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还是覆灭,P2P暴雷潮引发行业生死劫
2018-12-06郭晓军
郭晓军
浙江梅轮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绍兴 312065
自2018年6月以来,诸多P2P金融平台相继“爆雷”,部分停业、部分积极寻求转型、有的涉嫌非法吸收公众款项被立案侦查[1]。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18年6月底,累计停业的P2P平台高达4347家,创近几年新高,而且数量还在不断攀升。大小平台不断爆发“炸雷”事件,引出一系列监管和维权的难题,让一部分法律和风险意识很低的金融投资者措手不及,如何规范行业长久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 平台“暴雷”原因分析
首先,受行业周期的影响,行业出现优胜劣汰之势,此轮爆雷很大程度上是受宏观政策的影响,国家要求去杠杆化,流动性锁紧,导致各类中小型P2P平台承受了不小的流动性压力,加之备案延期,不少平台被迫退出,继而引发风险溢出效应,投资者的信息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不振,行业恐慌不断蔓延,影响平台的长足运营和发展。
其实,网贷平台的资产端一般都是次级贷,因此平台一般选择“用收益来覆盖风险”,因此在去年流动性很高的时候,都获得了较高的收益,而且收益足以覆盖流动性风险,但今年出现流动性紧缩之后,平台的风险骤增。加之很多平台的资产端类型多样,真正能够做到资产端安全、小额分散的非常少,不少平台为了高收益线下去对接房地产、车贷等高风险的领域,线上对产品进行适当的粉饰和包装,就成为了一个表面安全的理财端[2]。因此,一些资产端的骗贷公司和恶意欠款的借款人,成为了此次平台暴雷的主要助推器,也是部分平台逾期或暴雷的根源。而且随着暴雷愈发越烈,传到至整个行业,将导致行业动荡,资金缩减。
2 暴雷过后,P2P平台如何亡羊补牢?
对于平台来说,国家政策的利好,监管的发声,以及备案制的曙光,都是爆雷后平台的希望[3]。另外,可以说最近整个金融市场形势不好,股票、银行、债券、基金、保险等没有特别好的,投资机构也资金紧缺,P2P市场一定程度上也不会太好。以下对具体的补救措施进行分析:
2.1 不同主体应各司其职
根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P2P平台的定位是信息中介平台。办法中规定:网络平台按照自愿、公平、自愿的原则为借款人和出借人提供信息撮合服务,维护双方的利益,不提供增信业务,不得非法集资、不得挪用资金,不得损害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借款人和主借人按照风险自担的原则承担各自风险。网络平台需要按照要求客观、真实、及时、全面的披露资产端信息,不承担借贷违约的风险。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P2P平台只是一个信息的撮合平台,负责公正、及时的进行信息披露,不承担任何借贷违约的风险。
一旦平台提供增信业务,或者有直接、间接非法集资的行为,办法规定:网络中介机构如违法相关监管规定,根据法律法规依法对其进行处罚,有关法规并没有明确规定的违规行为,工商管理部门可以出面与平台进行约谈,通报批评,责令整改,将其违规行为情况记入诚信档案并进行公布以实施监管,严重的给予3万元以下的惩罚或采取其他处罚措施,如平台相关主体构成了犯罪,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网贷平台如果从事违法违规活动并蓄意欺诈,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2.2 协同共治乱象
近年来,互联网科技飞速发展,带动了P2P平台的迅猛发展,融资规模逐渐增大,但互联网金融领域一直面临着“轻规范重发展”的现状,监管无疑长期缺位。
在一些P2P平台之中,他们用高额的收益或利息来吸引投资者的目光,但大多数平台的资产端收益不能覆盖其给投资者的利息,甚至不少平台的资产端已经出现不良,平台为了防止投资者产生恐慌情绪或者发生集中挤兑的风险,拆东墙补西墙,击鼓传花,最终掩盖不住,产生“爆雷”危机。
而且由于互联网不受地域限制,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需要做到常态化长效监管,需要银监会、保监会、央行和公安、司法机关、互联网金融协会等共同监督管理,信息互通、社会共同管制,最终形成监管合力。
对P2P平台的主要监管人和股东进行严查并公示,并强制要求P2P平台对其平台资产端在保护隐私信息的条件下进行详细披露,保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此外,互联网金融的法律规范体系也急需重构,对借款合同等进行科学规范,将互联网金融纳入法制化轨道。
2.3 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互联网金融投资者如果发现平台存在问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或者通过监管部门的投诉电话举报,越快举报越好。p2p平台一旦出现“爆雷”危机,即发生平台逾期或跑路的现象,公安立案后会及时对平台的负责人实施强制措施,此时如果投资人想起诉借款人,法院可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驳回起诉。但在实际案例中,也有法院受理了起诉,并支持了投资者的请求,因此,投资人还可以尝试用民事诉讼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 结语
在爆雷之后,网贷行业是否能够健康存续?其实答案是肯定的,目前监管部门和机构的表态无疑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经过了此轮出清之后,机构变少了,对于可以留下来的企业来说,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这次风波也对投资人是一种警醒,提醒他们要开始有风险自担的概念,对行业“去刚兑”是一项好事,但代价也很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