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阿斯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疾病患者的的临床效果
2018-12-06崔娟娟
崔娟娟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脑梗塞疾病从实质上分析是由于患者颅内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患者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也被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该疾病在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中较为常见,从病理机制上分析,由于这类疾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血管痉挛改变显著,导致患者血液粘度增高,进而形成血栓。脑梗塞疾病属于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如果没有采用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本次研究特对本院80例脑梗塞疾病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探究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根据随机的原则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0~74岁,平均(48.1±1.4)岁。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21~73岁,平均(48.1±1.2)岁。在研究开始前,将所有患者病历送入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从一般资料数据对比统计学数值上分析,对本次研究结果科学性不构成影响。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浙江万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2546983),剂量为0.1 g每次,口服,每天1次。
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治疗,给予患者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赛诺菲药业 国药准字H16459832),剂量为75 mg每次,口服,每天1次。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浙江万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546983),剂量为0.1 g每次,口服,每天1次。
1.3 观察标准
①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患者未发现相关症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0%以上;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显著减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50~90%;无效:未达到以上治疗效果,或者病情进一步进展。);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以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x2检验。当P<0.05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将其作为临床疗效的参照依据,从研究数据上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且差异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n,%)
2.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将其作为远期疗效参照依据,从研究数据上分析,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较轻,且差异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s)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n) 治疗前(分) 治疗后(分)观察组 40 26.1±5.4# 8.5±5.0#对照组 40 27.1±4.7 13.4±6.4
3 讨 论
根据临床研究得知,脑梗塞患者的发病率与其年龄有关,患者年龄越大其发病率越高,根据临床经验得知,正常人在45岁后脑梗塞的发病率显著提高,并且男性患者的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脑梗塞的发病部位一般都是大脑动脉、基底动脉等,在情绪激动时容易出现脑出血,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较大,容易并发脑梗塞,在患者发病时临床症状一般为呕吐、疼痛、意识障碍等[1]。
在临床治疗中,从现代药理学上分析,阿司匹林为环氧化酶抑制剂,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疗效较好,从药理作用上看,阿司匹林通过对乙酰化环氧化酶的活性进行抑制,从而阻断花生四烯酸与活性位点的结合,对血小板的聚集也有着阻断作用[2],但是如果患者大量服用阿司匹林会对其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酶产生作用,进而影响抗血栓效果。氯吡格雷属于一种受体抗结剂,可以对二磷酸腺苷与血小板受体相结合,相对于阿司匹林而言,还可以对血小板进行诱导聚集,进而与红细胞膜相结合,对红细胞的变形能力进行改善。两种药物联用效果更为显著[3]。
在本次研究中,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将其作为临床疗效的参照依据,从研究数据上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且差异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将其作为远期疗效参照依据,从研究数据上分析,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较轻,,且差异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此次研究证明,在脑梗塞患者治疗中采用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用治疗临床疗效较好,且对患者神经功能具有改善作用,为有效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