中央总书记,2012年11月15日,新的常委班子首次与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在短短的1500字演讲中19次提到“人民”,他表示“全党同志的重托,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是对我们做好工作的巨大鼓舞,也是我们肩上的重大责任”,随后接连列举了人民群众在教育、工作、收入等8个方面的具体期盼,郑重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奋斗目标”,为两周后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了铺垫。“中国梦”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中国梦”的提出,将几代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与每个人层面对健康、幸福的期待紧密相连起来,反映了海内外中华儿女一百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共同价值期待和发展愿望,契合了中国传统社会几千年来的“家国天下”梦想,以极大的包容性,成为凝聚思想政治共识、汇聚强大力量的一面旗帜。

对于执政党来说,实现中国梦,必然要求更加重视密切联系群众、集合民意和凝聚政治共识。2014年9月21日召开的“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7次提到“共识”。其中三次是用作“凝聚共识”,两次用作“增进共识”,一次从反面来强调,要求人民政协“有效克服各项政策和工作共识不高、无以落实的弊端”,意思也是要增进共识。显示出中央对统一战线在凝聚政治共识功能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具体化,越来越具有可操作性。2015年2月9日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明确表示,要“构建程序合理、環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为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注入新的活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智慧和力量”。实现中国梦不仅成为当代中国最大的思想政治共识,而且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提出和完善,意味着实现中国梦有了民主政治体制方面重要的支撑。

三、中国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实践立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于实践,又发展于实践。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开始就确立了“实践第一”的原则,同时也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作为人类的生存方式而存在的,人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即人的本体论本质就是实践。马克思认为,作为“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4]105的人类,同时包含着“能动”与“受动”两方面内容。只有作为“感性的、对象性”活动的实践,才真正将外在于人且制约着人的客观对象变为人的主体存在的对象。因此,社会是由劳动改造世界的实践的人民群众组成的,人民群众才是的创造历史的主体,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存在于书本中的理论体系,而是体现在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收入分配、教育医疗、社会治安、环境污染等鲜活的社会实践中。

中国梦作为一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它一提出就紧贴人民生活实践,用人民群众本身的话语,回答了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党和国家以及全体民众我们大家应该怎么做的问题。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因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在中国梦话语体系中,“人民”这个抽象的政治概念,被具体化为每一个为实现自己梦想而努力奋斗的中国人,习近平看上去是在谈中国梦,实际上也是在谈国家、谈民族和谈身边的每个人,谈结合在一起的理想目标和现实实践。这就不但打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横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五位一体建设,而且贯通了纵向的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从而也真正回归了以人民群众为本位的实践立场。

2014年12月,习近平视察江苏时首次提出“四个全面”,即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也是从他一贯的以人为本的视角出发,为如何实现中国梦制定的具体实践准则。马克思说过“哲学家只是用来解释世界,关键是要改造世界”,解释世界说明人作为主体站在世界之外,而只有改造世界才真正消解掉了主体和客体的区分和对立,只有改造世界的实践才真正能避免物的世界的干扰,使实践的人真正有可能成为自由的自己本身。而“四个全面”正是契合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体现在四个方面全部讲得都是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改革实践,每个方面都针对的是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四个全面”没有宣誓式的口号,没有华丽的辞藻,强调的是通过改革和发展中国内政外交国防,通过治党治国治军,紧紧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谋划,狠抓各领域各方面工作的贯彻落实,为中国发展确立了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主攻目标,也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战略抓手。同时,由于其鲜明的实践立场,还与十八大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互辉映,体现着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党的领导人所倡导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精神。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提出,以及近期亚投行的设立,不但为深化改革、经济转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描绘了实践愿景,而且将其与世界人民追求共同繁荣、合作共赢的亚太梦和世界梦联接了起来,用积极的心态为推动建立全球经济新的发展框架凝聚共识。

四、宣传中国梦要坚持群众立场注重实效性

中国梦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梦。组织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是服务和推动中国梦伟大实践,增进共识、凝聚认同和弘扬正能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中国梦的宣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有针对性地引导群众把个人梦融入民族梦,服务“四个全面”大局。这就需要在宣传中国梦时贴近群众生活实践,切合实际,转换视角,讲求实效,且加强党对整个意识形态宣传领导权的掌控。

首先,宣传中国梦必须转换视角,贴近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实践。列宁曾指出,“群众不是从理论上,而是根据实际来看问题的,我们的错误就在于总是从理论上来看问题”[5]103毛泽东也说过,“学风和文风也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6]812在延安时期,我们党就专门开展过针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整风运动,对于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主观主义主要包括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尤其是教条主义,“容易装出马克思主义的面孔,吓唬工农干部,把他们俘虏起来,充作自己的用人,而工农干部不易识破他们;也可以吓唬天真烂漫的青年,把他们充当俘虏”[6]819对于党八股,毛泽东甚至用辛辣的笔调,给它概括了“八大罪状”,作为声讨檄文。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时间已经过去了70多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话语向人民群众视角转换的过程仍没有彻底实现,毛泽东当年声讨的这些罪状,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中并没有绝迹。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第一次与记者见面时就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并且之后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都能够寓深邃理论于大众化语言之中,用拉家常似的话语娓娓道来给人深刻启迪,非常“接地气”,从而体现了群众视角,用实际行动倡导了优良学风。

其次,对中国梦的宣传不应满足于单向传输。单向传播,说白了就是不负责任的、完成任务式的、小和尚念经式的、维稳意识当头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地宣传,本质上是一种消极怠工。满足于自上而下的单方向的完成上级任务式的意识形态传播,并没有真正关心群众是否真正对其正在传播的思想意识进行了认知和认同。很多基层宣传主管部门和媒体只是小和尚念经似的有口无心地贯彻和布置宣传任务,完成“命题作文”,止于不出现宣传疏漏,在如何创新宣传灌输策略上花费的心思和精力并不多,更说不上主动从灌输对象的接受效果上来考量自己的工作。没有宣传手段的创新,就成了简单的重复,这样下去,原本老百姓还比较能接受的中国梦就成功地庸俗化了,以前出现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养猪的笑话,现在宣传中国梦如果不讲策略,也会闹出笑话。再就是,如果每次对中国梦的宣传,都是单一地从宣传主管部门、主流媒体的自身立场出发,自说自话,就会脱离群众、脱离生活,原本传统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的立场,也会误解为仅仅是党的“传声筒”,自己宣传得再热闹,群众也不会买账。久而久之,政府形象和国家公信力也会被抹黑。

再次,对中国梦的理论阐释缺少有力度的、说服力强的作品。中国梦提出后,除了少数民众自发撰写的一些共鸣型文章外,宣传的主力军大部分是媒体记者。媒体报道的特点是讲究实效性和贴近性。贴近性是其优点,但实效性要求稿件必须直击要害,追求短平快,对于一些动态消息更是要求如此。因此,对中国梦的宣传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对中国梦的宣传密度与一些重大新闻节点正相关,如各级两会的召开、传统节假日期间、国家领导人推出相关重要讲话等一些节点上密集推出,缺少长期规划,而且内容上表现为大量的浅度报道堆积,缺少能感動民众的优秀深度报道作品;二是媒体报道所追求的短期效益,很容易将原本很“接地气”、很贴近百姓生活的中国梦话题给庸俗化,如肤浅的中国梦经验交流会、一些生拉硬扯的追梦活动,都会激起民众的逆反心理;三是在报道过程中,主要是媒体界连线学术界,进行碎片式的点评,总体来看,学术界对中国梦的研究和宣传反应比较平淡,两年来仍没有系统、深刻、有说服力的阐述作品问世。

最后,新时期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宣传中,中国共产党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避免重蹈前苏联放弃对文化宣传的“行政干涉”、推行“新闻自由”的覆辙。列宁早就说过,“在全世界,凡是有资本家的地方,所谓出版自由,就是收买报纸、收买作家的自由,就是买通、收买和炮制‘舆论帮助资产阶级的自由,这是事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否认不了”,“资产阶级(在全世界)还比我们强,强很多倍。再让他们有建立政治组织的自由(出版自由,因为报刊是政治组织的中心和基础)这个武器,那就是为敌人的活动开方便之门,那就是帮忙阶级敌人。我们不愿意自杀,因而绝不会这样做”[7]546所以,宣传中国梦要强化领导意识,提高领导能力,警惕西方和平演变圈套,讲好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美)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M].曹荣湘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张颐武.中国人仍未摆脱自卑感[N].环球时报,2014-12-31.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列宁全集,第29卷[M].人民出版社,1985.

[6]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

[7]列宁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山东行政学院)

猜你喜欢

期待四个全面中国梦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