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银行乘风破浪
2018-12-06夏霖编辑韩英彤
文/夏霖 编辑/韩英彤
近两年来,国际国内经济贸易发展出现了新的态势,“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建设项目给业务发展带来了商机;但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和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等情况,则给国际贸易带来了变局,全球监管趋严也给银行的国际业务发展带来了挑战。本文将分析近期大型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思路,并提出对未来业务发展的建议。
发展国际业务的机遇和挑战
一是“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项目,给国际业务发展带来新的商机。“一带一路”促进了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到2017年年底,中国累计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货物贸易超过5万亿美元。其中,中资银行参与的建设项目共计2600多个,累计发放贷款超过了2000亿美元,体现了“一带一路”机制对全球跨区域经贸的促进作用。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国际化程度最高、跨境联系最紧密的区域之一。未来,大湾区内将探索一体化建设、自贸区改革和金融服务创新,打造全球金融中心。商业银行在这两个机制中都能找到大量新的商机。例如,可以提供项目融资、传统贸易融资、供应链融资、跨境贷款和直接融资等跨境融资服务,为人民币跨境应用、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现金管理等综合性需求提供支持,为客户提供全面金融服务。
二是在当前国内国际经贸形势下,挑战与机遇并存。近两年来,国内经济形势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长期累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部分企业信用风险频发。国际上,美国特朗普政府推出了减税、加息,还退出多个多边贸易条约,其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则有可能向长期摩擦发展;英国脱欧和欧洲政治极右翼的崛起,给欧洲一体化进程蒙上了阴影;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级,部分发展中国家货币大幅贬值,给国际经贸形势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目前经贸形势也促进了经贸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国家对下一步经济形势强调“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其中特别对稳外贸做出了特别安排:今年已两次提升出口退税率,并印发了《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方案》,致力于促进贸易便利化。中国也加大了经贸领域的开放步伐,加大了自贸协定的谈判力度。目前,中国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达成18个自贸协定;在前期推行7个自贸区的基础上宣布成立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未来还将进行自贸港试点,也将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三是监管形势严峻对业务发展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国内本外币管理趋严。国内方面,建立了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发布了全套银行外汇业务展业原则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展业原则,外汇业务检查严控转口贸易、内保外贷、个人分拆售付汇等违规行为,今年以来,外汇局已发布了五批外汇违规案例通报。国内国际反洗钱监管不断升级,我国正在参加FATF第四轮互评工作,人民银行今年也发布了一系列加强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文件。国际上,反洗钱大额罚款频出,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在境外的分支机构,都遭到了多重检查。这些对大型商业银行全球反洗钱工作和内部控制架构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是金融科技发展给银行带来机遇和挑战。互联网金融的跨境支付和融资已经从C端向B端发展,互联网企业、大型外贸企业等建立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可能会以商业信用代替银行信用,形成了对银行的重大挑战。但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也给市场带来了新的工具和业务机遇。对此,银行需要结合市场和客户需求,学习和开发新科技,扩大与第三方公司合作来开拓市场、搭建平台,走出一条科技金融的新路。
大型商业银行近期业务机遇
对于大型商业银行来说,发展国际业务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例如国际化网络布局、完善的业务线和产品体系、具有价格优势的资金、先进的系统等,并从客户拓展、产品创新、流程优化、内外联动等多个层面发力,抓住客户需求和市场热点,不断拓展市场。
抓住市场热点,大力拓展项目融资和政策性业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境内企业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境外投资和承包工程项目,给大型商业银行境外机构带来了大量的商业机会。这些境外机构应抓住境外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开发、国际产能合作项目等商机,采取境内外一体化机制为客户提供业务信息,做好资金配置,开展项目贷款、工程保理、工程和融资保函、项目配套结算和融资等业务。由于“一带一路”地区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要特别注意对工程项目风险、国家风险、政策风险等的防控。这方面可与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信保公司等国家政策性机构和境内外代理行进行充分合作,利用银团和风险参与机制、中长期项目保险增信措施来缓释风险。另外,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自贸区建设,自贸区下政策放开和金融创新不断涌现,全口径跨境融资政策进一步放开。商业银行抓住时机推进了跨境资金池、NRA账户融资、跨境风险参贷、直贷通、大宗商品交易支持等多种创新产品;未来,还可以结合地区政策和业务特点,为客户提供更多的综合性服务。
拓展客户,开展全面贸易金融服务。贸易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还是要从客户这个基础抓起。这方面可以利用进博会、政府机构和商会等举办的业务论坛等机会进行宣传拓户,可利用内外联动、行内交易撮合平台等机制为客户提供商业信息服务,从而配套提供结算和融资服务。另外,海关“单一窗口”系统建设在快速推进中,银行要抓住这一机会,从总对总层面与海关系统实现互联,将银行金融服务内嵌到海关系统中,为客户提供便利化的线上金融服务。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供应链金融、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可与中企云链等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公司、大宗商品贸易平台、外综服平台等合作,利用银行授信的专业优势和资金价格优势,为平台下的批量客户提供结算和融资服务。另外,贸易金融服务是全流程服务,不能仅限于基础结算和传统融资业务,而是要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方案,还要考虑全球现金管理、供应链融资等产品与其他业务的关联和整合,以进一步满足客户的需求。
配套开展金融市场业务。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先升后跌的大幅波动,未进行套期保值的企业汇兑损失较大,也因此推升了保值避险需求。大型商业银行资金实力雄厚,专业力量较强,可以结合市场情况为客户提供多种避险增值的金融市场产品,如远期结售汇、货币掉期、利率掉期、多种组合期权产品等,引导客户做中性而非投机产品。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今年发布的《关于完善远期结售汇业务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通知》,在符合实需原则的前提下,到期交割方式可以根据套期保值需求选择全额或差额结算。这也有利于银行设计新产品和便利企业套期保值。
拓展资本市场业务和投行业务。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国家推动离岸人民币中心建设,与38个国际或地区的货币当局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二期投产,推动”债券通”“沪港通”“深港通”和“沪伦通”等债权股权市场互联,这些都为人民币在资本市场应用提供了基础。大型商业银行可以抓住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争做境外人民币清算行或为境外机构提供人民币清算服务;推进与国际开发机构、境外主权基金、商业银行等机构类客户合作,开展熊猫债发行、境外人民币债券发行等业务;为公司客户和机构类客户提供债券发行、股票发行、并购融资、股权投资等配套投行服务,推动跨境业务的全面发展。
推动业务电子化。业务电子化有多重含义:一是贸易金融产品的电子化。在贸易金融领域,电子提单(例如Bolero、essDOCs)、BPO产品的试点一直在路上。对于这些创新产品需要进行了解和跟踪,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推动。二是跨境支付服务的电子化。大型商业银行都纷纷加入了SWIFT GPI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透明的清算服务。三是渠道的电子化。这方面可以推进网上银行、银企互联、SWIFT MT798服务等多种电子渠道,为客户提供业务便利。四是业务平台的电子化。大型商业银行可以自行建立跨境交易平台,也可以与其他第三方平台(例如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互联,为客户提供结算和融资、结售汇、国际收支申报、交易撮合、代理报关与退税、信息分析等全面服务。五是代理业务的电子化。银行可以与第三方支付企业互联,在控制反洗钱风险的前提下,为第三方平台提供跨境清算和代理国际收支申报等服务。
全面风险防控。商业银行首先要搭建好内部控制框架和系统,由管理层牵头,做好三道防线的管理。要做好反洗钱风险和涉敏风险管理,做好KYC客户审查、涉敏黑名单的管理和全方位检索,跟踪伊朗、俄罗斯等最新制裁政策并进行内部政策的实时调整;要严格执行各项外汇政策、外汇业务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展业原则,加强对转口贸易、内保外贷等敏感业务的管理,结合贸易金融业务特点进行穿透式审查;要做好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管理,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战情况下,要关注相关企业的风险排查,加强汇率和利率风险管理,严格操作,防止其他风险向操作风险转化。
大型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的路径前瞻
在商业银行各项业务迅速发展的今天,国际业务发展也出现了新的走向。根据这一走向,笔者对大型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业务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本外币业务结合进行业务拓展。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贸易金融业务很多都是本外币、内外贸合一处理,机构设置上可能采用贸易金融部、交易银行部形式,业务范围包括贸易结算与融资、供应链融资、互联网业务、现金管理等多类别业务。几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除中国银行由贸易金融部办理国际业务外,其他几家仍采用由国际业务部牵头办理国际业务的形式。对于客户来说,很多客户都是本外币同时办理,存在国内或国际贸易金融工具相互质押转换、本外币资金池的跨币种业务需求,或者需要同时办理国内和国际结算和融资业务,因而本外币合一拓展的业务模式,有助于银行采用综合服务方案满足客户需求和行内业务开拓。大型商业银行的机构管理存在自身特点,可以考虑大客户综合服务团队、某类需要拓展的业务成立柔性团队、多部门联合打造交易银行品牌等模式,推动本外币业务合一拓展;也可以考虑将公司业务分为两类,大客户采取商投联动模式,成立专项团队办理,中小客户采取交易银行模式本外币合一办理,以更有效地拓展业务。
二是打造金融生态圈。在“一带一路”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大型商业银行可以考虑继续完善和拓展全球布局,并利用自己的网络优势和信息优势,打造跨境客户“朋友圈”;也可以利用自身平台、政府平台,或与第三方贸易或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利用平台为客户提供综合性咨询、交易匹配和金融服务,实现全面获客、活客和粘客,从线下和线上两个维度打造金融生态圈。
三是大力拓展供应链金融。当前国家大力扶持中小企业,要求金融机构采取多项措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供应链金融已经从1+N模式向N+N模式、从链状向平台模式发展,可以通过核心企业增信、供应链下货物质押、结构化担保等方式,为授信不足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在“一带一路”、跨境电商等“走出去”的业务商机下,传统国际结算和融资业务将向国际供应链金融的方向发展,在大宗商品贸易、中小企业进出口等领域蕴含着多重业务机会。银行可以与平台企业合作,建立国际供应链综合服务模式,批量拓展客户;也可利用银行系统优势,为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甚至咨询服务。
四是采取多种形式提高业务效能。现在,各大商业银行都采取了单证中心模式办理国际结算与融资业务。未来,单证中心系统平台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如将供应链金融业务嵌入单证中心系统,打造综合性贸易金融服务平台。另外,鉴于目前银行对于大型客户大多采取上门服务的模式,为进一步提升业务效率,未来可推广银企互联模式,在银行系统与企业ERP之间建立直接连接,中小客户可采取网上银行办理,推动业务的电子化、线上化、自动化办理。对于贸易融资业务必不可少的信贷审批流程,则可以利用业务大数据、风险分析模型、物联网抵质押物管理、区块链智能合约等多种先进科技,设计更先进、更高效的审批模式,简化审批层级,探索模型下自动审批和线上审批,提升信贷审批效率。
五是继续拓展全球化布局。鉴于大型商业银行整体实力雄厚,为了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及企业“走出去”的需求,可以考虑继续完善和拓展全球布局。如采取跟随策略,在国家政策重大布局地区、企业“走出去”地区开设网点,与境内机构内外联动拓展业务,为客户提供跨境综合服务。境外机构设立也要充分考虑境外的监管政策风险,完善机构管理架构,合理设计产品线,通过本地化发展和内外联动业务的拓展结合,打造精品境外分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