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改变安防市场格局

2018-12-06丁兆威

中国公共安全 2018年10期
关键词:海康威视人工智能

□ 文/本刊记者 丁兆威

AI,将为安防市场带来新一轮深度洗牌。未来,安防市场或将是重量级的安防龙头企业与AI龙头企业之间的较量。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技术迭代、跨界融合步伐的加快,留给安防企业的机会不多,同时留给AI企业的机会也不多了。

AI改变了安防市场格局,但是安防市场的最终格局,还是由市场说了算,谁都无法预知。

AI浪潮,拍岸安防市场!激起的,都是热点话题。

就像前两年的“互联网+”一样,AI,正在以水银泄地之势向各个行业渗透。经过在金融等领域小面积应用之后,AI终于在安防行业找到了最佳落地点。AI的“空降”,给安防行业带来新的机会,同时也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让本来就已经红海一片的安防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

安防市场面临新一轮深度洗牌。

AI企业安防市场攻城掠地

这两年,AI初创公司凭借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安防行业尤其是公安、交通、金融等重点应用领域不断攻城掠地,势头强劲。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人工智能应用市场的爆发,一批AI初创公司迅速崛起,如商汤、旷世、比特大陆、云天励飞、云从、格林深瞳、依图等,他们的技术和方案在安防和公共安全领域不断落地应用,取得不俗的成绩,如旷视为公安部推出的“网上身份证”提供了人脸识别技术支持,开启了“网上身份证”时代;广东省公安厅采用云从科技人脸识别技术在地铁、车站、重点小区等重要场所进行布控和实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商汤在深圳文博会期间,实现了近20万人次的人像识别,保障了文博会零案件的发生。

比特大陆2015年底开始布局AI,2017年11月正式推出AI品牌SOPHON(算丰),2018年1月,发布TPU芯片BM1680和智能视频分析服务器SS1等,加快AI产品在公安、大数据、互联网等领域的落地应用。

SOPHON(算丰)SS1是专门为视频监控、互联网图像处理等多种应用场景提供强大的深度学习加速能力,标准功能包括人脸检测、人脸识别、人体监测、机非人检测分类等。未来比特大陆将为更多安防、大数据、互联网等场景,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2018年8月,比特大陆发布第2代SOPHON(算丰)AI芯片BM1682,计算力将有大幅提升。据悉,接下来比特大陆还将陆续发布第三代、第四代芯片。

2015年,云天励飞开发的第一代基于人像识别和大数据的云天“深目”平台在深圳龙岗区上线,上线两年就协助警方破获各类案件4000余起。截至 2018 年 3月,云天励飞通过旗下的云天“深目”人像智能平台,在全国各地所部署的智能前端设备路数已经达到10000多路,动态人像的数据量也超过 80 亿张。

云天励飞已经帮助深圳警方成功打造出一个基本覆盖整个深圳市域的 AI+安防系统。2017年云天励飞开始走出深圳,一年时间,业务已经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新疆等多个省份或城市。

人工智能受到市场和资本的双重追捧。2017年、2018年,人工智能企业融资进入井喷,多数AI企业都获得了不菲的融资。

纵观目前AI企业的落地项目,大多集中在公安和交通领域。而这两个领域正是安防企业赖以生存的最肥沃的土地。公安和交通,一直都是安防行业应用的两个最大市场,2017年在整个安防市场份额中占比分别达到25%和19%,合计达到44%,也就是说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因此,AI企业的进入,给安防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市场冲击。

AI,将加速安防市场深度洗牌

这几年,安防市场一直在洗牌,市场集中度不断向几家龙头企业集中。在几家安防巨头的刀光剑影中,一个个中小企业相继倒下。一些过去发展不错的企业,本来还有希望支撑个三五年,没想到斜刺里又杀出一个AI,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这些企业的死亡。

安防行业是一个靠技术生存和发展的行业,经过几轮洗牌,一些中小企业甚至连研发的经费都成了问题,面对AI,只有望洋兴叹,徒自伤悲。

但是,AI也给安防行业带来新的机会,甚至给中小企业带来又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在AI大潮下,如果能够把握机会抢先掌握AI技术,并能够快速将其“变现”转化成市场效益。那么,实现企业的超常规发展,三五年内后来居上,是轻而易举的事。

人工智能在给安防行业带来新一轮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新一轮的洗牌。这次洗牌,将洗得更彻底。那些已经没有资金投入到新技术研发的企业退出市场的速度将更快;那些没能掌握AI技术的企业,也有可能在三两年内彻底被市场淘汰。

迎战AI,安防企业形成AI阵营

安防行业曾经巨头林立,中国安防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从弱小到发展、到壮大,靠的是不断学习和创新。如今,“世界安防看中国”已经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成为了现实。创新,让中国安防屹立于世界安防之林的顶端。因此,创新已经融入中国安防企业的血脉。当AI来袭时,许多安防企业打了个趔趄,但很快就站稳了。因为,他们发现,AI其实就是他们探索多年并为之奋斗多年的安防“智能化”。他们经历过数字化、经历过网络化、经历过高清化,因此跨过AI这道坎,不是问题。

因此,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天地伟业、宇视、科达为代表的安防企业,迅速形成安防AI阵营。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安防行业已经形成自己独有的产业链和闭环市场,AI企业进入安防行业,可能会打破一些旧的壁垒。但是,安防企业在市场上摸爬滚打了二、三十年,经历过无数风浪,承受过无数压力,也积累了许多难能可贵的行业经验。因此,他们不惧AI企业兵临城下。

海康威视从2006年开始组建算法团队,2013年开始布局深度学习技术。2015年,基于对深度学习技术的积累与突破,海康威视推出后端产品“猎鹰”、“刀锋”智能服务器;2016年,海康威视发布了多款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产品,包括“深眸”系列智能摄像机、“神捕”系列智能交通产品、“超脑”系列智能NVR、“脸谱”系列人脸分析服务器等。海康威视AI应用已经覆盖公安、司法、交通等诸多领域。

大华股份相继推出“睿智”系列人工智能产品、“灵瞳”一体化摄像机、超高清全景“守望者”摄像机等。大华推出的超融合架构X80产品,将计算、网络、存储、智能、业务全面融合,支持1.3亿人/天的人脸建模、800路实时视频结构化、200亿人/秒人脸实时比对,满足千万级人口城市的要求,降低能耗40%、空间60%,为智能城市、智慧行业、智慧生活打造“最强大脑”。

近年,天地伟业把握技术发展前沿,潜心研发,在AI技术应用领域获得重大突破。

目前,平均一次治安案件的处理时间,从发生到发现,需要1720分钟;从发现到取证,需要2880分钟;从取证到锁定嫌疑人,需要4320分钟;从锁定到彻底破案,需要30660分钟。而应用天地伟业自主研发的AI警戒系列,只需半分钟。天地伟业AI警戒技术,真正回归安防本质,做到事前预警,将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1秒钟人车精准识别,5秒钟白光频闪震慑,5秒钟语音提示,5秒钟急促警报,10秒钟激光跟踪驱离。

2017年,科达正式发布AI战略,依托多年行业积累,以算法为基础,以应用为驱动,从广度和深度两个层面,推进AI在安防不同领域的落地应用。

在此之前,科达在安防智能化领域已经有了十年的积累。科达在2014年推出感知型摄像机;2015年基于云计算技术,推出安防大数据平台;2016年推出了“猎鹰”系列智能分析系统,该系统拥有高效的智能分析系统,可以实现非结构化视频数据的高效结构化处理,包括实时进行人脸比对,性别、年龄、种族等属性的分析。

在此基础上,科达又推出发科达“猎鹰”人像大数据平台。目前,全国各地已有50多个政法单位在试用/使用科达猎鹰人像大数据应用系统。

接着,科达又推出了“海燕”车辆二次分析系统,该系统以深度学习算法、车辆大数据,高性能服务器为支撑,具有对车辆信息及驾驶行为做二次识别的功能,凭借高车辆识别

聚焦准确率与千亿级数据秒级检索能力,能够实现准确、快速、多维度搜车,大数据研判及车辆的缉查布控。

经过努力,目前安防行业已经形成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天地伟业、科达、宇视、高新兴、东方网力等为代表的安防“AI阵营”。

AI企业与安防企业有一拼

从技术层面看

2018年9月21日,科技部宣布将依托商汤集团,建设智能视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该平台成为继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和科大讯飞之后的第五大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这是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可以看作是人工智能企业技术实力的象征。

但安防企业也不逊色。

KITTI是著名的算法评测平台,由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和芝加哥丰田技术研究所联合创办,是目前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计算机视觉算法评测数据集之一;MOTChallenge是阿德菜德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及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联华创办的算法测评平台,旨在评测多个行人对象跟踪技术在视频监控环境下的算法性能,可以说都是人工智能领域权威测评平台。

2015年,海康威视在KITTI的评测中,车辆检测和车头朝向等两项评分均排名世界第一;2016年海康威视在计算机视觉的多目标跟踪算法上又取得突破性进展,在MOTChallenge测评中斩获第一;2016年,海康威视参与PASCAL VOC视觉识别竞赛中,荣获目标检测第一名,刷新了世界记录。评测中,海康威视20类目标中的19类结果在所有的算法中均处于领先地位。

2017年2月,宇视科技在KITTI评测中,荣获三个单项第一、总分第一的成绩,刷新世界纪录。

2018年,大华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研发的人体目标检测技术,刷新了KITTI 2D Object Detection竞赛的全球最好成绩,取得了人体目标检测排行榜第一名,超越其它一流的AI公司和顶尖的学术研究机构,这标志着大华股份在人体目标检测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是大华股份继2018年取得KITTI国际竞赛车辆目标检测第一名之后,再次在人体目标检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18年,在国际权威计算机视觉竞赛PASCAL VOC,中星微以89.0分的总成绩位列第一,获得目标检测单模型第一名。

从资金和实力层面看

首先看看安防龙头企业。

海康威视2017年营收419亿元,利润总额105亿元。2017年11月,海康威视总市值逼近4000亿元。

大华股份2017年营收超189亿元,净利润24亿元。

在2018中国500强名单中,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分别排在第179位和第391位。

除了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安防行业还有多家上市公司,资金实力相当雄厚。

再看看AI龙头企业。

2017年11月,云从科技完成B轮5亿元人民币融资,加上此前广州市政府对云从科技的20亿政府资金支持,此次总计获得25亿元资金。

2017年11月,阿里巴巴向商汤科技投资15亿元,创下AI领域最高的单笔融资金额。

2018年4月,商汤科技宣布完成6亿美元C轮融资,刷新纪录;5月,商汤科技再次完成C+轮6.2亿美元融资。与此同时,商汤科技的业务营收已经连续三年保持400%同比增长。

2018年7月,比特大陆IPO,预计今年底在港上市,IPO估值或将达300亿-350亿美元。2017年,比特大陆营收约25亿美元,净利润逾11亿美元。

此前,比特大陆共完成两轮融资:2017年9月获5000万美元A轮融资,2018年6月获3-4亿美元的B轮投资。

据美国调查公司CB Insights统计,全球AI初创企业的2017年融资额达到152亿美元,创出历史新高。其中,中国企业占到48%,超过美国的38%,首次跃居全球首位。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AI发展报告2018》显示,中国AI企业融资总额占全球融资总额的70%。

由此可以看出,AI企业也不差钱。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安防企业和AI企业,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技术,都有一拼。

未来,安防市场或将不再是安防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重量级的安防龙头企业与AI龙头企业之间的较量。

AI企业面临的压力

AI企业,已经成为安防市场上的新黑马。AI企业有许多互联网创业公司的特征,比如靠融资成为“独角兽”。但是,前者只是商业模式创新,没什么技术含量,也不需要多少资金投入。而AI企业靠的却是技术创新,前者的核心是“互联网+”,后者的核心是“AI+”。

AI是一个高投入的领域,许多AI企业汇聚了大批海归和科技精英甚至科学家,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上都投入了不菲的资金,如何让高额的科研投入快速转化成市场效益,几乎是每一个AI企业都面临的问题。目前AI企业的普遍情况是,融资和估值高但营收低,形成投入与产出“倒挂”现象,在研发上多数企业仍处于“烧钱”阶段,盈利的不多。

这两年,在AI繁荣的背后,泡沫风险也日益剧增。或许,人工智能也会像“互联网+”一样,或将经历一波寒冬和倒闭潮。根据亿欧智库《2018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研究报告》,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获得的累计融资超过500亿元,但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100强创业公司累计产生的收益却不足100亿元,90%以上的人工智能企业亏损。

目前,人工智能行业也像许多新兴行业一样,形成了“一窝蜂”现象。据统计,目前国内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已逾4000家,但是真正受到市场和资本青睐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许多AI企业,如果没有后续的资本进入,或者不能在短期内实现盈利,有可能会面临生存之忧。AI技术如果长期不落地、AI企业如果长期不盈利,再有实力的企业都难以撑下去。安防,是目前已知的对AI技术有着大量需求的行业市场,对此,AI企业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对AI企业而言,2018-2020年,已经进入生死时速阶段。能否抓住安防市场的机会,是决定AI企业生死的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AI企业迫切需要加大安防市场的开拓力度,以争抢更多的市场份额。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技术迭代、跨界融合步伐的加快,留给安防企业的机会不多,同时,留给AI企业的机会也不多了。

再先进技术,归根到底要落地,才能产生出效益。无论是安防企业还是AI企业,那些一无核心产品,二无算法能力,三无深厚行业积累的厂商,想要在未来的安防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都需要使出浑身解数。

AI,改变了安防市场格局,但是,安防市场的最终格局,还是由市场说了算,谁都无法预知。

猜你喜欢

海康威视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同方威视:手擎高新技术走遍全球
视界因你更清晰、更智能——评测海康1600万“深眸”致清系列摄像机
海康威视:深度智能助力校园安防升级
超强脑王来了——评测海康威视“海康超脑”全系列产品家族
开启人脸大数据时代——评测海康威视“海康脸谱”系列人脸智能分析服务器
下一幕,人工智能!
海康威视连续四年蝉联全球视频监控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