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乌素沙海现绿洲

2018-12-06马献珍

中国石化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井队大牛沙柳

□ 文/图 马献珍

采气人为社会奉献清洁能源交上了满意答卷,让人们享受到绿色发展带来的福音,创造出了享誉全国的大牛地奇迹,使一个边际气田实现了效益开发、绿色发展。

2012年,大牛地气田成功实施国内首个水平井六井组大型压裂。

在陕西、内蒙古交界处的毛乌素沙漠,生长着一种被誉为固沙功臣、为绿色贡献最大的植物——沙柳。沙柳的枝条多呈紫红色、黄色,尤其深秋的沙柳,更加鲜艳。

来到毛乌素沙漠,表面上很难看出来,在这大片大片枝条是褐红、绿黄相间的沙柳下面,铺设有纵横交错总长度3000多公里粗细不同的输气管道,国内十大气田之一的大牛地气田就诞生在这里。气田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目前已累计向大华北地区供气超过310亿立方米,可替代燃煤约62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720万吨,相当于近248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

中国石化华北石油局采气人在奉献能源的同时,积极推进建设绿色油气田,在与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沙柳与大气田共同发展壮大,和谐相处,沙海已变成了绿洲。

在恶劣环境里安营扎寨

十几年前,毛乌素沙漠风沙肆虐,当地村民深受其害。据说,一座座移动的沙丘一夜之间就把生长的庄稼吞噬,把房屋覆盖。在这里,人们谈“沙”色变。沙柳对营养要求极低,再再瘠如洗的沙地、再板结如铁的盐碱地都都碍不了沙柳的生存和发育。沙柳的根系发达,能能能固定沙子,沙柳的枝条还可以用来造造、当作牛羊饲料、在沙漠中铺路等,为社会奉献价值。

中国石化的采气员工具有沙柳一样的品质:待遇相对不高,容易知足;与大漠做伴,他们须面临寂寞之苦;长年户外作业,他们须战酷暑斗严寒。

早在2002年,一群群拓荒者进驻毛乌素沙漠,荒漠中竖起一座座井架。当年前往井队根本没有路,仅有的一条210国道,其实也就是一条仅能容纳一辆车的乡村小道。作为石化企业报记者,我经常要深入基层采访,从榆林市走这条路前往小壕兔乡附近的井队,大约只能走十几公里,其余几十公里的路程,以及井队之间全是沙漠,越野车要要波4个多小时,遇到陡峭的沙丘,乘车者要全部下车,司机机傅开足马力,在大家齐心协力推动下,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从沙窝里爬出来,然后我们上车继续前行。一路的颠簸使五脏六腑像是被倒出来似的,有时整个身体被车颠起来,头撞上车顶。

井架是我们前行重要的标志物。记得有一次,早上从榆林出发前往井队,临近中中看到了井架,马上就要赶到井队,此时突然然起了沙尘暴,狂风飞舞,漫天黄沙,天昏地暗,能见度仅有十几米,井架看不到了,辨不清前进的方向,司机只能停在原地,等几个小时沙尘暴过后,我们继续前行,天黑才赶到井队。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中国石化华北石油局的找气人坚强地安营扎寨,从事着寻找绿色能源的大业。

破解难题实现气田效益开发

毛乌素沙漠,地表植被很少,只有沙柳这种植被在顽强地存活着。地下的天然气也像地表的植被一样再瘠,天然气储存在致密的砂岩层,开采难度大。地层古老又坚硬,钻成一口普通的直井,需要半年时间,成本高达上千万元,加之单口井的气产量相对较低,所生产的天然气成本居高不下,要把这里的天然气开发出来产生效益,困难之大可想而知。

华北石油工程钻井工人的工作生活环境更差,每年3~5月的风季,风起沙起,沙子打在脸上像针扎一样。印象最深的是,我采访时来到员工住的野营房,看到他们的被子上、桌子上,一天时间就落满厚厚一层沙子。他们拿着饭盒到食堂打饭,十几米远都要用工衣遮挡着饭盒,不然,饭饭里肯定要增加“调料”。严寒的冬季,气温最低达到零下30摄氏度,钻井工人在钻井平台上操作,粘有水泥浆的手套就不敢接触到金属,碰上去就可能连手冻在一起……

当年与外界联系的手机还不多,信号也不好,跟家人通话,有时要跑到很远的高坡上才能联系上,尤其是正在热恋中的年轻人,每月的话费就要几百元,是开支大头;由于地处陕西与内蒙古交界,手机信号游移不定,有员工讲,躺在在南头是陕西信号,躺在在北头是内蒙古信号。

尽管困难重重,钻井工人不放弃一项项试验,在经历一次次的失败后,终于在2003年成功探索出快速钻井的技术,单口井的钻井周期压缩了2/3,使得单支钻井队伍一年施工10口井成为现实,大幅度压缩了钻井成本,气田有效开发才有了希望。

在采气环节,气井因发生冻堵,生产时率仅为70%,几乎都是靠人力不间断地进行解冻堵作业来维持天然气生产。为消除气田开发中这一瓶颈,技术人员经常深夜夜在井场,历经两个冬季的反复试验,终于试验出一套用甲醇防气井冻堵的系统方法,并于2005年在气田推广应用。同时也建起了甲醇净化厂,注入冻堵气井中的甲醇返出后,通过净化,可以将98%以上的甲醇回收再利用,既提高工作效率,又降低环保风险。

也就是在当年,气田正式拉开大开发序幕,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向北京供气,当年建成了第一个10亿立方米产能,为北京奥运会贡献了绿色能源。

随着气田含气较高的气层逐步被开采,剩余的气层越来越差,如何将占气田2/3的差气层开发出来,成为摆在华北采气人面前的一道难题。此时,他们想到了运用水平井技术,这类井型是钻至一定深度后,慢慢转弯呈水平方向钻进含气层位,可以大大增加泄气面积,提高单井产量,节省占用土地。

2007年,运用水平井开发再瘠的低产气层获得成功,实现了单井产量高于直井10倍的目标。之后几年,水平井技术越来越成熟,钻井周期也由原来的100多天,逐步压缩至30天,钻井成本节省2/3,充分验证了水平井技术的可行性。

保护环境建设绿色气田

2012年,大牛地气田率先在国内全部运用水平井开发,用100口水平井,建成了10亿立方米产能,相比直井建第一个10亿立方米产能,减少200多口井,大幅度节约了占地。

为进一步节省土地资源,自2012年起,他们推广应用水平井井组,就是在一个平台上施工2~4口水平井。至2016年底,气田已累计施工水平井井组96口,节约征地1032亩,并实施了我国陆上首个“六井式”水平井井组,6口水平井共用一个平台。由于气井集中,在地面上修一条道路、建一条输气管线、建一座集气站即可满足产气需要。

近年来,华北采气人把环保当成自己的大事严格要求,自我加压。2012年以前,钻井施工现场要在地面挖长40米、宽20米、深1.5米的池子,用来盛装钻井用的泥浆,尽管采取防渗漏措施,污染的风险依然很高。2013年,他们探索一种“泥浆不落地技术”,取代了石油行业使用几十年的“泥浆池”,这项技术是利用在地面上支撑起来的软体罐盛装泥浆,泥浆在软体罐中经沉淀过滤后循环再用,过滤出的岩屑在现场制成砖块,让废弃岩屑变废为宝,钻井施工结束,现场不留下任何废弃物。

华北采气人在向国家奉献能源的同时,不忘惠及地方经济建设,这里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来到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一位蒙古族人家里,一家老少7口人,住上了漂亮的单元楼房,用上了大牛地生产的天然气,老汉高兴地说:“往年烧煤煮饭,又脏又麻烦,一年要花费1000多元,现在我们用天然气,一年也就几百元,洗澡也方便。”

冬季压裂施工。

在前往采气站的小路上,偶尔有野兔横穿马路;路边沙柳丛中野鸡母亲带着一群孩子在匆忙寻食。同行的采气人说,随着沙漠被绿色植被覆盖,这些野生动物也在不断增多,还能看到成群的遗鸥在积水的洼地戏水;每年5~10月,小燕子也会来到采气站值班室垒巢筑窝,飞进飞出、叽叽喳喳,与采气员工做伴儿,增添无限的乐趣。

晴朗的毛乌素,大气像经过过滤一样洁净,阳光穿过透亮的空气显得格外耀眼,湛蓝的天空漂浮着朵朵棉花团似的白云,沙漠已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所取代,沙尘暴也早已成为历史;一簇簇形如烈焰、生生不息的沙柳紧紧拥抱着一座座沙丘,绿色海洋与大气田共生共荣。采气人为社会奉献清洁能源交上了满意答卷,让人们享受到绿色发展带来的福音,创造出了享誉全国的大牛地奇迹,使一个边际气田实现了效益开发、绿色发展。

猜你喜欢

井队大牛沙柳
神木风沙草滩区沙柳平茬复壮技术研究
大牛地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元素录井特征分析
争分夺秒提速度保生产
榆林毛乌素沙地沙柳人工林生长状况调查研究
破解施工任务密集难题
大牛
支委数字化履职考评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新编神话戏曲 白狐与大牛
荷花情
我的表弟大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