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外资流出趋势如何改变?

2018-12-06陈亚东

关键词:内资外资企业企业

陈亚东

(绍兴文理学院 商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外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内陆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之一,在推动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加劳动就业岗位、增加地方税收、提高内资企业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外资企业在内陆地区的发展到底处于什么状态,为此,我们从外资企业在内陆地区的布局区域、财务效益及投融资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准确把握外资企业的发展现状,帮助其顺利发展,并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对其起到积极作用。考虑到外资企业在内陆地区相对较多,我们选择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在本文中,笔者选择西部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重庆市作为研究对象,以期见一斑而窥全豹,及时应对外资流出中国所带来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在这里,我们把外资企业的界定作扩大化处理,包括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本研究从股东成员信息、股东国别、生产、经营、财务、劳工等信息进行梳理,对外资企业分行业、分国别进行分类整合,分析外资企业在行业分布等方面的特点以及总体规模、资本、经营上的发展变化;剖析内外资企业发展中的差别和企业经济效益差别;归纳外资企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外资企业总体特点

(一)总体规模小、单位效益高

通过对外资企业单位数量、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劳动报酬等分析,并且与内资企业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外资企业呈现出总体规模小、平均规模大、经营效益高和工资水平高的特点。

1.企业数量总体较少

2016年重庆市共有683家规模以上外资企业,是2011年的近1.5倍。但是与内资企业相比,外资企业的单位数量总体规模小,仅占全部企业的2.9%。其中,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48家、外商投资企业335家,单位数量基本持平。与此同时,外资企业近几年增长速度也相对较为缓慢。2011—2016年外资企业平均增速为7.9%,低于内资企业3.6个百分点。其中,增长最为缓慢的是外商投资企业,年均增速只有5.2%。

?

2.企业平均规模较大

2016年外资企业资产总额为7 274,75亿元,2011—2016年平均增速为8.3%,资产规模逐渐扩大。其中,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资产4 172.26亿元,占比为57.4%。

与内资企业相比,外资企业户均资产规模较大,达到10.65亿元,是内资企业资产总额的4倍,而且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平均增速为3.5%。其中,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单位资产规模最大,2016年达到11.99亿元。

图1 2011—2016年各经济类型户均资产

3.经营效益持续提升

2016年外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6 439.06亿元,是2011年的1.6倍,年均增长为11.5%。其中,外商投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3 894.35亿元,占比为60.5%,年均增长15.2%。

外资企业单位效益明显好于内资企业,2016年外资企业户均主营业务收入为9.43亿元,是内资企业的5.5倍,而且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外商投资企业显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5年间户均收入增加了3.52亿元。

图2 2011—2016年各经济类型户均主营业务收入

4.职工报酬水平高

2016年外资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64万元,是2011年的1.8倍,年均增速为12.4%。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工资水平接近,分别为6.63万元和6.64万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3.1%和11.8%。

与内资企业相比,2016年外资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是内资企业的1.3倍,年均增长速度为12.4%,高于内资企业1.6个百分点。

图3 2011—2016年各经济类型从业人员年均工资

(二)产业分布集中于第二产业

从外资企业在二、三产业中的分布来看,重庆市外资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2016年,外资企业中第二产业单位数占比达57.8%;第二产业吸纳就业人员超过外资企业总就业人员的八成;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 253.88亿元,资产总额达 3 667.17亿元,占比分别为 81.6%和50.4%。与2011年相比,第二产业单位数占比略有下降,但是主营业务收入和资产总额占比却继续上升。

表2 2016年重庆市外资企业产业分布情况表

重庆市外资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2016年工业企业单位数占比超过重庆市外资企业总数的一半;其次是房地产,占比为18.7%。与2011年相比,服务业占比从零上升到9.8%,工业则下降了2.8个百分点,其他四个行业的占比波动幅度不大。

图4 2016年重庆市外资企业各行业单位数比重(%)

(三)资本来源集中于三大区域

重庆市投资企业数量最多的是中国香港,2016年达到318家。其中投资工业139家,占43.7%;房地产占31.8%。英国(包括下属的附属国和群岛)投资企业数位居第二,共有企业97家。投资最多的也是工业和房地产,分别为71.1%和11.3%。中国台湾排在第三位,达到52家,其中工业企业占61.5%。其他国家投资企业数均在50家以下。

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三大区域。首先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外资在中国投资的来源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新加坡。这一区域不仅投资企业数量最多,而且区域集中度高,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企业总数达480家,占70.7%。其次是以英国、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区域,集中了13个国家,投资企业总数为147家,占21.6%。三是以美国为主的美洲地区有3个国家,企业43家。

表3 2016年五大洲在重庆投资企业数单位:个

二、各个行业外资企业发展概况

(一)工业企业

1.单位生产规模大

2016年重庆市规模以上外资企业共计实现总产值5 214.25亿元,是2011年的1.9倍,年均增长14.2%。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实现总产值3 528.27亿元,占67.7%。从增长速度上看,近几年外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速出现下滑,年均增速低于内资企业1.1个百分点。从内部来看,外资企业增速不及内资企业主要是受到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影响,其年均增速为10.1%;而外商投资企业增速达16.5%,外资企业出现差异化发展的态势。

图5 2012—2016年各个经济类型工业总产值增速

在生产方面,外资企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户均产值上。2016年外资企业户均产值为13.44亿元。其中,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户均产值是内资企业的3.9倍;外商投资企业是内资企业的5.1倍。

表4 2011—2016年各经济类型户均产值单位:亿元

2.产品销售效率高

2016年,重庆外资企业实现销售产值5 199.98亿元,年均增长14.3%,与总产值增速接近。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占比为68.4%。外资企业平均增速较内资企业低1.2个百分点。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增速高于内资企业,达到16.7%;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速为9.9%。在户均销售产值和产品产销率方面,外资企业表现不错。2016年外资企业户均销售产值为13.44亿元,是内资企业的4.8倍,高于总产值比值。其中,外商投资企业户均销售产值是内资企业的5.3倍。外资企业产销率为99.73%,较2011年提高0.57个百分点,比内资企业高1.86个百分点。其中,外商投资企业产品供不应求,产销率超过100%,高达100.08%,成为提升外资企业产销率主要动因。

图6 2012—2016年各经济类型工业销售产值增速

?

3.出口优势明显

在产品出口方面,外资企业从总规模、单位效益和结构上都好于内资企业,充分发挥出外资企业对外贸易上的优势。2016年,外资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 949.32亿元,是内资企业的2.5倍;年均增长达30.1%,比内资企业高13.2个百分点。从增长趋势来看,产品出口增速近年来有所回落,而且以外商投资企业回落最明显,显示外部贸易环境对其影响很大。在户均出口值上,外资企业依旧出现明显的优势。2016年外资企业户均出口交货值5.02亿元,是内资企业的41.8倍。与此同时,外资企业充分利用了自身的优势,海外市场占有较大份额。2016年,外资企业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比重达37.5%,较2011年提高了17.9个百分点。而内资企业出口占比则一直维持在4%左右的水平,海外市场开拓明显滞后。

图7 2012—2016年各经济类型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

表6 2011—2016年各经济类型户均出口交货值单位:亿元

4.汽车、电子为支柱

图8 2016年内外资企业工业主要行业总产值占比

为了了解外资企业的行业分布特点,本文选取了比较常用的具有代表性的10个主要行业的总产值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0个行业中,内资企业产业分布更集中于传统制造业,而外资企业则更偏向于新型的高技术产业。与重庆市工业支柱产业相同,外资企业总产值最大的两大行业同样是汽车和电子产业,两者形成很强的共生效益。2016年,两大产业共计实现总产值2 872.21亿元,占7个主要行业总产值的98.8%。其中,汽车制造业实现总产值1 836.61亿元,年均增长17.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总产值1 035.60亿元,年均增速达40.4%,并且全部都是外商投资企业。

5.计算机生产为主力

为了了解外资企业的产品产量情况,我们选取了比较常用的具有代表性的10个主要产品类别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10个主要商品类别中,外资企业主要生产汽车、摩托车、微型计算机设备、打印机、手机、铝材、水泥。相对于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在微型计算机设备的整机生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2016年共计生产微型计算机设备2 078.70万台,是内资企业的近40倍,而内资企业则更注重于集成电路和液晶显示屏等高精配件的生产。在汽车生产方面内外资企业各具有优势,2016年外资企业汽车产量为110.43万辆,占全部产量的近 40%,而年均增速达到12.9%,比内资企业高5.7个百分点。

6.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占比高

在战略性新兴制造业总规模上,外资企业略低于内资企业,但是占比优势明显。2016年,外资企业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共计实现总产值2 328.1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近一半,而内资企业在这一方面的占比只有14.9%。其中,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占比高达68.2%,产业结构更具况争力。

(二)批发和零售业企业

1.新业态发展良好

2016年,重庆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外资企业零售额为241.08亿元,是2012年的2.4倍,年均增长24.4%。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实现零售额为125.72亿元,占52.1%。

2011—2016年,外资企业实现零售额年均增速较内资企业高10.3个百分点。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均表现出较内资企业更快的发展势头,年均增速分别为20.9%和28%。

图9 2012—2016年各经济类型零售额增速

从户均零售额和网络零售情况看,外资企业更加占据优势。2016年,外资企业户均零售额为3.26亿元,是内资企业的6倍。外资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为48.48亿元,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20.11%,比内资企业高15.2个百分点。

表7 2011—2016年各经济类型户均零售额和网络零售额占比单位:亿元

2.消费层次逐步提升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16大类商品中,2016年外资企业“吃”类食品(含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零售额占7.4%;“穿”类商品(含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占20.6%;“用”类商品(含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日用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中西药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信器材类)占36.9%;“住”类相关商品(含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家具类)占11.2%;“行”类相关商品(含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占23.9%。

近年来,外资企业商品销售结构逐步向高端、享受型商品转变。相对于2011年,服装鞋帽纺织品类和粮油食品类等商品零售额占比分别下降17.9和13.1个百分点。而汽车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信器材类、石油及制品类以及家具类商品零售额比重分别提高了13.1、11.6、8.0、5.9和2.3个百分点。

(三)房地产企业

1.房地产投资持续增长

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外资企业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2016年共计完成投资55.58亿元,不到内资企业投资总额的20%。其中,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在房地产外资企业中占主要地位,共计完成投资40.57亿元,占73%。外资企业房地产投资年均增长达19.3%,比内资企业高7.3个百分点。在近几年企业房地产投资增速总体均出现下滑态势的情况下,外商投资企业自2014年后增速开始回升。从户均投资规模来看,外资企业具有较大优势。2016年,外资企业户均投资额达4 341.90万元,是内资企业的3.1倍。与2011年相比,外资企业户均投资规模增加了2 215.19万元,是内资企业增加额度的3.6倍。

图10 2012—2016年各经济类型房地产投资增速

2.商品房销售平稳增长

在商品房建设方面,内外资企业都出现下滑趋势。2016年,外资企业房屋施工面积为3 030.4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2%。从施工类型来看,内资企业更偏重于住宅类。2016年外资企业住宅类施工面积比重为54.6%,较内资企业低12.5个百分点。

表8 2011—2016年各经济类型户均房地产投资额单位:亿元

2016年,商品房去库存的整体形势良好。外资企业商品房销售面积为566.40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10.5%,较内资企业低6.9个百分点。但是,外资企业商品房销售额增速达19.1%,较内资企业高9.5个百分点。

(四)外资企业投资重庆的区域分布态势

通过对重庆市38个区县的调查,我们发现,外资企业在重庆市的空间布局很不均衡,呈现出明显的“西高东低”阶梯式分布特征。其中,以渝北区为代表的主城片区外资企业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区域,属于外资企业聚集的一级分布区,渝北区也是重庆市保税港区、航空工业园区等多个国家级产业园区的集中区域;以江津区为代表的渝西片区靠近主城区,在区域功能定位的带动下和主城区辐射作用的影响下,外资企业数量处于中等地位,属于第二级分布区;渝东北片区和渝东南片区外资企业数量很少,除万州区有13个外资企业外,其余区县外资企业都没有布局或者零星分布,而且个别区县如城口县、巫山县等地理位置偏远的山区根本就没有任何外资企业落户。

在第一层次主城片区(主要包括渝中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大渡口区、巴南区等9个区,都集中在渝中半岛及周边,人口高度密集、流动人口众多,经济也最活跃),2016年共计外资企业460家,占重庆市外资企业数量的67.3%,其中港澳台投资企业占34.2%,外商投资企业占33.1%。主城片区外资企业从业人员数为24.58万人,占外资企业全部从业人员的69%,户均从业人员数达到534人。外资企业资产总额为6 091.88亿元,占全部外资企业总资产的比重为83.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 364.01亿元,占全部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83.3%。

第二层次的渝西片区(主要包含永川区、合川区、江津区、大足区(双桥经济开发区)、潼南区、铜梁区、荣昌区、壁山区、綦江区(万盛已经并入,并且万盛单独成立经济开发区)、南川区),外资企业的单位数量、从业人员数量、资产总额和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80家、8.83万人、1 056亿元和866.03亿元,占全部外资企业相应的比重分别为26.4%、24.8%、14.5%和13.5%。显然,重庆江津、永川等西部片区的外资企业规模较小,户均从业人员、资产总额和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491人、5.87亿元和4.81亿元。第三层次的区域(主要包括开州区、涪陵区、酉阳县、云阳县、奉节县等三峡库区及渝东南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县),外企投资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从外资企业单位规模来看,沙坪坝区位居重庆市核心地带,拥有国家级微电子产业园、保税区、自由贸易港区等,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投资政策灵活,交通环境较好,有重庆高铁西站,到重庆国际机场、果园港等交通枢纽也十分便捷,政府管理水平较高,社会治安环境良好,商品出入境相对便利,有直达欧洲的渝新欧铁路大通道,货物进出口通关十分便利,其微电子产业园聚集了大规模的外资企业,各项指标都位居重庆市首位。户均从业人员数量达到1 343人;户均资本和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2.35亿元和32.14亿元;人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39.33万元。渝北区拥有重庆航空港和西部最大的内河港口——果园港,因此,外资企业在总数量上占据优势,而且单位规模也比较大,户均从业人员为724人;户均资本和主营业务收入达19.55亿元和19.70亿元;人均实现收入272.06万元,为主城区最高。巴南区是主城区第三个单位从业人数超500人,户均资本和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区域。

主城区的辐射作用影响到重庆西部的永川、大足、荣昌等区县,但是影响程度逐渐下降,从第一层次到第二层次再到第三层次,呈现显著的递减趋势。当然,渝东南、渝东北等相关区县,尤其是三峡库区的奉节、巫山、巫溪等区县距离重庆市主城核心地区越来越远,外资投资意愿明显减弱。可见,道路交通、人口密度及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等因素对于外资企业来讲,直接影响到其投资意愿。仅仅依靠减免税费等政策性措施是难以吸引外资的。

表9 2016年重庆各个片区外资企业主要指标

表10 2016年重庆市主城区各个区外资企业的主要指标

三、主要结论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外资、内资、国资、民资等不同称呼,反映出上述权利界定给了不同的行动团体,实际上反映的是相关产权的归属。产权的主要功能就是帮助市场交易主体形成与他人进行交易时的预期,外资企业进入我国内陆西部山区,不是纯粹为当地慈善事业做贡献,而是希望与当地的市场、制度安排等相结合,促成利润的形成。每个市场主体都厌恶风险、市场失败、政治压力,因此,他们会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不同的投资决策。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外资进入内地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具备规模经济优势

由于外资企业多以跨国投资集团和国际知名企业为主,因此具有典型的企业规模大、资本实力雄厚的特点。2016年,重庆市外资企业中,大型企业的个数占比达到13%,而内资企业大型企业的比重仅仅为2.2%;外资企业中型企业比重为37%,比内资企业高15.9个百分点。同时,外资企业户均从业人员和资产总额分别是内资企业的2.5倍和3.7倍,均显示出外资企业在单位规模上的巨大优势。这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节能降耗,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可能在某一领域实现垄断经营,获得超额利润。

(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良好

总体来看,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要显著高于国内企业,特别是在新兴制造业、电子计算机、软件开发IT产业、软件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优势非常明显。从数据上看,2016年外资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与内资企业几乎达到均衡水平,户均总产值是内资企业的13.9倍。工业企业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两大高技术产业全部由外资企业掌控,形成技术壁垒,内资企业很难获得况争性优势。在零售行业,外资企业在新业态电子交易方面同样具有较大优势,虽然网络零售总量不及内资企业,但是网络零售占比却明显超过内资企业。

(三)体量小、增长缓慢

与内资企业相比,外资企业总体量明显较小,2016年外资企业数量仅仅占全部企业的2.9%。与此同时,外资企业主体增长也显然不及内资企业,2011—2016年,外资企业数量平均增长7.9%,比内资企业低3.6个百分点;从业人员、资本总额和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速分别比内资企业低2.5、11.9和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增长态势,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以及房地产投资增速均出现下滑态势。说明近年来,中央一再鼓励创新创业、新办企业、为内资企业减负等举措取得一定成效,民间投资热情有所恢复,而外资企业则一直处于收缩状态。

(四)第三产业开发度不够

从外资企业在第二、三产业的分布来看,重庆市外资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2016年,外资企业中第三产业占比为42.2%,而内资企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则高达60.3%。在第三产业内部,外资企业主要集中在房地产、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而教育、卫生、金融、文化体育和娱乐等行业开放更晚,所占比重更低。外资企业的第三产业中,除房地产、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其他服务业单位数占比仅仅为23.3%。

(五)引资地区有限

从对资金来源地区分析中,我们发现,外资企业股东来源地主要集中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和西欧地区,其次是北美洲。虽然涵盖了主要发达国家,但是印度和巴西等国家根本没有来重庆投资。真正投资重庆的企业,主要来自港澳台,可见,同属中华文化圈,语言交流、价值观念等对软性的制度环境、投资贸易具有很大的影响。从已经建立投资贸易联系的国家来看,部分国家引资相对不足。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的美国投资重庆的企业数量仅仅排在第四位,在全部外资企业中占比只有十分之一,而世界500强企业中美国企业占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席位,可以说重庆市吸引美国企业投资的效果很不明显。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大规模的减税法案实施之后,美国企业和其他商事主体来重庆等内陆地区投资的可能性更小,全球富余的流动资本会进一步流入美国。重庆由于区位优势不明显,运输成本较高,外资担心当地的政治局势复杂,从而会导致招商引外资的难度更大。

(六)内部分化明显

从规模来看,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总体规模和户均规模上比较接近。但是从生产角度分析,二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以占比最大的工业为例,2011—2016年,港澳台投资企业在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方面的年均增速与外资企业差距较大,尤其是出口交货值年均增速仅为16.5%,比外商投资企业低45.3个百分点。

四、政策建议

司马迁在《史记·礼书》中说,“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遵从事物的发展规律就畅通无阻,不遵从事物的发展规律就受阻不前。外商投资西部地区的递减趋势已经延续多年,需要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减轻企业负担,改善营商环境。只有形成新的有利于各方投资主体的制度安排,创新的制度改变潜在的利润,投资的预期净收益明显大于预期的成本,才会极大地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显然,地方政府需要不断营造风清气正、法制严明、一视同仁的软环境,为外商投资西部地区创造便利条件,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才能够促进地区经济不断增长。为此,我们建议:

(一)依托“一带一路”,扩大招商引资范围

要充分理解国家出台的一带一路的大战略,利用重庆已经开通到欧洲的“渝新欧”铁路,加大与沿线国家的联系,夯实经贸合作基础,扩大人文交流。一是要进一步利用国家领导人的高层交往,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旅游等全方位交往,重点深化与德国、意大利等欧盟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落实与中欧地区的合作协议,扩大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拓展与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地区的经贸合作。二是加强重庆铁路口岸的开放力度,做好口岸报关服务工作,实行“一地检疫检验,异地认同”制度,吸引部分中西部出口欧洲的时效性货物通过铁水联运方式到达重庆铁路口岸报关报检,增加外地途经重庆的转口货运量,提高重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集聚力,引导货物自动分流,形成更为畅通、绿色、高效的物流格局。

(二)优化投资环境,实现投资便利化

充分利用重庆市西永综合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重庆铁路口岸等开放区域的政策优势,增进产业互补、市场互补,有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动地方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国内重点企业参与全球分工合作和实施国际供应链管理。

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一是加强开放型经济法制建设,构建开放性的经济法制保护体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况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保障外资企业的合法权益。二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率,避免吃拿卡要,增强服务意识。认真清理行政审批的环节,凡是能够不审批的就取消审批,以简化审批层次,合理界定审批内容,减少行政自由裁量权,有效节省行政资源,提高办事效率。三是推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四是大力减低企业税负和个人税负。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税负最重的国家之一。世界银行的数据报告显示,全球企业税税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分层,税率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收入水平基本成反比。中国内地2017年税率达到67.3%,排第12位,中国香港则为22.9%。要积极应对美国带头掀起的全球减税潮流,中央政府要把内外资企业的现有纳税比例减低一半以上,居民纳税比例也减低一半以上,以促进企业投资热情,鼓励外资流入。要赋予省级地方政府部分税收调控权力,以采取相应措施,吸引外资。五是大幅度降低和取消企业附加收费,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社会保障缴费比例,缓解企业用工成本压力。我们认为,在中美贸易战到来之际,我们必须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税费负担,至少在现有的基础上降低50%以上,确保企业度过产业链断裂、产品卖不出去等难关,除了中央政府以国务院名义明文规定实行征收企业附加费的外,取消各级地方政府征收企业附加费的权力。

(三)引导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

加大第三产业引资力度,引导外资企业向第三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服务业等领域投资,优化产业结构。在做好风险评估之后,要分层次、有重点放开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的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外资准入限制。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提下,道路交通、电信等基础设施及矿业等领域逐步减少对外资的投资限制。

(四)内外协同发展,形成良性竞争

激励跨国公司与内资企业建立分包或者供应商关系,加强二者之间的商业合作,以实现跨国公司对内资企业的人员培训和技术转让。鼓励内资企业加强科技研发投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与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其生产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转变外资企业投资单一的传统做法,鼓励企业兼并、收购和重组,吸纳外资带动和盘活内资存量资产。

(五)加强平台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一是加快建设协同创新平台,为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整合现有的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力量,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整合高校资源,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通过构建更有效的投资平台,吸引外资研发机构入驻重庆。

二是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科技人才。一方面要积极培养适合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专业人才,抛弃过去以“以市场换技术”的做法,转变为“以人才换技术”;另一方面,引进国外高技术人才,实行绿卡制度,放宽外国高科技人才加入中国国籍的条件,提供安家费、购房补贴、人才特殊津贴、人才公寓等,提供医疗保险、子女入学等全方位的服务,确保外国人才来到中国能够尽快融入团队,充分发挥技术专长。

猜你喜欢

内资外资企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外资企业在中国国内价值链中的采购结构及产出用途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穿透虚假外资企业的“包装外衣”
台资或变“特殊内资”引解读
内外资对中国碳排放影响的比较
天津:今年前两月引进内资项目1574个到位资金855.35亿元
浅谈外资企业收购民营企业的成败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