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日语专业听说课程模块化教学研究
——以安顺学院为例
2018-12-06
(1、2.安顺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
近年来,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院校开始寻找转型发展的道路,人才培养目标逐渐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转变。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更加重视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地方院校由于受到地域及办学条件的限制,在听说技能方面的实践训练极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进一步深化地方院校日语专业听说模块课程改革、科学定位地方院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与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优化和完善日语专业听说实践课程教学过程、强化实践教学和实践环节,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接轨,势在必行。基于上述认识,我校日语专业2014版本科培养方案将日语听说模块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以期通过改革听说实践课程,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日语实践运用能力,探索出培养应用型日语专业人才的新途径。
一、地方院校日语专业听说课程存在的问题
听说课程是对日语听说能力培养的科目,是对听说内容、方法和时间的总体安排。为了进一步了解日语专业学生在听说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程改革的方向,笔者对两个年级的学生和担任该模块课程的教师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总结出目前影响日语专业学生听说实践能力提高的因素。
1.专业特色不鲜明
由于大部分地方院校的日语专业都是新增专业,没有办学经验,在办学模式及培养目标等方面一味效仿性质相近的老牌专业和其它兄弟院校的日语专业,课程设置也与其他院校雷同,没有形成自己学校的专业特色。这与地方院校“应用型、地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差距,在课程设置上实践教学环节较少,缺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交际能力实训和日语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听、说实践能力和在工作现场的运用能力欠缺。
2.教材内容陈旧
目前使用的日语听说模块教材中部分教材缺少现代社会信息的内容。从教材的内容上来看,更偏重“理论”的讲解和通用性内容,缺少地方特色的内容。在日语教材配套资料方面,多媒体视频辅助资源较少,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影响了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3.教学模式单一
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仍是日语专业听说课程授课的主要方式,单向灌输的课堂教学模式仍为主流,即使课堂教学中有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仍然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以教师为核心地位、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严重违背了听说课程的学习规律。在课堂上,也缺少师生互动交流,导致学生学习日语的情绪不高,听说技能提高也缓慢。
4.课程类型单一
在课程设置上更多注重传统的以理论为主的会话和听力课程,而忽略了听说实践课程对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学生毕业后一旦从事导游、商务、翻译等相关工作时, 却听不懂对象国的语言,无法得心应手地用日语进行工作,日语运用能力得不到体现。原因是学生只掌握了书本日语,缺乏在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实际运用日语的能力, 不能应对各种具体的日语交际场合。
5.教学资源不足
由于地方院校受到所处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地方政府投入少,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对教学设施的投入不足,可供日语专业学生进行听说实践训练的教学设施和相关音像资料较少,相关的教学及学习软件亦没有办法引进和使用。
面对以上诸多问题,地方院校日语专业听说模块课程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而改革应着眼于学生日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和突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地方院校日语专业听说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意义及思路
模块化教学是20世纪70年代由国际劳动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1]“模块化”一词本意是将目标项目进行功能划分,再将有内在关联的各项目进行有机整合,作为一个模块整体。“模块化”使事物特征变分明,解决思路变清晰,处理方法变简单。将其运用在地方院校课程设置中,可将内在逻辑联系紧密、学习方式相近、学习内容交叉的学科进行整合,将原来的多门课程构建成一个独立的模块,从而使学生通过某一模块课程的学习就能掌握某方面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模块化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在课程目标与宗旨、特征、内容、结构、形式等方面都有显著区别,模块化课程以提高语言实践运用能力为主,是多学科知识的融合,采用形式多样的结构,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对于提升学生语言实践运用能力效果显著。
1.地方院校日语专业听说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意义
地方院校日语专业的培养目标离不开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人才。以贵州省地方本科院校安顺学院为例,该校日语专业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该地区发展全域旅游的政策导向,该学院将日语专业定向为旅游日语方向,在方向课程的设置中多为旅游日语相关课程。
传统的教育方法,主要强调课程原理、概念等知识,忽视“如何做”的实践运用能力培养。安顺学院将日语语言类课程和旅游类相关课程相结合,设置了旅游方向类课程,可视之为旅游模块化课程的具体体现。而在听说模块课程的设置则是分低年级和高年级设置不同模块,对学生进行听说能力的培养。学生可通过理论、实践、练习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掌握某些场景下可使用的日语表达,当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相似情景时,可直接运用从课堂上获取的经验进行操作,实现应用的目的。对于地方院校日语专业来说,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是零基础入学,学习时间也仅有本科阶段的3年-4年,加上生源、师资、教学资源等客观条件的制约,相较于培养具备扎实的语言理论基础、广博的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能熟练使用所服务行业相关的日语表达进行沟通、交流的应用型人才更符合地方院校培养目标的定位。基于该目标,将课程进行模块化处理,将听、说课程整合为听说模块课程,将旅游类课程整合为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更强的集中训练,可使学生通过某一模块课程快速地掌握相应的语言表达,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课程模块化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课程转型的路径之一,强调的是“能力本位”,“具有优化课程体系、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学安排灵活,有利于拓展学生个性等特点。”[2]地方院校日语专业听说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核心课程,采用模块化进行教学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地方院校日语专业听说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点及历年学生在参加日本语能力考试(JLPT)过程中显现的语言实践能力较弱,听力成绩普遍不高的情况,在培养方案修订时,通过对听说课程进行模块化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将情景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开设相关的情景课程,打破传统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明确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将知识与能力有机融于一体,探索出适合地方院校日语专业听说实践训练的课程设置。
(1)以情景为导向增设相关听说模块课程
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的 “输入”和“输出”这个循环过程的训练,这两个环节的培养同等重要,缺少其中之一都不能达到语言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目的。因此,在地方院校日语专业的听说课程模块中,将听力类课和会话类课归为一个模块,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输入”和“输出”技能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安顺学院2012级培养方案,听说模块课程主要有《综合日语》《日语听力》《日语会话》《日语视听说》等。2014级培养方案中,听说模块课程在2012级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生活日语情景会话》《办公日语情景会话》《导游日语情景模拟》《商务日语情景模拟》《导游实务》等,在这一模块中对传统的日语会话课程进行改革,将二年级的以理论讲解为主的日语会话课改为全实践的课程,并且分为以日常生活内容为主进行情景模拟的《生活日语情景会话》和以办公内容为主进行情景模拟的《办公日语情景会话》课。通过对听说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以便指导学生对日常生活、办公环境、旅游、商务等模块的语言知识进行专项听说实践训练。
(2)将情景教学法融入到课堂
“听”和“说”是两个相辅相成的行为,有目标听众,“说”才不会成为一个机械的发音动作;有人在说,“听”的动作才具备提取信息的能动性。要实现“听说”的统一,离不开具体的情景支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游戏情景、生活情景、情感情景、角色情景等,将言、行、情融为一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在听说模块课程中将某一具体场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日语运用能力,并可针对学生在某一专业领域所需听说能力进行更有效的培养。
三、地方院校日语专业听说课程模块化教改革实施路径
1.改变传统教学理念
日语专业听说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要从重视听说理论知识的传授,改变为重视语言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听说法”的教学理念为听说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听说法”认为外语教学应按照听、说、读、写的顺序进行操练,把“听说”和“读写”看成两个独立的环节,通过听说课程课堂上的模仿、记忆、反复操练的过程,实现口语能力及听力能力的提升。[3]传统的日语听说课程指听力、会话等从名称上就能体现其特点的课程。由于“听”与“说”已被证实为外语学习中不可分割的环节,因此安顺学院在课程设置上将传统的“听力”“会话”等课程整合为“听说”模块课程,进行统一授课,通过“听”的实践,促进“说”的质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听说课程根据听说训练任务,安排授课内容和实施授课环节,而不是根据教材内容循序渐进地教学。例如,在《办公日语情景会话》课程的教学中,通过情景构建、表达思维等任务,分别组合相应的语言知识,设计不同的工作环节,让学生实际参与到各环节中,通过相互的会话完成对一个完整情景的实际演练,以增加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机会。通过这样的课程教学安排,使得听说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变得灵活多样。
2.运用现代网络教育资源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环境欣欣向荣,有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交互式教学、可视化教学等多种形式,为听说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提供了资源保障。对于安顺学院来说,由于受总学时的限制,听说课程的周学时只有2学时,对学生听说实践能力的培养仅仅靠有限的2学时完全不能达到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任课教师将外语教学方面的网络资源,包括手机应用系统、在线学习课程、外语学习网站等推荐给学生,通过课外补充学习,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例如背单词软件,会辅以发音、跟读功能;影视作品赏析软件,又设有与剧中人物对话、检验语音语调的功能。另如外语配音等手机应用系统,让“听”、与“说”更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这类网络平台训练听、说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补充语言文化知识的学习。
3.置多样化课程
根据培养语言实践运用能力的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多样化的听说课程,“视听说课程”的诞生为听说课程设置多样化提供了保障。视听说课程在听说教学的基础上,另外强调了视觉的作用,有利于学生通过更真实的场景更灵活地使用外语。以日语专业为例,在《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4]中,“日语视听说”被列为专业核心课,而关于视听说课程的各类教学研究成果丰富,说明视、听、说能力一体化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广泛运用。“视听说”在狭义上是一门课程名称,在广义上,凡是教学内容同时涉及“视、听、说”教学活动的都可认为其课程性质与视听说课程性质相通。“精读、泛读、写作、翻译乃至语音、语法、词汇知识的教学都可以进行‘视、听、说’活动。”[5]安顺学院将听、说课程进行模块化整合,通过寻找各门课程的内部关联性,将能同时训练到学生听、说能力的课程进行融合,并根据我校特点,开设了情景会话类课程和情景模拟类课程,将拥有共性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生活日语、办公日语、导游日语等课程划为一个模块,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有针对性的训练,有效提高听说课程的教学效果。
4.创新教学方法
在听说课程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构建,以某一行业的要求为引导,设置相关的职业情景,让学生提前了解工作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锻炼自己。以“导游日语情景模拟”课程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导游工作的实际设置相应情景,例如设置母情景“机场接机”,再设置子情境如“游客走失”“游客生病”“航班晚点”,让学生感知实际工作中突发状况的多样性。与职业相关情景的设置越具体,学生工作能力的养成就越全面,除了具备常规情景下的基本素质,也能拥有应对非常规情景的应变能力。在会话类课程课堂教学中则是利用多媒体模拟真实环境,实现立体教学模式。例如安顺学院在“生活日语情景会话”课程中设置“商场购物”这一情景,通过幻灯片投影播放商场的图片,再由声音播放软件播放商场人流攒动的声音,借此创造一个仿真的情景,让学习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能更真实反映出处于这样的情景下时会出现的问题,如听不清对方说话、走错楼层、向路人求助等情形也会应运而生,教学效果也更加真实有效。
四、地方院校日语专业听说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
安顺学院通过改革2012级日语专业培养方案听说模块课程,2014级日语专业培养方案中,在低年级阶段设置《日语会话》《日语语音》《日语听力》等课程对学生进行专项听说实践训练,通过设置《综合日语》课程对听、说、读、写译技能进行训练,设置《基础日文写作》课程在“写”的过程中掌握“说”的表达方式和“听”的技巧。在高年级阶段则增加了以培养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全实践课程,在传统的课程基础上改革日语会话课程,将二年级的日语会话课改为《生活日语情景会话》和《办公日语情景会话》等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活和工作各种场景的听说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在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日语实践运用能力;并根据专业方向设置了《导游实务》《导游日语情景模拟》和《商务日语情景模拟》等课程,对学生进行专业方向的日语听说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再通过《视听说》课程将听觉、视觉、言语行动三者配合,加强听说的直观性;而在《高级日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听说能力。与此同时,在实际教学安排过程中有效利用外教资源,增加了听说模块课程的周学时,将一年级的会话类课程、二年级的情景模拟类课程、三年级的视听说课程由每周二学时增加到四学时,并且将以说为主的会话课和情景模拟课分小班教学,给予学生更多实践能力训练的机会。通过对听说模块课程设置进行改革,笔者收集了2012级和2014级日语专业学生参加日本语能力测试的成绩。日本语能力测试是针对全世界母语为非日语的学习者进行的测试,从词汇语法、听力、阅读三个方面全面考察受试者的日语学习效果。其受众面广、权威性高、综合性强,是目前为止中国国内日语学习者检验自身日语能力最好的方式,也是开设有日语专业的学校进行教学效果分析、反思的最佳途径。笔者对安顺学院2012级和2014级学生相同等级的日语能力测试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结果如下表:
表1 日本语能力测试(N2)合格率统计表
通过上述对比分析,日本语能力测试(N2)合格率从42.42%提高到66.67%,提高了57.16%,平均分从86.39提高到94.36,提高了9.23%,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结 语
《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能力要求强调,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听说能力的培养体现了专业“实践性”和“应用性”。日语专业听说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以语言运用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打破学科壁垒,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将教学目标相近、教学内容相同的几门课程整合为一个模块,强调能力本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地掌握某一方面的技能,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