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溪性河流打造城市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探索

2018-12-06

水电站设计 2018年4期
关键词:东河西河海河

李 何 亮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72)

山溪性河流顾名思义是指源于山地和位于山地地区的河流。坡度大于1%的河流,且河床组成物质较粗、具有跌水-深槽(Steep-Pool)形态特征的,都被认为属于山区河流范畴。山溪性河流的典型特点是流域集雨面积较小,河道坡度较大,汇流速度快,洪水陡涨陡落,峰高量小,洪水历时较短等[1]。

城市滨水景观是指具有城市湿地的生态及游憩功能,同时以河流为载体,以河湖湿地景观为主要特质[2]。它是城市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河道、河岸、河滨绿化带等区域。城市滨水景观作为城市的生态廊道进行物流、能流、信息流的交换,对城市的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自然调控与景观作用[3]。

国外对城市滨水景观的研究成果较多,比较典型的是德国的“河流重新自然化”[4]和日本的“多自然河流建设”[5]。以德国为例,其四大核心分别是:

(1)清除或改造在河流中建造的障碍设施,重建城市河流生物的洄游通道。

(2)改造河岸,让岸体为两栖类水生生物提供能轻松上岸的条件。

(3)建立水体与岸体的缓冲带,在河流的岸体上栽种水边乡土木本植物。

(4)建立河流边缘保护区,在河流的一些岸边建立隔离带,让这些地带成为天然植被区。

而日本的“多自然河流建设”则主张从个别部位的多自然转向兼顾了整个河流自然状态的多自然;与地区生活、历史和文化紧密结合的河流治理;将整个河流管理放入多视野的自然河流治理。

国内城市滨水景观的整治和开发处于起步阶段。上海市的苏州河治理[6]、成都市的府南河治理[7]等都初具成效。但当前中国的城市滨水景观的建设仍然存在把城市滨水景观作为单纯的滨水景观营建或者防洪工程来治理而忽视生态功能的误区, 尤其对山溪性城市的季节性河流湿地的防洪、生态、景观等多种功能的融合,还缺乏理论及技术探索,因此该论题的研究具有必要性和实用性。

西昌市东河、西河、海河三河均属于典型的城市山溪性河流,随季节的变化形成丰水期和枯水期,对滨水景观的设计影响很大。月亮湖公园位于三河水环境规划治理的中心地带,其形态狭长、总体水域面积较小,周围环境复杂,各部分与城市其它功能区的渗透联系都极为紧密,因此对这个项目的研究具有典型性和可借鉴性。

1 月亮湖公园现状概述

1.1 基地概况

西昌市月亮湖公园是西昌市东、西、海三河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中的重要节点(见图1),它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区,场地北面的地块主要是居住区和酒店,南面的地块是海河南山居住片区,东面的地块是文化娱乐和体育用地,包括凉山州民族体育馆、凉山风情园和海河天街。设计范围东起海河挡洪闸,西至长安南路海河桥,南临四袁公路,西河北接长板桥,东河北接航天大道东河桥,设计面积达0.467 km2(见图2)。

图1 西昌市月亮湖公园的区位

图2 西昌市月亮湖公园的设计红线

1.2 现状水系

西昌市月亮湖公园属于山溪性河流汇集的城市河流湿地,它来源于东河、西河和海河三条城区河道(见图3)。

东河发源于昭觉县坡脚拉达乡附近的小兰色梁子,流经喜德县南部进入西昌市,穿越西昌市城区后注入海河。东河流域集水面积200 km2,河长35.2 km,平均坡降34.8‰,流域平均宽度5.68 km。东河流域东北部高、西南部低,地势从东北向西南倾斜,流域总体形状似扇形。流域上游为山原地区,河谷呈“V”形;中游为山区,河谷呈“U”形;下游为冲积扇平坝区,河谷为半人工型宽浅河道。东河河床纵比降大,水流湍急,属典型山区型河流。

西河发源于喜德县瓦尼古梁子西坡,流域总集水面积215.9 km2,河道长30.2 km,河道平均比降32.3‰。流域东北高西北低,形成长条形梳状水系。全流域平均高程为2 400 m左右,为中高山地区。西河最大支流为南安河,流域面积50.9 km2,河道长19.5 km,河道平均比降50.5‰。西河上游为泥石流多发区,在进入西郊乡以后到汇入海河河口段,河道变缓,比降在3‰~8‰之间。

海河干流是西昌城区和邛海的重要排洪河道,从邛海西北角流出,由南向北流经1.3 km后进入西昌城区,出口下游3.2 km处建有海河挡洪闸,用以控制海河水位及汛期洪水流向,距邛海出口3.2 km和4.74 km处分别有东河、西河从右岸汇入,然后由东向西流1.79 km穿过成昆铁路海河桥,过1.65 km(距离邛海出口8.18 km)处建有西邛渠节制闸,再经黄家堡子和下鲁溪注入安宁河。海河全流域面积约770 km2,其中邛海出口以后流域面积约427 km2。干流段河道全长15 km,河道平缓,平均比降1.00‰左右,河道自然宽度在20~50 m之间。

图3 西昌市水系分布

1.3 现状交通

现状多条道路从场地周边经过,北接航天大道,南临四袁公路,但滨河道路无法有效连通,特别是海河右岸缺少东西向的市政道路。现状人行滨河堤顶步道基本可以贯通,但是僵硬单一,重复冗长,而且亲水性较差;现状有四座桥梁:机动车行桥为西河上的长板桥及西河桥,东河上的东河大桥,海河上的胜利南路桥,现有人行桥为海河上的人行古桥。

1.4 现状植被

场地现状植被分布不均匀,植被类型、群落结构、树种组成较差,空间层次欠丰富,景观板块不明显。植被主要集中在东河右岸滨河绿化带、西河左岸滨河绿化带和海河右岸滨河区域,现状树种主要是小叶榕、栾树、朴树、香樟、千层金、三角梅等。

1.5 现状驳岸及水工构筑物

现状驳岸已基本硬化,为硬质驳岸;东河与海河交汇口的现状橡胶坝因泥沙淤积,已废弃;海河东侧边界现状有海河挡洪闸,其控制邛海水位。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水景观打造“前提限制多”,以“三水”问题最为突出

2.1.1 “水多”——防洪问题

月亮湖公园上游以山溪性洪水为主,汇流集中快,洪水陡涨陡落,流速大,历时短,来势凶猛;且含沙量大,河道下切严重,加剧河道淤积;下游为城市建设区,不透水面增加、径流系数大,地势平缓,河道弯曲,排洪不畅;受气候变化影响,极端暴雨发生频繁,暴雨强度大,极易造成洪涝及泥石流灾害;受人类活动影响,城市建成区雨岛效应明显,城市化造成洪峰增高、过程尖瘦,加剧了洪涝灾害。据水文站实测资料,月亮湖公园洪水过程具有明显的山区洪水特点:一般情况下,为单峰或双峰,过程线尖瘦,陡涨陡落,涨水段历时很短,少数特大洪水,历时较长。洪水发生的时间、历时和大小均与暴雨发生的时间、历时和强度相对应,降水量最多的月份为6~9月,因此大洪水多出现在6~9月。综上,月亮湖公园上游上陡下缓,且洪水来势凶猛,下游排洪不畅,极易造成洪水灾害;再加上海河、东河、西河河道逐年淤积,现状河底高程已高于原设计高程,严重影响了河道的行洪过流能力。

2.1.2 “水少”——补水问题

西昌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90%,10月至次年5月仅占10%,枯水期东西海三河的生态基流很小;西昌市季节性用水不足,全市水利工程中蓄水工程所占比例小,蓄水量少,调蓄能力差,枯水期工农业用水矛盾突出。

2.1.3 “水混”——水质问题

(1)上游泥石流隐患。东、西河流域上游植被较好,覆盖率高,但流域内主要分布的岩层为砂页岩,土壤为山地黄棕壤,河床纵比降大,河床质发育,属典型的山溪性河流。由于流域内地质构造,岩层分布和历史上多次大地震,造成中上游多处滑坡崩坍,形成大量固体松散堆积物。东、西河流域内暴雨具有强度大、历时短、笼罩面积小的特点。当遇强暴雨时,就会被洪水冲下,形成高含沙量的稀性泥石流,为月亮湖公园推移质、悬移质主要来源。东河上游的东干渠暗渠和近期修建的西河上游的拦沙坎,已将大多数的推移质拦截在河道上游;再加上东河、西河进入城区段,比降逐渐变缓,河床渐宽,有利于推移质停留,因此月亮湖公园河段内虽然无大量推移质,但上游泥石流的隐患依然存在。

(2)沿河面源污染。经现场踏勘城区污水网管截污率较低,沿河的街道社区很多没有实施分流制污水管网,部分污水通过雨水管渠排入附近水系中,还有部分污水一直存在错接、漏接的现象,造成分流制污水被稀释,大量雨水并接入到截污干管中;另一方面,部分污水没有有效汇入到管网中而直排海河,造成了环境污染。在海河、东河河口段和西河河口段河道中淤高部分有农作物种植,面源污染物、化肥、农药的使用造成该区域土壤污染严重。在月亮湖蓄水后,该区域长期处于水面以下,化肥、农药残留随水流进入水体,极宜产生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风险。

2.2 山藏水隐,绿地系统“破碎化”,滨河绿廊“缩水严重”

西昌虽然自然地理条件优越,但生态景观格局优势并不明显,场地周边山体被建筑物阻隔,水系在城市特色风貌形成中地位不突出,沿河的建构筑物风貌一般,风格不明显,分区混乱,天际线平淡。其整体山水格局受城市建设及生产活动影响,破碎化严重,导致周边河道及滨河绿地等自然斑块孤立分布,缺少联系。

现状河道的大部分城区段被建筑(或临时建筑)紧邻建造,部分地段几乎没有防护绿地和景观空间,一方面不利于提升新的防洪要求,另一方面没有良性循环的基质,无法形成完整健康河道生态系统。

该区域控规的建设用地距河岸很近,多段不满足河道绿化带要求,以海河段为例,左岸有四袁公路贯通,且已开山修建。公路以上正在开山修建开发区建筑,河道在两岸建筑群中生态空间已显狭窄,对作为与邛海相呼应的水岸生态空间效果有一定影响,并且四袁公路贴河而建对整个生态空间环境、生态效应、景观效应等都有一定影响,与邛海至安宁河中心城区景观带区域不协调。

2.3 人与水隔,临河不亲水,滨水空间缺少活力

现在的滨水游步道不仅僵硬单一、冗长,而且亲水性较差。以西河段为例,西河上游河道两侧紧贴市政人行道,绿地的预留空间较小,局部的滨河道太窄,包含行道树池仅1.5 m,人的滨河步行体验很差;西河段滨河步道与水面相差近4.5 m,毫无亲水性可言;整个滨河空间缺少慢行系统,自行车绿道缺失。

月亮湖公园区位优势明显,其滨河空间应当成为市民生活的舞台、城市活力与特色风貌展示的窗口。但经现场踏勘发现,现状河道周边有许多临时工棚、土方堆积场等待整治用地,绿地碎片化,公共活动场地和活动设施更是缺乏。城市水系应该承载的价值被湮没,没有发挥绿色河道服务于人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城市滨水空间的可达性和亲水性,增强滨水区景观活力以及进行河道自身的生态修复是后续设计的重要挑战。

3 “SABC”策略

针对场地现状的问题及挑战,我们提出了“SABC”水环境整治理念,将“Safety(安全)、Active(活力)、Beautiful(美观)、Clean(洁净)”作为目标,整合了公园、河流与休闲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激活城市滨水空间,带动沿河区域的综合发展。

3.1 “ Safety(安全)”——“控洪水、治泥沙、补水源”是安全打造水景观的前提条件

3.1.1 “安水”策略——通过稳固堤防、河道疏浚、雨洪湿地来消除洪涝隐患

调整、恢复及加固两岸堤防,提高河段整体防洪能力及标准。东河和海河部分河滩开阔,河道断面设计可采用复式断面形式,枯水期流量小,水流归槽主河道;洪水期流量大,允许洪水漫滩,过水断面大,洪水位低。枯水期根据河滩的宽度和地形、地势,构建河滩梯级湿地和人行绿道,种植湿地植物,既能充分发挥河滩的功能,又不因围滩抬高洪水位,加重两岸的防洪压力。

景观闸拟采用汛期不定期敞泄冲沙的调度方式,全年水位维持在正常蓄水位1 510.5 m运行,当流量大于30 m3/s或者含沙量大于2 kg/m3时,放倒闸门,敞泄冲沙。全年冲沙约54 d,基本保证了85%时间的景观效果。

3.1.2 “治沙”策略——通过工程措施与上游水土保持相结合来治理泥石流

东西河泥石流的治理思路是以避为主、水沙分离、固源拦挡。具体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3种:

(1)工程措施。包括排导工程(即导流工程和排放工程)和拦挡工程(即拦碴坝)。

(2)生物措施。在沟域内斜坡地带进行植树造林、育草,防治水土流失。

(3)综合整治措施。采取多种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在流域内对山水林田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以防止或减少泥石流的危害。

拟在凉水井沟沟口以上约1.4 km处的河谷位置布置1座东河拦挡坝,主要目的是拦挡东河主沟、1号支沟及2号支沟的泥石流;根据西河泥石流的不稳定物源分布情况及拦挡坝坝址地形地质条件,西河拦挡坝布置在西河下游河段,规划北环线上游约790 m处的河谷,设计方案考虑拦挡坝的主要目的是拦挡西河乡以上的4条支沟的泥石流;另外在西河下游河段,规划北环线上游约790 m处的河谷位置布置1座拦砂调蓄闸。当西河上游发生不同规模泥石流时,泥石流拦挡坝拦截泥石流后,洪水中的悬移质较多,细小的推移质也会随水流带到下游。在泥石流拦挡坝下游设置一拦砂调蓄闸,可进一步拦截部分悬移质和推移质量,使下泄流量更清澈。在非主汛期调节西河径流量时,在形成闸前水库水面景观同时,还增加西河白天的下放流量,改善西河生态环境,增加水景观的观赏价值,提高沿河水生态景观效果。

3.1.3 “活水”策略——通过建闸蓄水,引水调水、丰枯调剂、多源互补来实现枯期的补水

东、西、海三河自身的水量在枯水期是无法满足造景的需求,因此建月亮湖公园必须进行蓄水引输水工程,水源供给可采用以下的方式:在位于西河与海河汇口下游约240 m的河段上建闸,闸门型式为钢坝,闸门正常挡水高程为1 510.50 m,海河回水至上游挡洪闸,东河回水至东河大桥,西河回水至长板桥,通过提高水位以保证湖面景观效果,形成水面面积约22万m2的月亮湖。利用邛海支渠为东河、西河补水;枯水期时,邛海支渠总共有5 m3/s,补西河1.5 m3/s,补东河3.5 m3/s。

3.2 “ Clean(洁净)”——污染防治与水质改善是可持续打造水景观的前提条件

为了让月亮湖公园形成水清、岸绿、景美的设计目标,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清水”策略来保障水质安全。

3.2.1 拦沙净水

根据地形结合景观设计,分段设置防冲底坎,不同的河床坡度采用不同的消能方式,避免下游河道冲刷破坏,即稳固河床、稳定河势还可以抬高局部河道水位,形成水景观。

3.2.2 沉沙净水

在海河入口扩宽,修建防浪设施,降低波高,改变波浪作用下的底沙起动输移动;加深海河河道,降低海河入水口水体流速,且在河道底部铺设反滤材料,避免河道底部泥砂大量上扬,浑浊河水。

3.2.3 扩大基流

根据水文资料,海河枯期流量小,为改善东河下游的环境用水需求和保证月亮湖的换水要求,在东河与邛海支渠交汇处设置月亮湖取水口,即枯水期利用邛海支渠为东河补水。邛海支渠的水源地为大桥水库,大桥水库的水量充沛,水质优越,结合邛海支渠的运行方式,通过取水口处增设节制闸和泄水闸,可以很好地满足月亮湖补水要求。

3.2.4 河道清淤

为满足河道行洪断面要求、避免月亮湖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必须对月亮湖范围的河道定期进行清淤。

3.2.5 截污分流

月亮湖公园库容约30万m3,纳污能力较差,为保障月亮湖公园水质,蓄水前必须将东、西、海三河沿线排污口及市政雨污口进行截流处理,杜绝污水直排至河道,同时改造现有老旧截污干管,将沿线现有的污水管网、合流制管网接入新建截污干管。

3.2.6 开闸换水

如果工程建设前期沿河截污管网还未完善,在蓄水期间需要通过水质监测,定期开闸放水来进行水体交换,防止蓄水水质恶化。

3.3 “ Beautiful(美观)” ——从河景转变为湖景

在月亮湖公园,我们在“Clean(清洁)”的基础上再做“Beautiful(美观)”,实现水处理和景观的无缝对接。

3.3.1 “建闸壅水”的水利策略

选择在西河汇口下游(桩号海河1+740.00 m)设置月亮湖景观闸门,闸址距离挡洪闸约1 740 m,形成水面面积约22万m2的月亮湖;考虑与上游海河天街挡洪闸和下游规划景观闸的梯级衔接,海河回水可至挡洪闸;东河回水距离东河大桥240 m;西河回水距离长板桥120 m,并且在非汛期可控制邛海水位,保证月亮湖与海河天街、邛海的通航。闸门型式为钢坝,闸门正常挡水高程为1 510.50 m,为单一景观闸门,无防洪、通航、过木等要求。

3.3.2 “湿地泡泡”的水景策略

针对两侧硬质堤防,采用局部破堤的手法,引入“湿地泡泡”的概念,结合海绵城市理念与小型城市公园游憩特点,将内河湿地与河道湿地连为一体,真正实现了从河景到湖景的转变。

例如:海河左岸在胜利南路桥至古石拱桥区域内,利用现状滩地近70 m的宽度,降低原有堤防高度,引水造浅滩湿地(见图4),水深约0.5 m,满足水生植物的生长要求,从而扩展近20 m宽的水面,与60 m宽的海河在胜利南路桥下形成较为宽阔开敞的景观湖面;内河湿地驳岸采用台阶入水结合缓坡草坪形成复式断面,能对应不同的洪水位的变化,其中绿道位于50年洪水位以上;湿地内还将新建水生物驳岸,主要种植耐水性灌木和芦苇为主的水生植物,这些植物一方面可以加固驳岸的土壤,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另一方面,当开闸泄洪水位下降时,内河湿地的暗梗会露出水面,将内河湿地与外部河道隔断,从而维持内河湿地的景观效果和水质。

图4 湿地泡泡剖透视

3.3.3 “五彩西昌”的植物策略

在植物设计中突出适地性、季相性、主题性、生态性。首先充分考虑现有植被条件,尽量保留现状滨河绿化带中的大乔木,对河道内的滩地湿生植物进行选择性的保留;其次需调整造景树种,整体设计以“五彩西昌”为主题,植物季相设计上富于变化,注意各类植物的花期在时间上的连续性,注意秋色树在造景上的搭配;空间设计上,根据各功能分区建设内容,利用植物围合空间,用植物表现相关主题,并在意境上予以重点考虑,塑造出各具特色的植物景观;在生态性上,遵循物种多样化、再现自然的原则,并体现陆生、湿生、水生生态系统的渐变特点,尽量多考虑成本不高、生长较快、容易管理的品种,减少后期投入和后期维护费用。

3.4 “Active(活力)” ——从近水到亲水,从枯水到活水,丰富滨水空间活力

3.4.1 “通筋活脉”——营造复合多样的人车分流交通体系与慢行舒适的体验线路

在车行交通上,以风情园北路为起始点,依次新建跨东河的邀月桥、胜利南路下穿隧道、海河右岸的海河路、跨西河的映月桥、西河右岸的海河西路,最终与长安南路支路相连,形成一条东西向平行于航天大道的滨河风景道,不但可以减缓航天大道的通行压力,还营造了一条体验舒适的沿河风景道路(见图5)。在新建桥梁的基础上,还对现有桥梁进行了外立面改造和夜景提升工程。

图5 交通系统布置

而在非机动车交通上,强调慢行舒适,建立多种滨水体验线路和方式,以最大限度亲近河道,构建安全、高效、舒适、生态的绿道网络系统。绿道系统分为两级:一级为自行车道,二级为人行游步道。绿道遵循以下三个原则:沿河两侧设置连续、便捷、安全的滨水步道;在绿道与市政道路公交站或者公园入口处设置接驳换乘点,方便游人进入公园;在主要景观节点、广场节点、出入口等设置休息点和自行车驿站。

3.4.2 亲水绿廊——多自然河流生态驳岸,形成最亲近自然的绿色界面

在保证防洪和游人安全的前提下,柔化岸线,解除硬质堤防对河水的束缚,使水体与绿地相互交融。例如:东河河滩的巧妙利用,月亮湖公园的东河段岸上绿地较少,大部分为低水位时河水不能到达的河滩地;高水位时,河水近岸,有良好的视觉效果,但这种高水位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常水位时,河滩裸露在外,只有深弘线内有少量的水,人难以亲近水面。

因此尽可能的利用河道滩地形成城市河段宝贵的开敞空间——雨洪公园(见图6)。通过水文计算保留了约60 m的常年行洪通道,剩下的30 m范围内的滩地不进行清淤,直接保留现状滩地的湿地植物,并设置架空木栈道穿梭其中,营造生态自然的亲水体验。在超过20年一遇的洪水的情况下,滩地是允许淹没来摊化雨洪,因此可通过在河道内设置一道可抵御20年洪水的生态内堤,保护滩地的安全。

图6 东河雨洪滩地剖透视

3.4.3 缝合城市——丰富滨水区生活内容,打造城市生活大舞台

月亮湖公园将改变过去西昌城区与三河的疏远关系,通过交通、功能、文化、生态各个方面与城市相结合,为城市的平衡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内涵,实现两岸生活与景观的联系和互动。主要包括以下策略:

(1)连续的滨水步道;

(2)连续的滨水自行车道;

(3)与河道垂直的纵向步行通道和非机动车桥;

(4)亲水平台及沿水岸上的栈道;

(5)沿步道设置的活动广场及开敞空间,各类亭廊和休憩座椅沿路边布置;

(6)沿自行车道布置商亭和厕所等服务设施;

(7)利用滨河沿线城市和社区临河建筑为滨河绿地提供综合性服务,包括:餐饮、购物、娱乐等功能;

(8)利用滨河绿地提高滨河城市带的商业氛围,丰富城市生活。

本项目的平面布局以西河、东河及海河右岸三大区域为布局范围,根据上位规划及场地情况,西昌月亮湖公园共分为五大功能区(见图7):西河城市滨水休闲景观区、东河内河湿地景观区、主题文化广场景观区、海河旅游休闲文化景观区、亲水人文休闲活动区。例如:西河与海河的交汇口,是整个海河段的重要景观节点。考虑周边大量的居住小区使用人群,通过环线景观栈桥串联分龄儿童游乐场地、健身活动区、滨水人文舞台、湿地花台等功能区,打造城市生活大舞台。

3.4.4 地域文化再现——以月为媒,以水为魂,充分挖掘场地自然和人文特色

西昌有四张名片,分别是太阳城、月亮城、航天城和小春城。“一城青山半城湖,松风水月胜境地”,这是长久以来人们对生活在山、水、城相依的西昌人幸福生活的一种描述,也是西昌竭力朝着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迈进的目标。因此月亮湖公园充分挖掘场地自然和人文特色,重点突出月文化与水文化的结合,集中展示具有西昌人文风貌的公共绿廊。

为了让城市景观建设与城市文化内涵相融,月亮湖公园所有节点设计均以“月”为题,贯穿西昌“月文化”。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的变化,在空间形态上从上游至下游逐点布置了新月台、弦月湾、凸月坪和满月广场等主题节点,并且将提炼出新月、弦月、满月等抽象形态运用到景观的小品及细节当中,例如月形栈道、月形休憩廊架、月形庭院灯、月形座椅……一系列以“月”为主题设计的休闲娱乐设施造型独特,完美诠释了月城西昌的文化魅力。

图7 月亮湖公园功能分区

4 结 语

西昌市月亮湖公园项目是针对如何利用山溪性河流特性打造城市复合滨水景观空间的一次实践,也是此类项目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和策略体系的建立与整合的一次探索。同时这些工作也响应了国家对建设海绵城市的政策倡导。为了更加完整和全面的形成设计体系,规划设计不能仅仅局限于月亮湖公园内部,要做到全局统筹、上下游兼顾。通过水利、生态、交通、景观等多个专业的共同合作协调,大胆突破场地限制,融入“SABC”设计理念,全流域全过程的进行水环境综合整治,将城市滨水景观打造成为以生态保育、休闲游憩、滨水活动、科文教育为一体的场所。

猜你喜欢

东河西河海河
《海河水利》2021年总目次
昆楚高速公路 西河特大桥上跨成昆铁路成功转体
东河
烟雨蒙蒙青西河
一种临近海河的超深地下室新型防水体系
苏东河·书法作品欣赏
西河水云间
西河的秋天
美丽东河
美丽东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