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中智慧物流理论教学、实操练习协调发展研究
2018-12-06孙明贺
孙明贺
河北经济管理学校 河北石家庄 050073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智造2025规划的制定,一个个在传统生产和物流产业中出现的“智能”基因向物流行业和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智慧物流发展的“起步阶段”和未来的“黄金发展期”,处在”十三五”规划教育科学发的关键时期的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在这个发展间隙寻找契机,进而“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才的双向交流”。为了促进这一目标的实施,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探讨研究智慧物流理论教学和实操练习协调发展的问题成为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
1 互联网+物流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
2015年7月5日国务院引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11个具体的行动,在《意见》中对互联网+高效物流明文提出:“加快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对接和使用效率。鼓励大数据、云计算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建设智能仓储体系,优化物流运作流程,提升物流仓储的自动、智能化水平和运转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随之出现了智慧物流的典型形态样式。以高效运输为代表的物流公司:运满满、货车帮、卡行天下等;以智能仓储为代表的京东商城、菜鸟网络、顺风速运、九州通等代表;还有以便捷配送和智慧物流为代表的互联网+供应链一体化的速派得、京东、招商局物流、安吉物流、怡亚通等,尽管现在看这些新业态在趋势发展中都在推进智慧物流的应用,但实际发展速度和内涵还远远不够,物流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智慧+物流理念、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还未健全。
智慧物流的广义概念从根本上是物流的升级版,作为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型形态的特点,注定升级版也要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向自动化、智能化、集约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必然是要从传统中升级,技能方面不仅要有传统物流基础和基本技能,更要有互联网+的思维,具备物流跟踪定位、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数据交换、客户体验服务、专业职业素养服务等实际升级版技能。
2 中等职业学校在面向智慧物流的教学和实操方面问题和解决方案
首先是课程体系需要结合互联网+和智慧物流的特点进行升级:中等职业学校的最大的长处就是迎合市场需求,专业的开设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就是以市场需求和能力本位来设置设计的,面对智慧物流这一升级版专业,必须制定精准的课程体系,设置合理的理论知识、实操技能、教学实习等每一个环节,信息化、智慧课堂、互联网+等课程的课时量一定是合理的,进而完善人才的职业素养,完成最基本的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并举,从横向知识面到纵向理论结合实际交叉发展:在信息化操作技能中加大办公软件、数据处理、物联网概论、智慧仓储等内容;在职业素养方面,把对传统物流行业的服务标准进行升级,加大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自我发展、智力体力相结合等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
第三,在教学模式中积极创新,开拓互联网+教育、网络学习、微课学习、慕课教学、网络直播学习等丰富的课堂学习模式,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带来的便捷,在社交媒体、自媒体、移动互联设备、企业岗位说明等一切资源,进行在线式、开放式等行之有效的教学。
第四,技能鉴定与企业教学实习相结合,零距离无缝衔接工作岗位:对教学评价方面和技能掌握程度的测评要打破传统物流工种的简单技能测评,把有形的和无形的技能都进行测评,如仓储配送作业中的叉车、托盘、电子拣选、货物堆码等基础仓储操作,要增加升级技能内容,加入物流软件操作、货运代理知识、供应链知识、单据及流程模拟等内容。技能鉴定内容也同样要增加行业鉴定的范围,做好既懂(理论知识掌握丰富)又能(实际技能掌握熟练),既专(传统技能娴熟)又达(接受消化新鲜事物和技能的能力)的智慧专业人才。
3 结语
面对现代物流和智慧物流的到来,校企合作的方向应共同构筑人才培养产业链,促进上游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有方向,下游企业用人有标准的人才协同培养和职业联动机制,着力加强平台集成,推行集仓储、货代、运输、交易、融资为一体的“智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综合物流服务模式,校企合作提供定制化(岗位特点突出)、特色化(服务对象的多样化)、标准化人才培养方案大纲)的一站式人才解决方案。最终让中等职业学校在智慧物流的人才培养中占有一席之地,并通过校企合作和课程升级开发,最终完成人才和行业发展诉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