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新机遇
——陆海贸易新通道

2018-12-06庄堇洁董建群

对外经贸 2018年11期
关键词:陆海北部湾班列

庄堇洁 董建群

(北京一七一中学,北京 110000)

近两年,“南向通道”、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在西部地区倍受瞩目。它们是什么,从何而来,为什么发展如此迅速,未来将会怎样?本文将尝试梳理和探讨的这些问题。

一、中新政府间合作项目

2015年11月,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正式启动,运营中心设在重庆。该项目不同于以往的中新政府间合作项目,它没有确定的物理边界,也不是传统的招商引资,而是以“现代互联互通和现代服务经济”为主题,集中在新方具有优势的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信息通信等四大重点领域开展合作,以小带大,通过辐射和带动作用,助力提升我西部地区互联互通水平,带动西部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1]。

二、从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到南向通道

2017年2月,中新(重庆)示范项目联合协调理事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会上提出,探讨建设一条通过广西北部湾和新加坡连接重庆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陆海贸易路线[2]。

西部地区的国际贸易通道传统上主要是自西向东的,从重庆经长江航运到上海,运距约2400多公里,运输需要14天。而从重庆经铁路到北部湾运距仅为1450公里,运输时间仅需要2天。从商贸物流效率的角度看,后一条通道的运距减少约1000公里,时间缩短12天。

这个设想一经提出在西部各省区得到广泛响应。广西考察调研后提出了推动渝桂新“南向通道”建设的建议。经过重庆、广西、贵州、甘肃四个相关省区市的认真研究,8月底在重庆签署《关于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的框架协议》,建立了四省(市、区)共同推进南向通道的框架机制,确定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2018年4月,西部十省区联合发布合作共建南向通道的重庆倡议,西部地区各省区几乎都参加到新通道的建设中。商务部、海关总署、人民银行、中国铁路总公司等在合作机制、通关、金融、运费等方面也给予了政策支持[3]。

2018年新加坡太平船务、港务集团、嘉里物流、叶水福等4家公司组建财团与中方合资组建公司。老挝、越南与重庆、广西等地积极互动,寻求合作机遇。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缅甸等东盟国家以及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也表达了积极参与通道建设的意愿。

三、新通道建设图景和内容

一条以重庆和新加坡为核心枢纽,以广西沿海港口为重要交汇点,以西部各省区沿线重要城市为关键节点,以陆海联运干线和跨境陆路干线为主线,以综合物流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为依托,贯穿西部地区,连接东盟、辐射欧亚、陆海衔接、内外互动、东西互济的新通道图景跃然而出。

新通道将有利于提升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管理水平,改变西部地区由于自然地理条件长期形成的交通不畅、经济闭塞的局面,促进西部地区的开发开放,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同时,新通道也有助于缓解东部铁路和长江航运的压力,节省运输时间和成本,形成东西互济的交通格局。

新通道的项目建设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建设主要是铁路、港口、机场、公路、口岸、多式联运基地、物流基础设施等建设;软件建设主要是班列班轮常态化运行管理、内陆无水港管理、多式联运管理体系、国际贸易通关便利化信息平台建设等。

四、新通道建设蓬勃发展

不到两年时间,新通道建设已初见成效。2017年9月,常态化运行班列首发,重庆至钦州港的平均运行时间控制在了40小时以内,比经长江水运出海节约10天以上。目前,经北部湾已形成了铁路、海运和航空三条常态化运行班,其中,重庆—北部湾班列和北部湾—香港班轮实现天天班,北部湾—新加坡航线实现每周2班。2018年1月,首趟由广西钦州港起运前往波兰马拉舍维奇的中欧班列开行,运输电器包材、精细板材等货物,成为东盟国际海铁联运班列开通后又一项新突破[4]。截至2018年8月底,海铁联运班列(重庆口岸—渝黔铁路—广西钦州港—新加坡及东盟各港口)累计开行超过300班,跨境公路运输陆海联运方式(重庆南彭—广西防城港—越南胡志明市—新加坡)累计发车超过350车次,跨境铁路测试班列(重庆南彭—广西凭祥—越南河内)开行20班,目的地覆盖58个国家和地区的113个港口[5]。2018年10月,北部湾(防城港)—重庆冷链专列首发[6],满载东盟国家优质农产品、水果、海产品等特色商品,发往西部市场,丰富西部地区的消费品种。

在深水航道、公用锚地、公共码头和深水泊位建设方面,北部湾的钦州、北海、防城港三市加快了工程规划、立项和建设进度。在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方面,加强与后方腹地的铁路、公路、管道、站场建设,各地着重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各省区协力完善出边出省的铁路公路网络。此外,西部各省区还着力培育航空货物转动基地和内河航运通道,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促进公铁、铁水、公水、水水、空陆等各种运输有效衔接,提升跨境组合运输能力和现代化物流发展水平。在信息联通和管理方面,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省际高宽网络联通和国际通信网络体系,搭建技术平台和服务平台。

南向通道建设吸引了商界、学界、媒体等越来越广泛关注。在2018年9月第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及西部地区许多重大活动中,“南向通道”都成为重要的论坛专题。各界代表,特别是商界代表怀着深厚的兴趣,积极了解政策和通道建设情况,热情参加招商和研讨活动,布局业务发展,寻找合作商机。

五、从南向通道到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新通道建设的快速发展得到中新两国领导人关心和肯定。2017年9月和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和李显龙总理两次会见都表示,希望建设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使之成为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一个亮点。

2018年11月12日,李克强总理首次访问新加坡期间,与李显龙总理共同见证了《关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等多个协议的签署。14日,中新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一致认为,“一带一路”合作是当前中新关系的新重点。契合两国发展需要,加强“一带一路”框架下互联互通合作,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打造成合作新亮点[7]。

中新两国正式提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这个名称,取代了之前临时采用的“南向通道”的名称。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提出意味着,它的参与范围将不再局限于中新两国,而是会带动更多国家共同参与建设、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地区合作;它还意味着,中国对这条国际新通道建设的参与度和贡献度将进一步提高,中国西部各省区之间将更趋向融合发展,并将开发和开放有机结合起来。

六、国际新通道与西部新通道

未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可能会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项下一个新的诸边国际合作论坛和示范项目,中新(重庆)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则可能转而成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旗下的一个领军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中国国内部分,不仅需要西部各省区市的紧密协调合作,也有必要将这段新的国内通道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新通道对外涉及多个国家,对内关联多省区市,越来越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统筹,以便更好地协调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和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关系。

猜你喜欢

陆海北部湾班列
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今年开行破1000班
北部湾大学坭兴陶教学改革探究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陆海统筹推进海岸带地质调查
建强堡垒铸就“ 北部湾第一哨”
北部湾的风
“汉新欧”班列再扩容
В первом квартале 2016 года через КПП Маньчжоули прошли 220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грузовых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х составов
Preparatory Work before 2016 Pan-Beibu Gulf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um
首趟“义新欧”中欧班列抵达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