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景观地被种植施工技巧浅析
2018-12-06谢晓刚
吕 慧,谢晓刚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风景园林系,广东佛山 528231)
地被植物是指某些有一定观赏价值,铺设于大面积裸露平地或坡地,或适于阴湿林下和林间间隙的各种景观覆盖地面的多年生草本和低矮丛生、枝叶密集或偃伏性或半蔓性的灌木以及藤本[1]。地被植物通常在乔灌木和草坪的自然群落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其具备个体小、种类繁多、品种丰富、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等特点,是其不可缺少的景观组成部分[1]。虽然较少作为空间视觉焦点出现,但作为主景植物或建筑物的配景和背景,能显著影响空间层次的完整度和视觉效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由于居住区景观的私有性和使用的高频率,相对于市政园林等其他类型的景观项目,人们对居住区景观效果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但在当前居住区绿地地被植物种植施工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际景观效果与图纸理想效果有较大的差距,施工成本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等现象[2]。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其原因,并依照地被种植施工的工序“整地、改良——放线——栽植”3个阶段,分项分点提出相应的施工技巧与注意事项。
1 地被种植前必要的土质改良措施
1.1 加沙(增强排水,改变土壤孔隙度)
绿化施工所用的种植土多数为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但有时绿化施工中需要从外地运土,如从一些低洼地带开挖区运过来的虽富含营养但孔隙度过低的种植土。这种土壤的丰富营养有利植物的生长,但因其通透性差,对地被小苗来说却可能是致命的,容易造成根部积水,致使烂根死苗。所以当遇到施工现场种植土为通透性差的黏土甚至泥塘土时,应当考虑给种植土加沙,这样可使种植土透水性增强,避免根部积水。
1.2 被污染种植土的置换和再利用
有一种地被植物死亡的原因是种植土受到污染。由于赶工期,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建筑、园建、水电、室内等多个专业经常会出现交叉施工情况,往往导致种植土受到土建垃圾、室内装修垃圾、幕墙垃圾等的污染,这种情况下土壤改良已改变不了被污染的种植土。首先应协调各工种施工工序,如果难以协调,应直接置换种植土(此过程需跟进拍照,并做好记录,作签证索赔根据)。受污染的种植土应尽量用作园建用土,这样可以减少弃土外运的时间和费用,提高施工效率,并降低施工成本。
2 放线阶段的施工技巧和注意事项
2.1 不规则线型可划分成多个圆弧分别放线
常用的地被种植边界线可分为规则式线型与不规则式线型。规则式线型主要由一些不同几何形体构成或者相同几何形体重复构成。不规则线型一般是由多个圆弧曲线相切连接形成的蜿蜒流畅的线条,此种线型因其能营造一种优美灵动、轻松愉悦的视觉效果,在居住区园林地被线型中使用最为广泛。规则式线型放线相对简单一些,可借助现场能利用的工具进行辅助放线,如20-32PVC水管或电线套管、尼龙绳、较笔直树枝等进行高效率的施工工作。相比之下,多圆弧相连的曲线在实际施工放线中难度要稍大一些,有时会出现线条不够流畅或相邻圆弧半径过于接近而显得生硬的情况,因此也需要更多的施工技巧和注意事项。
居住区园林中蜿蜒流畅的线条线型看似不规则,实际是有规律可循的,那就是它是由多个圆弧曲线相切连接形成的,因此放线时可以将其分成多个圆弧分别放线。放线前先参照图纸,结合现场,将灰桶内的放线材料抓一把于掌中,掌心向上,手腕放松,以自身位置为圆心,然后手腕摆动,参照图纸线型现场撒灰,定出一段弧位的2个端点与1个弧顶,然后用连续的线条撒出一段弧线,之后在弧与弧之间或者重要位置之间进行衔接,完成初次线型之后需站远处观望整体,然后再细调地被线把多余的线刮除。切忌双脚跨于地被线两侧放线,此种方式易缺乏方向感,放出来的地被线型不美观。
2.2 地被放线应与乔灌木种植相结合
在绿化施工图中,绿化种植说明会提及地被种植要结合乔灌木进行造景,但对于不同类型的乔灌木组团类型,如何进行有机结合却缺乏详细的说明,由于实际施工缺乏必要的技术规范和指导,最终施工完成的景观效果与预想中的景观效果差距较大。因此,以下将对不同乔灌地(乔木+灌木+地被)组团中的地被放线的施工技巧和注意事项进行说明。
2.2.1 多种地被植物混合配置宜采用太极式线型。多种地被植物混合配置时,不同植物种类之间的边界线形式有2种:一种是边界线之间相互平行,并大致与地被总包边线平行(详见图1),这种线型酷似等高线,所以可以称之为等高线式地被放线。另外一种是不同种类地被植物边界线两两相互垂直,其形状类似太极图(详见图2),所以可以称之为太极式地被放线。以上2种方式皆有其特有的景观特点,但相对等高线放线较为死板,太极式放线则更能体现地被种植边界线的随意自由而又浑然一体的形式美感。因此,在多种地被植物混合配置时其内部分界线宜选用太极式线型。
图1 等高线式放线
图2 太极式放线
2.2.2 单独乔灌地组团要有完整而流畅的包边。单独乔灌地组团结合体是指在一块绿化种植地块上,乔灌地较为紧密地凑在一起种植,以达到垂直空间的立体感与层次感,此时的地被包边线应当随着乔灌木的定植点而进行包边,向观赏者方向突出的为外弧顶,向远离观赏者方向突出的为内弧顶。无论是外弧顶还是内弧顶,一般不将乔灌木种植点置于地被包边线之外,以保证组团的整体感。
2.2.3 2个或多个乔灌地组团组合连接处不宜过于狭长。2个乔灌地组合则是在一块绿化种植地块上有2个单独乔灌地组团结合体(详见图3),一般如果2个组团的中心距离小于3倍组团大致半径(即图中L≤3R)的话,可以用内弧顶形将2个组团联系起来,而且伴随着2个组团的中心距离越长,连接的地被带宽度越窄;但如果太长的话,建议直接分割开2个独立的组团,而不要把它们联系起来,不然看起来就没有所谓的组团效果,而会变成一条狭长的地被带,丧失其原本想要的景观效果,同理多个乔灌地组团组合也是一样的道理。
图3 2个乔灌地组团组合体
图4 成片乔灌地组团组合体放线方式
2.2.4 成片乔灌地组团组合布局要做到“疏可跑马、密不容针”。通常,在居住区园林中人流量或者使用率比较少的区域,会看到成片的乔灌地,那是因为植物群是最好的自然过渡物和遮挡物。在一些重要景观节点,也可以看到密集式的片状乔灌地种植区域。在这个片状区域,可以添加各种园林设施,比如亭廊花架、健身器材,或者一些小品,以增加其功能性。设计师在运用这种成片的乔灌地组合体时,往往需要通过这些乔灌地实现空间的分隔和围合,以使空间利用最大化,这就需要乔灌地组团布局要做到“疏可跑马,密不容针”,“疏”的地方尽可能空旷干净,以作为可利用的空间;“密”的地方则尽可能紧实,以作为空间的“四壁”(见图4)。因此,施工时地被线一定要干净利落,不能拖泥带水。切记不能分成一小块一小块,这样的话会使整个片区看起来很散乱。
3 地被栽植阶段的密度控制
居住区绿地地被植物种植过程中,会有种植施工图明确规定地被的种植密度,但施工现场种植密度有时如果完全按照施工图的要求进行,反而会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并且种植施工图未详细地说明地被种植搭配该如何分类、该注意哪些细节。如种植密度不合理,就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出现,如种植密度过高,会增加不必要的苗木成本和生长状况不均匀的问题;种植密度太低,又会导致景观效果差等问题。
3.1 种植密度可外密内疏
地被的种植密度是由地被本身的规格来决定的,一般冠幅越大,种植密度越低。常见地被种植密度有4株 /m2、6 株 /m2、9 株 /m2、12 株 /m2、16 株 /m2、20 株 /m2、25株/m2、36株/m2、49株/m2。其中包边地被的种植密度为 25株 /m2、36株 /m2、49株 /m2,中层地被密度为16 株 /m2、20 株 /m2、25 株 /m2、36 株 /m2,内层地被种植密度为 4 株 /m2、6 株 /m2、9 株 /m2、16 株 /m2、20 株 /m2、25株/m2。包边地被跟中层地被一般的宽度为0.6~1.2m,内层地被为0.8~3m;具体情况要根据场地来决定放线。
3.2 种植密度的确定要考虑栽植地的重要程度
在现场施工,为了适当降低现场施工成本,同时又保证图纸应有的景观效果,通常会在非包边地被层或者在不显眼区域适当降低原设计种植密度,这样只要之后的养护到位,不会影响到整体效果,从而达到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前提下适当降低的现场施工成本,使得该项工序的利益达到最大化。
4 结语
审视当前景观设计与建设,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阶段,相对于园林建筑植物仍习惯被当作一个附属要素看待,无论是种植设计还是后期的种植施工,都缺乏足够的严谨度和规范性[3]。但植物配置是否合理,却对建成后的景观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逐步完善相关的设计及施工规范。本文以植物中的地被植物为例,探讨了在种植施工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期望能在种植设计与施工规范化研究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