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治理思路的重大调整探究

2018-12-06白岩峰

祖国 2018年21期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白岩峰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时间内,我国的经济始终都保持着高增长的状态,目前已经成功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和经济大国的行列。但是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国内的一些体制已经不能够再更好地适应包括钢铁、煤矿、石化和有色金属等行业发展的情况,最终导致供求关系出现失衡的情况,从而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而此外,我國的低端产品都会出现生产过剩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情况,这也会使得我国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得更加不合理。本文主要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经济治理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治理 调整策略

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的发展一直都是为了摆脱贫困而不断努力。而通过刺激经济来拉动经济的发展将会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最近几年来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矛盾逐渐被激化,单纯地依靠投资来拉动和刺激消费已经无法更好地适应整体经济的发展。因此,虽然党中央已经提出了关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策略,但是由于我们已经习惯了通过消费来拉动经济发展的模式,所以很多人对于这样的经济政策更是缺乏正确的理解。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及时澄清。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提出的理论性依据

经济建设想要实现健康又快速的发展,那么就一定要采用各种方法全面使得供给和需求方面保持平衡。供给方面的调控主要包括对生产产量、生产质量和提高生产成本降低等方法。而又往往通过刺激消费和降低价格的方式来调整整体需求。其实在西方经济理论发展的过程中,供给派和需求派的观点和理念则显得完全不同。

事实上,对供给侧的改革等同于对生产方的改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出: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又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大局来看,只有围绕生产力做文章才能够有效实现供给侧的结构改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身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依据。

二、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任务

体制改革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任务,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在改革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建立和健全相应的法律和法规,才能够使广大企业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并让供给侧的改革能够在法律框架内健康的发展。第二,也要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并尤其需要通过采用税收政策来就企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第三,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尤其需要紧紧抓住产业和产能的发展,从而使得产业产能的档次能够得以有效提升,以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1]。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尤其需要通过抓住关键环节来有效促进重点领域的全面提升。第四,只有通过不断在生产工艺上进行创新,并不断地引进新技术和新产品,才能够最终取得新的胜利。尤其需要在此过程中有效完成“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等几个重点任务,从而才能够使得经济更加平稳健康的发展。

三、“供给侧改革”改革的策略

(一)正确处理好供给侧改革和需求管理之间的关系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过程中尤其不需要放弃需求管理,因为本身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而重视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更好地强调不需要用纯粹的刺激来拉动经济增长,并不是光要在需求上做文章。供给侧和需求侧本身属于一种平衡的关系。供给侧方面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创造需求,同时在整个过程中解决需求问题。

(二)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来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

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尤其需要通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来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并在整个过程中通过采用倒逼机制来化解产能过剩的矛盾。此外,尤其也需要通过控制增量来调整和优化存在,并通过有效地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过剩矛盾的长效机制。此外,在整个改革的过程中,也需要按照尊重规律和多管齐下的总原则来有效地加强市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这样才能够有效遏制产能的盲目扩张。在整体发展的过程中,尤其需要通过处理过剩的产能来创造新的体制和机制,从而才能够在整体过程中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消除供给侧结构改革中的误区

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正确理解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误区。实际上供给和需求方面是不存在矛盾的,两者是以相互依存的方式来实现更好地发展。只不过在当前经济领域发展的过程中,供给是当前矛盾统一体中的主要方面,而需求则属于矛盾统一体的次要方面。

再者,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并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事情,这正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改革的一种合适的策略。第三,不能够单纯地对供给侧改革简单化理解,简单地认为供给侧改革就是对库存和产能进行微量调整[2]。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在看紧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更好地做好招商引资的工作。因为只有将高质量和高端产品提供给消费者,那么这样的供给侧改革才算是成功的。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压产能和去库存,根本上就是为了能够及时把低端产品淘汰掉,然后再腾出空间来发展高端的产品。

(四)积极推进财税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策略为税收结构改革。应该通过积极向直接税和间接税共同发展的体制不断地转变,并在之后将居民纳税体系和城市居民社会保障支出体系更好地联系起来,并不要将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支出都压在企业发展的身上。此外,还需要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地推动政府支出透明化,并在体制内增加直接税。通过对企业进行减税来不断地让企业更好地实现创新和节能减排,最终鼓励企业绿色方向发展。

(五)全面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发展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传统的“软预算”约束部门进行改革正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按照政治会议传达出的精神,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有效置换,并在之后对国有企业进行并兼重组,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最后更好地推进软预算主体改革的力度。

在改革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不断地理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来有效改善地方政府的债务架构,并有效对政府税收和权利体系进行全面改革,让地方政府的服务更好地转移到公共智能服务的过程中来。另外一方面,尤其需要全面加强行政性垄断行业的改革。并更好地在存在较多的行政性垄断问题的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放宽准入机制,并有效引进竞争机制。在推进“科教文卫”事业单位改革的过程中,更加需要更好地将机构改革和行业管制相结合,并通过探索事业单位市场化改革的路径来有效引入社会资本,从而才能够通过释放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存量来提升整个服务业的生产效率。

(六)通过拓展发展的视野来开拓国际发展的新空间

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过程中,尤其也需要通过开拓发展的视野来更好地开拓出新的空间。一方面,尤其需要合理整合区域布局,有效避免同质化的竞争,并在整个过程中有效减少资源浪费。第二,尤其需要全面提升类似中国制造、2025和增加供给和引领性需求。

虽然我国目前国内的产能都是过剩的,但是在之后仍然可以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来有效解决产能过剩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有效地拓展中国的海外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通过借鉴一些新型发展国家、美国和德国等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来提升产品的品质。之后,也需要通过全面落实改革措施来提供完善的制度。内外部的不断拓展往往可以更好地增加总量和空间,并在之后为我们赢得内部改革和增效的时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尤其需要通过采用不同的策略来更好地助力国民经济的增长,并达到更好地提升综合竞争力的目的。而在面临“一带一路”契机的过程中,也尤其需要通过不断优化产业层面来实现有效升级。

参考文献:

[1]杨振,申恩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7,(04).

[2]程皓,阳国亮,欧阳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156-59.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综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猜你喜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论不良资产证券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运用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探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海尔的影响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