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苏菲的世界》的艺术特色

2018-12-06陈卓

祖国 2018年21期
关键词:语言技巧

摘要:哲学历来是一个晦涩难懂的词汇,而哲学学科历来不是人们的“宠儿”。《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呕心沥血之作,使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西方哲学发展史,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哲学世界的魅力。作为一部新型的哲学小说,其中关于人的本源和人性的本质的解读,可以让读者在哲学的世界中获益匪浅。

关键词:叙述结构 哲学内涵 语言技巧

提及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大家不约而同地会想到他的代表作《苏菲的世界》。作为一部阐述西方哲学发展史的小说,作者以多角度穿插的叙述方法,将读者带入到了神秘莫测却又令人向往的哲学世界当中。小说中所呈现出来的数千年的哲学发展史,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地经受了一次哲学的熏陶。其无论是从叙述结构还是叙述内容上,都呈现出了其独有的艺术特色。故本文以此作为切入点,浅谈《苏菲的世界》的艺术特色。

一、多层次的叙述结构

初次诵读到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代表作《苏菲的世界》,使我如同走入到了广阔无垠的麦田地当中,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也看不到终点,但却又期盼着快速抵达终点。再次诵读《苏菲的世界》时,我追寻着主人公苏菲的足迹,并极力梳理作者的叙述脉络,这次探寻的结果使我不仅佩服于作者贾德的语言驾驭能力,更惊叹于作者对叙述结构的巧妙设计,用“错综复杂”一词来形容小说的叙述结构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一)主线叙述模式:

作者贾德以一封怪异的信件作为开篇,不仅导入了小说情节,将年少的主人公苏菲介绍给读者,同时也开启了小说的主线叙述模式。自从少女收到这封怪异的信件开始,她的脑海中就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信件中的问题:“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看似轻松的问题,却激起了苏菲的探究意识,也逐渐地改变了她的生活。在哲学老师艾伯特的哲学课上,苏菲也一直在思考着这两个问题。作为一个活泼开朗却又富有想象力的孩子,苏菲凭借着自己对哲学的喜爱,在老师艾伯特的指引下,不仅系统地深入学习和探究了哲学,也对生命的本质、世界的本源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至此,苏菲和她的家人以及哲学老师艾伯特,共同完成了小说的主线构建。

(二)副线叙述模式:

在小说《苏菲的世界》当中,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那就是苏菲的哲学课老师——艾伯特。他引领主人公苏菲走入到了哲学的世界当中,通过他的哲学课程,为读者建立了一个哲学世界,使读者对哲学有了一个系统而又全面的认识。艾伯特不仅为苏菲讲解了系统的哲学知识,二人也渐渐地推测出了他们或许只是艾勃特少校写给女儿席德小说中的人物而已。至此,小说的故事脉络逐渐清晰:小说一方面继续讲解席德阅读小说,另一方面讲解苏菲跟随哲学老师艾伯特学习哲学课。双线并行,一方面呈现了精湛的叙述技巧,另一方面又有利于深化小说的主题。

二、通俗易懂的哲学内涵

文学界给予小说《苏菲的世界》“智慧之书”的美誉。这得益于小说向我们传达的哲学思想。难怪初读小说的读者,会有懵懂晦涩的感觉,需要多次阅读方能领悟作者创作的真谛。而整部小说所要着力表达的哲学思想,也是另辟新径,其通过老师传授学生来完成。

小说以少女苏菲的一封神秘来信作为开篇,正是这封神秘的来信,打开了少女苏菲思考哲学、思考人生之路。苏菲以思考“你是谁?”为开始踏入哲学的世界。而她的哲学课老师艾伯特恰在此时走入了她的世界,他们从哲学的发源地雅典启航,并且对哲学大师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观和世界观有了初步的认知。沿着历史的足迹,他们学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绘画等。此外,苏菲在艾伯特的指引下,不仅学习了黑格尔、康德、弗洛伊德的哲学思想,而且也学习了近现代马克思等人的哲学思想。与哲学大师们“心灵沟通”将苏菲的哲学思維完全打开了。

作者贾德以苏菲学习哲学思想作为切入点,将整个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历程呈现在读者面前。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作者每叙述一位哲学家的哲学思想,都会对哲学思想的产生背景进行详细的叙述,使晦涩难懂的哲学不再令人望而生畏。譬如,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哲学思想的着眼点主要集中在于“个人的地位”;文艺复兴时期哲学思想的着眼点则集中表现为“人文主义关怀”;以德国哲学家康德为代表的启蒙哲学家,哲学观点主要体现为无时无刻不要提醒人民群众的“蒙昧”,为建立更加有序的社会而服务;黑格尔的哲学则较为简单,其告诉了我们生命的本质。

纵观全篇小说,其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脉络清晰地向读者阐述了西方哲学的发展演变史,并且作者贾德针对每一时期的哲学观也融入了自己的观点和评价。

三、高超的语言技巧

《苏菲的世界》作为一部备受世界各国青睐的巨著,其备受世人喜欢的原因,除了巧妙的叙述结构和条理清晰的哲学观以外,更有语言文字的娴熟运用。在通读小说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作者在讲述每一段哲学的发展史时,文字都应用得都精准无误,而且读后也不会让人感觉晦涩难懂。一方面这得益于作者自身的文学修养,即文学书写修养和哲学知识修养;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作者娴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构思能力。在亦真亦假、虚与实之间,不仅完成了故事的讲解,而且完成了哲学的讲解。拥有这种高超的语言加工能力,并非易事。

四、结语

小说《苏菲的世界》,让我们在追寻西方哲学大家足迹的同时,使我们的脑海中也萦绕着同样一个问题“你是谁?”,作为一个深奥的哲学问题,其要求我们也要像小说的主人公苏菲一样,去关心、探索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在内心深处保留那份对生命的敬仰和敬畏之情。

参考文献:

[1]乔斯坦·贾德.萧宝森译.苏菲的世界[M].作家出版社,1999.

[2]王明鸽.跨叙述层与哲学跨层的相辅相成[J].丝绸之路,2013,(08).

(作者简介:陈卓,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高中学历,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语言技巧
商业演出主持人的语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