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台山栖贤阁迎宾馆项目建筑设计解析

2018-12-06

山西建筑 2018年31期
关键词:五台山层层客房

张 鹏

(山西晋设拓凡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3)

1 项目概况

五台山栖贤阁迎宾馆地处五台山台怀镇杨柏峪村小南坡,地块北侧为仰佛宾馆,西侧为空地,南侧为观音河河道,东侧为龟山,景观视线良好。项目总建筑面积35 778 m2,其中地上总面积25 045 m2,地下面积10 732 m2,客房数165间(套),估算总投资28 461万元(效果图见图1)。

2 项目建设背景

五台山栖贤阁迎宾馆始建于1984年,地处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腹地,是风景区最早的高规格旅游接待宾馆之一。20世纪90年代是最辉煌的时候,曾接待过4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许多海内外知名人士。由于历史原因,栖贤阁宾馆于2003年停业,9年来职工待岗、设施毁损、房舍破败、荒草丛生。为此,2012年2月17日,省政府专题会议确定省国资委将五台山栖贤阁宾馆整体划拨给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并进行维修改造(晋政事发[2012]119号)。省领导做出批示,要求各方配合做好五台山栖贤阁宾馆的维修改造工程。

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明确提出改造栖贤阁宾馆,建成高品位、高标准、能够承担重要接待任务的高等次五星级宾馆,为我省转型跨越发展和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打造新平台和优势品牌。

3 项目建设必要性

维修改造栖贤阁迎宾馆,是更好更快地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加快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对于建立山西对外联系的窗口和平台,满足我省对外交流工作的需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12年7月11日,在关于五台山栖贤阁迎宾馆维修改造工程专题会议([2012]64次)中,明确指出对栖贤阁迎宾馆进行维修改造,恢复其接待功能,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客观要求,是提升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乃至山西省对外窗口形象,提高服务业水平,促进五台山旅游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明确提出改造栖贤阁迎宾馆建成高品味、高标准、能够承担重要接待任务的宾馆,为我省转型跨越发展和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打造新平台和优势品牌。

近年来,来五台山旅游人数不断上升,五台山旅游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对栖贤阁迎宾馆进行维修改造,将使五台山景区的接待品位和旅游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大力推动五台山旅游业市场竞争力,从而加快五台山旅游业发展步伐。

4 建设原则和建设规模的确定

4.1 建设原则

1)符合五台山风景区整体规划,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提升五台山景区形象,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五台山风景区的地标性建筑;

2)体现山西文化、佛教文化、三晋文化的特点,结合健康环保、便捷舒适的新材料、新技术,营造高档、优雅的居住和用餐环境,具备贵宾接待、举办中型会议和宴会的功能,成为五台山风景区的重要接待窗口,提高我省在五台山的公务接待能力,成为我省转型跨越发展和文化强省战略的新平台和新品牌。

4.2 建设规模的确定

4.2.1本项目接待能力

本项目要求能够同时接待两个二级任务以上。本工程实际日最高接待人数230人。

4.2.2总建筑面积指标表

总建筑面积指标表见表1。

表1 总建筑面积指标表 m2

4.2.3本项目各功能面积确定

由于本工程接待要求较高,各项功能建筑的面积均根据机关事务管理局实际接待要求、参照近年来的高标准酒店客房建设标准和《建筑设计资料集4》确定。

5 工程建设方案

5.1 总平面布置

本场地为不规则形。用地南北长约134 m,东西宽约410 m。场地现有地形东高西低高差较大,总平面依据地形从西向东分为三大区域、三个台地,各个台地之间高差2 m左右,台地之间通过道路与台阶相连接。其中西侧为贵宾接待区,由1号楼、2号楼、3号楼、4号楼组成,采用田字形布置,1号楼与3号楼、2号楼与4号楼分别形成两个独立的院落,院落之间通过道路相连接;4号楼与5号楼之间为主入口广场区域;地块东侧为贵宾接待区,其中设置5号楼,且独立成院;设备用房水泵房、锅炉房、配电室设于在5号楼东侧。

建筑总体布局顺应地形东西向的主导方向,平行于观音河安排建筑体量,大型宴会、会议部分设置在5号楼上,主入口朝向用地南侧。做到户内与户外并重,以极为亲和的态度表达了对阳光、河流、历史以及生活的尊重。

所有建筑均满足防火日照间距要求。

5.2 交通流线规划

整个宾馆区车辆主入口设于4号楼与5号楼之间,5号楼东侧为车行次要出入口,1号楼与3号楼西侧次入口为人流出入口,东侧设备用房设有垃圾出入口,这样人流、车流互不干扰、互不影响,有力交通安全。为满足交通、消防等要求院内设7 m宽混凝土道路系统,并与观音河南岸原有道路连接,可使各种客车、消防车顺利、便捷地到达各建筑物周围。

5.3 绿化设计

整体绿化系统为宾馆区西侧和南侧设置十几米的绿化带,辅以内部各个楼座之间绿化。院内绿化系统分为院内中心集中绿地、道路绿化带两个层次,主入口处的中心绿地结合景观铺地,以草坪和适当的造景树种组成丰富的线状绿化。

景观设计分为开放空间、过渡空间及相对私密的空间景观三部分,楼与楼之间、院与院之间采用高大树木隔离,避免互相干扰和视线影响。以中心区为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的重点,通过对中心区绿化、广场铺地的有机组合,形成典雅、亲切氛围,营造成独特人文景观。其中有预计景观小品5座。

用地的西侧为未来规划的大片水体景观及周边优美环境,是我们这个项目最重要的环境要素。

5.4 满足五台山文保要求设计

根据五台山文保规划要求:

1)五台山限高15 m,维修改造建筑均小于15 m;

2)立面形式应与五台山整体环境相协调,维修改造建筑立面采用中式风格,屋顶为四坡屋顶;

3)容积率小于0.5,维修改造建筑容积率为0.42。

5.5 建筑平面功能布局及层高

5.5.11号、2号楼

地下1层,地下1层层高3.3 m,为一个防火分区,功能为粗加工间、主食库、副食库、新风机房、健身房、配电室、库房、热计量间、报警阀间。

1层层高6 m,为一个防火分区,功能为会客室、厨房、餐厅等,标准客房,值班室,服务间,会客室,餐厅,洗手间,小餐厅,厨房,备餐。

2层层高5 m,为一个防火分区,功能为豪华套房(其中书房1间,客房4间,卧室2间,更衣2间,卫生间2间,餐厅1间),活动室。

每层一个防火分区,共设有一部封闭楼梯,一部室外疏散梯。

5.5.23号、4号楼

地下1层,地下1层层高3.6 m,为一个防火分区,功能为储藏室、移动通讯、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接入机房、网络机房、空调机房、报警阀间、热计量室、配电室、健身房、乒乓球室、台球室。

1层层高4.6 m,为一个防火分区,功能为标准客房4间,双套间4间,无障碍客房1间等。

2层、3层层高4.2 m,各为一个防火分区,功能为标准客房18间,双套间8间等。

每层一个防火分区,共设有一部封闭楼梯,一部室外疏散梯。

5.5.35号楼

地下1层高6 m,为一个防火分区,功能为库房及设备用房。

1层层高5 m,为一个防火分区,功能为标准客房25间,双套间4间,无障碍客房2间,以及餐厅厨房。

2层层高4 m,为一个防火分区,功能为一个防火分区,标准客房27间,双套间4间等。

3层层高4 m,为一个防火分区,功能为标准客房27间,双套间4间等。

5.6 立面设计

每层一个防火分区,共设有四部封闭楼梯。

所有建筑物均采用灰瓦坡屋顶形式,外装修采用深灰色瓷砖与玻璃结合,光滑与粗质的肌理,在大气环境的映托下于简洁纯净中蕴含丰富的变化,以含蓄的姿态体现优雅的品质。

总结:西侧公园及山水景观属于永恒的地标,而建筑随着城镇的发展,多数不具有这种永恒性。而我们的目标是将商务酒店这一新地标融入山水之中,融入其尺度,融入其公共活动,融入其水体景观系统,由此赋予其永恒。

6 装修方案

五台山栖贤阁迎宾馆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讲究庄重大气、高贵精致、细节丰富、灯光明亮,整体色调以米黄为主,搭配金色和木色,协调统一。设计元素上取用了山西晋文化元素与佛教文化元素的结合,提炼出精致又别具一格的装饰纹样与立面造型,天花拱顶上的莲花瓣装饰层层叠叠与藻井图案相搭配美轮美奂,极具气势使空间充满人文气息。在装饰中,延用当地固有特色五台风貌,利用推光漆画的形式展示。在套房的设计风格上延续了公共空间的设计风格,空间采用了中轴对称布置,界面清晰。装饰中运用了彩绘描金及手工木雕纹样的做法,吊顶中心的定制莲花灯与空间相得益彰。在首长楼的设计中主要用到的主材为莎安娜米黄大理石、金世纪大理石、酸枝木、玫瑰金不锈钢、手工地毯,彩绘及大理石艺术雕刻。

该项目融合了晋文化与佛教文化,浓厚的文化元素特点使得酒店风格庄重大气、精致高贵、细节丰富,努力打造出融合佛教文化主题元素的高规格接待酒店。

7 结语

本项目建设符合省委省政府要求,能有效地促进五台山建设优秀旅游城市的步伐,开发五台山旅游资源,提高公务接待能力。

猜你喜欢

五台山层层客房
五台山
层层批示≠层层落实
层层请示≠层层重视
五台山掠影
酒店智能客房影院系统构建指引
第28次瑞典冰旅馆
烟囱里的客房
往五台山(外一首)
女人味,层层绽放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