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为什么被人人喊打
2018-12-06张兴军
文│本刊记者 张兴军
一场围绕在拼多多周围,有关山寨、侵权和回应解释的罗生门终于得到了官方的重视。
8月1日人民日报报道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监司高度重视媒体反映的拼多多平台上销售侵权假冒商品等问题,已经要求上海市工商局约谈平台经营者,并要求上海市和其他相关地方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对媒体反映的以及消费者、商标权利人投诉举报的拼多多平台上销售山寨产品、傍名牌等问题,认真开展调查检查,不管是第三方平台还是平台内经营者,只要构成违法,都将依法严肃处理。
这一针对近期网络、媒体对于拼多多质疑的回应,让此前一天拼多多的抱屈显得有些单薄。
7月31日上午,拼多多新闻发言人井然表示,刚上市不到一星期的拼多多受到了广泛的文章质疑,正在受到罕见的波次网络舆情攻击。
同日,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拼多多一直在坚决打假,但(当下的舆论)对于才三岁的拼多多“不公平”。
而拼多多的CEO及第一大股东黄峥的回应则称,针对外界关注的山寨问题,争取在未来一个月内,出台打击白电山寨等解决方案。
看拼多多的危机合并,似乎只是为了平息舆论。
如果将假货与山寨作为必经过程,那么所谓的打假就更多只是一种姿态,而不会去真刀真枪地与“假货”开战。这从拼多多的解释中也能窥见一斑。例如,将创维的高调维权,将一家在美起诉其侵权的商家视为“别有目的和动机”。
将平台的打假与品牌保护的欠缺归结为行业问题,是拼多多的另一个说辞。其所谓的引导山寨厂商进行产业升级,更像是替山寨厂商去库存。主观故意地去把淘宝走过的路再走一遍,更多只是不愿放弃来之不易的高速增长和利润空间。
拼多多不是不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相反其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最为清楚。也正因如此才遭致了来自商家、媒体与自媒体、消费者的广泛质疑。
此番针对拼多多的舆论发酵,一个典型的表现就是自发调侃的声音居多,并且呈现持续的态势。朋友圈上,质疑拼多多的内容被自发转载,频率上和此前假疫苗事件有所类似。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即使不是拼多多用户也对其如此反感?
拼多多的一个主要获客手段,是将低价商品标高价格,再以拼团价或免费的名义诱导用户在社交媒体(尤其是微信)进行分享,以人情绑架的名义关注、下载其APP。事实上,这也是相当多的互联网用户对其反感和批判的主要理由。
拼多多这种病毒式的传播推广方式,相当程度上是在其二股东腾讯的放任之下进行的。经实际验证,用户即使是向微信举报微信中的诱导下载链接,官方也并予以积极制止。正如部分网友所说,如果腾讯能够像对待今日头条和抖音那样一视同仁,拼多多也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如病毒一样泛滥了。
拼多多假货质疑力度最大的,无疑是以创维为首的品牌商家,事实上这也是拼多多的“原罪”。当创维在拼多多上看到创维视界,当小米看到小米新品,会作何感想?
有研究机构统计了拼多多上家电销售额排名TOP100的商品,其中前30个交易日的交易额合计7923万元,销售量13.71万台;涉嫌假冒品牌的商品共39个,该39个品牌销售额合计占比57.82%,销售量占比63.37%。
这组数据是颇为惊人的,要知道这还只是拼多多众多品类的一种而已。假冒山寨在拼多多上横行并不是什么秘密,连一家研究机构都能毫不费力地列举出拼多多如此多的“实锤”,号称技术领先的拼多多却熟视无睹,归根结底是利益作祟,其被各种力量批判也就没有什么冤枉可言。
以“引导山寨企业转型升级”的名义,而行侵犯品牌商家利益之道;以提供低价高质商品为由,置国家品牌保护的国际声誉于不顾。从这个角度来看,说拼多多让历史倒退了二十年毫不为过。当国家质检总局已经介入之后,拼多多需要给社会各界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