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区模式下的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2018-12-06祁萱中国人民大学
文/祁萱,中国人民大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促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办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很多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在原有校区面积有限的前提下,一些高校把扩建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区域的多校区办学作为解决扩大招生规模问题的重要解决办法之一。多校区建设拓展了高校的发展空间,增加了高校的竞争力,对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和取得高水准的科学研究成果也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在多校区的新模式下,高校的会计业务量迅速增长,核算范围扩大,财务管理难度加大,我国传统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已经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影响着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高校必须不断完善自身财务管理机制,提高多校区资金使用效率,实现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高校办学健康发展。
1 多校区高校财务管理现状
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一直比较短缺,多校区的扩展使高校原来有限的办学条件得以改善,弥补了高校教育资源的不足,增强了高校的竞争力。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因为高校办学规模扩大、校区分散,存在跨校区综合管理的问题,给学校统一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各个校区之间、各级财务之间,由于会计核算分散,资金的操作环节增多,相互脱节现象严重,很多高校在多校区财务管理中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和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多校区高校基本上都在沿用单一校区模式下的财务管理体制。多校区模式使高校的资金分散在各个校区,增加了办学成本,资源不能合理利用,学校的资金难以统筹起来,缺乏统一的财务信息化系统,资金的流转情况难以得到有效监管,资金的风险大大增加,这些都使多校区高校财务资金管理更加复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多校区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开始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2 多校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筹资压力大、财务风险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很多高校开始进行多校区办学。教育是一项成本很高的产业,由于高校的多校区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相互分离,各个校区都需要独立的基础设施、公共资源以及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机构,因此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鉴于我国大多数高校得到的财政拨款有限,自筹资金的能力也不强,因此要想拥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校区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和日常开支,通常需要依靠银行贷款来筹措资金,贷款金额一般较大,很多高校甚至贷款金额高达数十亿元人民币,筹资压力较大。
大多数高校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主要依靠学校事业收入,因贷款总额较高,高校发生的利息费用急剧增加,一些高校甚至使用新贷款来偿还旧贷款的办法来维持学校的运行,存在破产的危机。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高校缺乏风险意识,过度负债,没有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准确评估偿还能力,最终导致债台高筑,陷入巨额的债务危机之中,使高校的财务风险大大增加,影响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2.2 预算管理缺乏科学性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多校区高校学校规模大、校区分散,给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比如预算的编制及执行变数较多,财务预算口径通常缺乏可比性,导致预算执行情况不佳。另外,由于部分高校的多校区模式起步时间不长,各项工作还在探索过程中,尚不具备适合学校自身情况的预算体系,没有建立起多层次的预算管理组织网络和预算责任网络,导致一些预算项目不能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身上,难以将预算执行较好的贯彻和落实。因此,多校区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预算管理大多缺乏科学性,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2.3 财务信息化滞后
随着高校多校区的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合多校区模式,暴露出了其自身的部分弱点,由于高校多校区之间存在距离的原因,传统依靠纸质和单个校区内局域网络财务信息传递的方式不能及时传递资金的各项情况,财务管理和具体业务活动操作存在着时间差,财务信息化滞后,学校各个校区之间的信息不能实时连接,因此高校资金的流转情况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也不利于实现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
2.4 财务工作人员素质不能满足多校区高校发展的要求
现阶段,高校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相对稳定,工作性质比较单一,部分高校的财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的技术水平,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方法,造成其知识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如果财务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会直接影响高校财务管理效能。尤其是在多校区模式下,高校对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高校财务管理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部分高校财务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与财务工作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3 多校区财务管理的建议
3.1 加强财务风险控制
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后,新校区的建设使各大高校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目前,我国多校区高校普遍存在高额贷款问题,加强财务风险控制是多校区高校持续发展的基础。多校区高校应结合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不应盲目跟风来扩大办学规模,一味求大求全,要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行,正确处理好短期和中长期发展的关系,控制贷款规模。高校在实践过程中,设置适合的指标体系,通过分析学校资金的使用状况和财力水平,为学校的总体决策提供客观依据,进一步建立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对高校潜在的财务风险起到防范和控制的作用。
3.2 加强预算管理和执行力度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各项财务工作能够有序开展的基本前提。多校区高校的校区分散,给财务预算管理带来很多困难,预算执行过程中变数较多,实际执行情况不理想。各高校应该充分重视预算管理工作,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学校的预算管理体体系,明确学校与校区二级单位在财务预算编制中的职责,充分发挥各个校区及各级责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实际收支发生情况进行合理编制,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具有超前意识,仔细研究高校近期工作内容和长期发展规划,尽可能细化预算,完成高校预算管理的目标。
此外,在预算执行时,多校区高校应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和”原则,要注重过程控制,加强预算执行力度,杜绝预算随意调整,特别是对新校区建设启动经费不能无限量的追加预算,不能盲目支配资金,必须严格执行预算调整程序和步骤,维护预算的严肃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预算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3.3 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适合多校区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是规范高校财务管理、保证高校财务工作正常运行的必要保障。多校区高校应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以及组织架构,推行各级经济责任制,尤其要重视二级财务管理的作用,将各级财务工作的人员设置和工作职责等进行合理划分,使各种经济行为有章可循。充分利用好高校教育资源,体现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并加大财务部门的管理力度,对各个校区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检查各项资金走向和财务报表情况,确保多校区高校的财务工作更加规范。
3.4 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多校区模式下的高校财务管理也越来越多的依赖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财务会计工作由以前的手工处理逐步转变为向信息化管理方向发展。如今,财务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多校区模式下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各个高校实行财务会计电算化和网络化以后,多校区之间的数据传递不再受到空间距离上的限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财务会计工作效率。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校园网络已经发展起来,可以通过VPN(虚拟专用网)网络技术实现高校多校区网络互联,构建统一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跨地区形成一个更大的局域网,来实现学校内部财务信息共享。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财务系统的安全问题。系统管理员应设置各用户不同的访问权限,定期升级和完善财务网络杀毒软件,对于账务系统、学生收费系统、工资系统、银校系统、劳务费发放系统等数据资料做好备份工作。财务信息化管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信息系统可以使多个校区之间的财务信息得以连接,各项财务工作协调一致。因此,多校区的高校应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确保财务信息化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提升财务管理质量,支持高校事业的整体发展。
3.5 加强财务内部控制
首先,要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相关制度建设。在多校区模式下,原有的财务等相关方面的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有财务管理的需要,因此应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教学、科研、资产、基建等重要环节,制定出适合本学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财务工作体制及分级经济责任制。在坚持学校财务管理统一领导的前提下,通过建立二级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基层财务人员等多级经济责任制,实行分级管理,使其各司其职,认真履行工作职权及义务。
其次,要提高对财务内部控制的认识。财务内部控制能否有效,与各高校管理人员对财务内部控制的意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多校区模式下的高校各级领导应该提高自身的管理意识和水平,充分认识财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对财务内部控制的组织协调,使财务内部控制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应有的作用。
3.6 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素质
高素质的财务工作人员队伍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基础。由于多校区高校规模扩大、财务管理难度增加,这就要求财务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和比较高的理论水平。具有多校区的高校应该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多层次、多形式的业务培训,使其能够熟悉和准确掌握各项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督促其进一步增强业务能力。
同时,由于财务工作人员分散在各个校区,学校对其进行监督的力度相对较弱,因此还应该加强对高校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经常开展相关教育培训工作,培养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使其能够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各项财经法规、财务规章制度,增强财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让各项财务管理工作能够落实到位。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校区高校财务管理必须从实际出发,紧跟形势,不断开拓创新,采用先进的管理措施和手段,保证财务管理工作与高校发展总体目标相一致,进一步优化配置高校资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财务监督力度,减少财务风险,不断提升多校区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以推动高校的各项事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