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

2018-12-06

金融经济 2018年20期
关键词:学院金融专业

2013年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合作推出余额宝,互联网金融便在我国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发展,这一年被定位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之后,曾在四次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2014年首次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2015年再次提到了“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2016年则表述为“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2018年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健全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监管,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提升监管效能。”而在2015年7月,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金融进行了定义并确立了其主要业态为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

根据相关数据,截止 2018 年 2 月底,我国共有 49255 个互联网金融平台,而仅互联网支付、P2P 借贷、众筹三项就达到 281 万亿元的交易额。2017 年 12 月底,全国共有280 家众筹平台,全年众筹融资总额达到215.78 亿元。根据网贷之家数据,网贷平台数量从2016年的5853家增加到2017年的5958家,截止到2018年6月底,总量达6385家。截止2018年7月底,P2P网贷行业的历史累计成交量达到了74789.41亿元。自2013年互联网金融元年开始,互联网金融行业便开始了在中国的爆发式增长,但同时也具有传统金融行业所存在的风险隐蔽性等特点,2018年7月行业风险集中爆发,大量平台“爆雷”。

互联网金融行业飞速发展、规模急速扩张、近期问题频出,而与这种行业发展趋势不相匹配的是我国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滞后。本文通过分析独立学院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

一、 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专业设置起步晚,独立学院设置数量少

互联行创始人林立人先生早在2013年时,就倡议高校要加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研究,开设互联网金融学科,但实际上直到2017年3月17日,教育部公布了教高〔2017〕2号文件,才首次同意将互联网金融专业作为新专业在本科层次教育设置,共6所学校获批,我国本科阶段教育才开始进行互联网金融专业的招生工作。2018年又审批通过了全国19所院校,至此全国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的本科学校达到25所,其中独立学院只有5所,其中广东省的独立学院只有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获批。

2.培养周期长,行业发展速度快相矛盾

互联网金融专业本科层次是从2017年开始招生第一届学生,教育学制一般为4年,首届学生要到2021年才毕业。即使部分院校采取实践教学改革,大四进行实习,最早要2020年才能正式步入行业参加实习。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如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互联网消费金融自2013年到2017年短短5年时间就经历了行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启动期、快速增长期、整顿期,而2017年的总体放贷规模达到4.4万亿元,增长达到904.0%。因此本科层次四年的培养周期,相对于行业发展总量扩大迅速、模式不断更新、行业形势不断变化而言,周期显长。

3.缺乏与本科互联网金融专业教学相配套的教材

自2014年开始,互联网金融相关教材不断出现,尤其是2016-2017年,各种各样的互联网金融教程更是层出不穷,但是这些教材更多的集中于通识教育或是作为专著,适用于教学使用的教材少之又少。目前唯一成套互联网金融系列教材由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于2018年正式出版完毕,缺乏与本科互联网金融专业教学相配套的教材资源。

互联网金融专业教学势必会涉及多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新课程,目前除教材种类和数量偏少外,其余相关教学资源也匮乏,仍处于低标准化状态。要完成专业主干和核心课程教学,需要任课教师不断的探索、研究课程教学内容,甚至是自编教学讲义来满足教学需要。一个新的学科从教学经验总结到教学思想成熟再到系统化教学理论的形成往往都经历漫长的累积过程,即便是将传统金融学理论渗透到互联网金融加以运用,都需要长期的摸索,这就使得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本就没有系统化理论的互联网金融专业面临更大的挑战。

4.专业师资不稳定、具有专业背景教师少

独立学院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尚不足20年,部分院校的创办时间甚至只有10年左右。独立学院在未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普通民办高校之前,对于申办的母体学校有较强的“依附性”,不仅体现在专业设置趋同,还体现在师资上。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构成主要有三部分组成,母体学院教师、外聘教师、自有教师。目前来看,来自于母体学校的教师一部分主要集中在担任独立学院学科建设或是学校总体发展的管理工作,实际参与教学任务较少;而另一部分则为退休教师,具有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对于新学科学习拓展的动力相对不足。外聘教师多为从周边院校临时聘请而来担任部分教学任务,稳定性欠佳。所以要培养稳定、可持续的教师队伍,更主要依赖于独立学院自有的教师队伍,但是学院的自有教师却普遍存在着流动性大、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不足等问题,导致师资不稳定,而且容易出现因某部分专业领域的专任教师离职导致部分课程无法很好衔接上的问题。

目前已经培养出的具有专业背景的人才较少,2014年6月5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全国首个互联网金融硕士专业方向面向社会全面招生。2014年5月10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宣布在全日制金融专业硕士中开设互联网金融方向,并面向2013级金融硕士招生。之后部分学校陆续开始招生,目前已培养出来的专业毕业生数量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现已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的学校多是在原电子商务、金融学或经济学基础上进行开设的,师资队伍也是主要依赖原专业的师资,而独立学院的自有教师中具有互联网金融教育背景的则更少。加之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多偏于年轻化和学术化,较多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均不足。

二、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

1.明确人才的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动态调整部分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大多集中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前的教学中的人才培养方案大都是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定,或是一经制定,连续几届通用,或是在学生入学前已经确定,在整个大学期间不做调整。这类方案在满足教学时有利于制定教学计划,稳定教学过程,但是对于互联网金融专业这类时效性非常强、发展速度非常迅猛的学科来讲,4年的本科教学时间,可能会出现新的学科知识和动态,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可适当考虑预留少量可以灵活调整的部分教学内容,根据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进行更新。同时可设置专业前沿课程,及时共享发展动态。

2.多渠道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对于新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的学校,专业教师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新招聘具有专业背景的教师,二是从原有相关专业教师培养而来。对于原任课教师可拓宽多种渠道进行专业水平的提升,如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专题研讨会,增加与专业人士交流机会。充分利用独立学院所积累的实习基地优势,构建实现校企协同平台,邀请实习基地专家开设讲学、讲座,并提供机会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并将学习成果进行分享。

3.推进考试形式改革

传统的课程考查形式主要是通过试卷考试,而互联网金融课程与传统课程不同,更需要的是学生在掌握现有的传统理论基础上,能够应用互联网思维研究互联网金融相关产品,分析其存在的风险,提出降低风险的方案;或是设计互联网金融产品,并利用新型网络工具对产品进行营销等,因此推进考试形式改革,不拘泥于原有的考查方式,而换以项目产品设计或风险评估报告等形式作为课程考查方式,加深学生在实践中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掌握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设计原理、风险控制及运作模式。

对于考试成绩的评定,也一改之前由教师评定的方法。互联网金融产品具有的普惠性、开放性、创新性的特点,最终产品的评判依赖于受众,因此,对于采取考试形式改革的同时,学生的成绩评定也采取任课教师评分、学生互评、其他师生作为评委进行评定相结合的方法,客观评价报告或产品的可靠性及实用性。

4.以赛促学

独立学院的定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和985、211等重点院校相比,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很多高校都比较重视学生通过参与学科竞赛等能够提高实践能力的项目,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都是学生参与度较高的比赛项目,甚至还有部分学校自己组织校内的“挑战杯”赛事,都可以作为以赛促学的基础。对于互联网金融专业的教学,也可以逐步深入到这些学科竞赛,以赛促学,以学助赛。

5.构建校际教学资源共享、交流平台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极具创新活力的新型业态,对专业人才培养提出迫切的需求。目前作为一个新专业,毫无经验可以直接借鉴,目前已获批准的25所本科院校以及开设互联网金融方向的其他学校都在进行探索。搭建校际教学资料共享、交流平台,一方面可以使已经设立专业和方向的学校交流、探讨人才培养思路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即将或准备设置该专业或方向的学校提供经验。

猜你喜欢

学院金融专业
初等教育学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学院掠影
P2P金融解读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