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博物馆教育的有效方式和方法
2018-12-06孟宇
孟宇
大庆市博物馆 黑龙江大庆 163416
人们常说,想要了解一座城市,先要从它的博物馆开始。博物馆作为一座城市的文化载体,记录着城市的环境变迁,历史演化,人文风貌。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的功能从最初的收藏、研究、保护,到现在增加了普及教育、信息传播、休闲娱乐等功能,而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已成为社会服务的重要角色。
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主要由学校系统进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的身心达到预期变化,学到系统知识[1]。广义的则是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形成或改变人的思想意识的教育活动。而博物馆教育是广义社会教育的一种类型,是在学校之外,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现今,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不断在扩大,已逐渐成为学生校外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重要课堂,成为社会的又一个教育系统[2]。那么,如何适应当代社会发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呢?
1 博物馆教育形式要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传统的讲解模式已不能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要。观众被动的接受信息,讲解员限制在程序化、单一化的讲解模式里。那么,该如何改变以往的传统教育形式,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
首先,改变传统的讲解方式,应与观众实时互动。比如,在讲解时可以适当的用趣味问答等形式调动观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激发观众从被动的接受信息转化为主动探索的兴趣。另外,可以为观众提供亲自动手操作的环节,比如:文物拼图游戏、文物拓片等等。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辅助讲解内容,比如,在展厅内设置多媒体互动展台,增加展览的趣味性,使观众在娱乐的同时获得知识。
2 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最终服务于公众,如果没有参观的观众,展览就会变得没有意义。所以,博物馆针对不同类型的观众,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尤为重要。
2.1 开展各类主题活动
例如,不定期举办科普讲堂活动,尤其对展览进行知识拓展,有效的充实展览内容。这种类型的活动是对展览内容固定性、形式单一性、观众多次参观同一展览后感觉枯燥乏味的有效补充。
2.2 开展观众能够参与的专业活动
无论是考古、文物保护或是化石装架等工作,对很多观众来说都是充满神秘感的,但因其特殊性,这些工作很难让观众参与其中,但这也是最具科普性的一项工作。把考古工作的相关知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等科学知识普及给观众,让观众来到博物馆的实验室参观科学研究,使科普教育更具有创新性、实践性,效果可想而知。
2.3 组织开展巡讲活动
开展巡讲活动,是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延伸。巡讲的受众类型范围广泛,可以是在校师生、部队官兵或是社区居民、弱势群体等等,针对不同的群体传播相关的知识。其次,巡讲的形式可以变化多样,讲解方式可以融入趣味性,比如:还原历史故事,现场实验等,使讲解效果事半功倍。还可以邀请专家参与到巡讲活动之中,增强观众对巡讲活动的认知感。
3 做好学生校外教育的重要课堂
如今,博物馆已成为在校学生校外教育的重要场所,学生可以通过博物馆的展览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3.1 开展丰富灵活的学习形式
可以通过电影、图书、动手做实验等形式开展活动。对学生应注重启发式教育,培养孩子的感知性,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例如,可以举办知识问答活动,也可以让孩子扮演历史人物使其了解更多历史内容。
3.2 培养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开展与课本内容相关联的展览,既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又是学生校外学习的有益补充。可以让学生自己担任讲解员,工作人员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博物馆的工作中来,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最终,使学生们在活动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
4 加强馆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学习、借签有利于博物馆教育职能发挥的方式、方法。例如,联合办展,以提高展览的利用率。联合宣传,以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观众。开展馆际间人员交流,实现资源共享[3]。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而博物馆的教育工作应与时俱进,结合现代社会公众所需,根据本馆展览特点、资源条件等情况,通过举办贴近生活、感染力强的展览,让公众愿意“走”进来;通过创新教育活动思路,让公众融入,从而把博物馆“搬”出去[4]。由此,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方能在新时期迸发新的活力,博物馆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也必将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现代化社会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