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美国个人主义思想

2018-12-06段宬爱

祖国 2018年21期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个人主义自由

段宬爱

摘要:电影《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小说《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Rita Hayworth and Shawshank Redemption),该影片一经问世就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本文以《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美国个人主义思想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主人公安迪对自由的追寻、对利益的追寻以及对自我的支配,探究其身上折射出的个人主义精神。

关键词:个人主义 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于1995年上映,获得七项奥斯卡奖,一直以来被誉为“美国十大经典电影之一”。这部牢狱题材的电影讲述的是银行家安迪因为被诬陷而锒铛入狱,在狱中受尽欺凌,最后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对于自由的执著追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小铁锤挖隧道,最终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逃离出监狱,来到象征着自由的芝华塔尼欧的故事。在这过程中,安迪完成了自我救赎,同时收获了自由和友情。这部电影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美国独特的价值取向,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其中影片折射出来的美国个人主义思想,尤其引人深思。

一、美国个人主义概述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于“个人主义”的解释是:“一种政治和社会哲学, 高度重视个人自由, 广泛强调自我支配、自我控制、不受外来约束的个人或自我。”个人主义是美国精神的核心要素之一,深植于美国的历史文化当中。

美国的个人主义最早可追溯到早期的清教主义。早期的清教徒为了宗教信仰的自由离开故土来到美国这片象征着希望与自由的新大陆,他们这种不惜一切代价追寻个人自由的精神以及强烈的自我意识是美国个人主义的雏形。其后随着欧洲启蒙思想的传入,个人主义进一步发展。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中写道“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中对于个体权力与自由的强调,便是对“个人主义”的体现。

此外,这个时期北美殖民地诞生了被称为“实用个人主义文学家”的本杰明·富兰克林。他的《自传》、《穷查理年鉴》中带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促使着个人主义思想进一步确立。到19世纪,随着空想社会主义的兴起,“个人主义”一词才开始广泛出现在社会生活中。法国政治历史学家阿力克西·德·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中就解释了何为“个人主义”:每一个个体都能在社会中具有独立性和平等性。在文学界,爱默生的《论自然》、卢梭的《瓦尔登湖》、惠特曼的《草叶集》等等,也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中确立了“个人主义”。经过漫长的时间,个人主义的具体内涵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但是其基本特征却从未改变,即注重自我,注重自由。

深植于美国历史文化以及美国人脑海中的个人主义思想在美国当今文化生活中处处可见。电影具有传递文化的作用,好莱坞电影作为美国文化输出的核心渠道,更是成为了美国个人主义思想的集中反映区。个人英雄主义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突出代表,好莱坞电影塑造了无数闻名于世界的超级英雄,如钢铁侠、蜘蛛侠等,他们往往身负“拯救”的重担,对于击败敌对势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都是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体现。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同样身具“救赎”之责,凭借一己之力给肖申克监狱中的人带来救赎的希望。

二、《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美国个人主义

(一)对自由的追寻

对自由的追寻体现在对身体自由和精神自由两方面的追寻。《肖申克的救赎》作为一部带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的电影,主人公安迪对自由的追寻贯穿了整部电影。

入狱之前的安迪是一个接受过良好教育并且有一定社会地位的银行家,入狱之后的安迪,如同众多其他的囚犯一样,被肖申克的高墻、狱警手中的电棒以及监狱中严苛的规章制度限制了自由。囚犯在黑暗压抑的环境中做着器械性劳动,按时按点吃饭、睡觉、洗澡,同时还得承受着狱警们的暴力和咒骂。在这样的环境中,囚犯毫无人身自由可言,甚至连基本的人身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在入狱之初,安迪就被狱中臭名昭著的“姐妹花”盯上。但面对姐妹花的欺辱,安迪从未放弃过抗争。

在影片的刚开始,在一次监狱放风中,瑞德看着在操场中独自漫步的安迪曾经这样描述过他:“他的一举一动都和这里的人不一样,就像是在公园里散步一样无忧无虑的活着,仿佛身披隐身衣,庇护他远离这里的纷杂。”在监狱中安迪虽然失去了人身自由,但他始终坚守灵魂的自由。同时安迪也从未放弃过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安迪以帮助警狱长解决遗产继承烦恼为条件,换三瓶冰啤酒。“完工前的最后一个下午,众人背靠天台享受着冰爽的啤酒,‘像在修缮自家的屋顶一样”瑞德回忆道。而安迪没有喝啤酒,他只面带笑容坐在阴凉的角落里看着他的“同事们”,静静的享受这一刻的自由时光。

1966年的一个晚上,安迪在污浊的脏水中匍匐前进500米,几近呕吐,可是他忍下来了,最终成功越狱。当他激动地撕开沾满污渍的囚服,站在水中对着天空放声大笑时,这个被禁锢了19年的身体和灵魂终于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19年,安迪虽然身体被禁锢,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对自由的追寻。最终,他得以逃出监狱,去他想去的海岛,完成自己的梦想。他逃出去了,留给狱友们的是无尽的回忆,是遥不可及的背影,也是对自由的希望。

(二)对利益的追寻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并不是一个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人物形象,反而他极其重视自身利益,重视自我。安迪对利益的追寻,主要包括对金钱、对地位的追寻。

肖申克的高墙隔离出了两个世界,高墙之内,典狱长作为上帝,囚徒则如同待宰的羔羊,毫无生存保障,毫无任何人身权力。正如电影开篇典狱长沃登对犯人的教诲“这里只有两种东西,纪律和圣经,把信仰托给上帝,把贱命交给我。”在这样的体制内生活,安迪从未放弃对利益的追求,他通过自身的聪明才智为自己、为同伴获取相应的权益。

通过帮典狱长洗黑钱以及帮助狱警理财,安迪获得了警卫们的尊重和信任。在这期间,安迪被调到图书馆工作,注意到狱友们精神上的空虚,在典狱长的默许下安迪坚持每周向州议会写信申请资金来买新书、建图书馆。他成功的把恶臭的储藏室变成了新英格兰最棒的监狱图书馆,丰富了狱友们的精神生活,同时帮助狱友得到中学文凭,赢得了狱友们的尊重。在影片的最后,安迪出狱后,他以为典狱长洗黑钱时凭空捏造的史蒂文斯的身份得到了原属于典狱长的那笔37万美元的巨款,算是这么多年来为典狱长做事的回馈。

凡此种种,安迪从一个被动接受监狱严苛体制的囚犯主动转变为利用监狱体制获取自身权益的抗争者,他的所作所为都是美国个人主义中重视个人权利的体现。不论是对于地位或是金钱的追求,安迪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争取“自由”。安迪乐于奉献,但又不甘于无私奉献,这就是安迪对美国个人主义的最好诠释。

(三)对自我的支配

安迪作为美国电影中个人主义的典型形象,其中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对自我的支配。安迪没有成为体制下的牺牲品或是复制品,很多人在狱中日复一日枯燥单调的生活中逐渐绝望,失去自我。唯有安迪始终坚守希望,对于自己的内心有着完全的支配能力。他始终是自我的主宰,虽在体制之内,但从未迷失过自我,放弃自我。

在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中,描述了三个人的出狱生活,老布、瑞德以及安迪。老布在狱中呆了五十年,终究被肖申克的体制给圈制了,成为了一个绝望的行尸走肉,对于希望甚至起了畏惧之心。当他恢复自由之身时满是慌张无措,如同丢失父母的幼童一般。他甚至想要通过持枪抢劫再次回到肖申克这个“家园”中,新生活的压抑与郁闷让他最终选择自杀来完结自己的一生。肖申克监狱的这一堵高墙把囚犯们和现实社会隔离,监狱生活使得囚犯们被“体制化”,而当这些被“体制化”的囚犯被释放到现实社会中时,他们已与现实生活脱节,监狱的“救赎”职能未能实现。瑞德出狱后,初期也和老布一样无法适应现实生活,甚至在商店工作时去上厕所也一定会跟老板打报告。时时处于恐惧当中,瑞德产生了和老布相同的想法,再次犯罪回到肖申克或是通过死亡使自己解脱。但因为对安迪的承诺,他暂时放弃了这个想法,他沿着长长的石墙走到白橡树下找到了安迪给他的钱和信,安迪在信中说“希望是件好事,或许是人间至善之事,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这句话激励着瑞德乘上大巴,到芝华塔尼欧去寻找安迪。这一句“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既是对自我的救赎,也是对瑞德的救赎,还是对所有观众的救赎。他提醒着人们:永远要心存希望,向往美好。

安迪拥有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灵魂,面对肖申克监狱体制化的管控并没有消沉的寻求安逸,而是用行动告诉各位,困住自身的东西不是高墙而是内心。他用自己的个人主义思想使肖申克监狱充满生机,唤醒了每位肖申克囚犯对自由的向往。

三、结语

《肖申克的救赎》围绕救赎和对自由的渴望展开情节,从对自由的追寻、对地位的追寻和对自我的支配三个方面把安迪所代表的美国个人主义表现的淋漓尽致。这部影片无疑是成功的。这部影片所表达出来的个人主义精神,也影响着我们,带给我们希望,带给我们力量。正如影片中安迪所说的那样:“强者可以自救,其思想可以救赎人的灵魂”。

参考文献:

[1]何蓉蓉,王金杰.探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J].海外英语,2017,(18):163-164+168.

[2]李静.《肖申克的救赎》对文化意蕴的构建与呈现[J].电影文学,2017,(13):153-155.

[3]朱镇罡.解析《肖申克的救赎》里美国个人主义与现实社会文化体制的冲突[J].北方文学(下旬),2017,(02):229-230.

[4]张锦,满雪倩.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个人英雄主义解读[J].戏剧之家,2016,(04):131-132+134.

[5]吴质洁.美国社会文化中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管窥——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7):28-29.

(作者单位:武漢中学)

猜你喜欢

肖申克的救赎个人主义自由
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论》为例
《肖申克的救赎》后,安迪的自由之路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
个人主义能不能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