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国际业务新图景

2018-12-06蔡思隽编辑王莉

中国外汇 2018年22期
关键词:摩擦贸易银行

文/蔡思隽 编辑/王莉

当前银行国际业务赖以依存的国内外经营环境均发生了变化,中美经贸摩擦也加快了国际贸易链条的重新布局。在新的经营形势下,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要应时而变。

国内外经营环境起变数

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虽然在有不同程度地复苏,但差距明显。部分经济体增长低于预期,结构调整缓慢。加工制造业回流本国和地区转移趋势明显。而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从产品延伸到产业,从贸易政策发展到经济政策,也将对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甚至整体战略转型产生深远的影响。

另外,国际贸易方式正由传统贸易向互联网电子商务等高新科技领域转移。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可构筑覆盖全球的商业营销网,使进出口贸易方式和产品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形成新的贸易格局。电子商务的兴起对银行国际业务的服务支持提出了更高要求。

受全球经济增速减缓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经营环境趋紧、下行压力加大,出现了增长放缓、结构性矛盾突出、效益下滑等问题,实体经济增速下降明显。同时,我国产业中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在国内业务承压的背景下,国际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重要领域,承担着先行先试的任务。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初步建立了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支持体系。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倡议得以落实的基础,而国际贸易融资、项目融资是资金融通的重要抓手,这对于商业银行是可贵的战略机遇。

此外,外汇管理改革的深化正不断释放着“政策红利”,为银行国际业务注入新的发展活力。目前国际业务授信客户群体从原有的进出口贸易融资客户拓展至所有在中国境内成立的企业,且放宽了国内企业借用外债的规模与结汇使用的限制,为银行业务的拓展提供了新契机。

国际业务差异化格局

面对经营环境的变化,传统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与中小银行在国际业务发展中互为补充,形成了差异化的发展态势。

大型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

变化一:深化本外币一体化经营机制改革。大型商业银行与一些股份制银行变本外币分散经营为集约经营,变分地区经营为总分行联动经营,做到本外币联动、国内外联动、内部上下联动。随着本外币一体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交易银行职能日益凸显。交易银行是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支付结算、现金管理、贸易融资、资产托管等一站式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侧重于打造集境内外、线上下、本外币、内外贸、离在岸为一体的全球性交易平台。它是在传统业务基础上形成的新理念和新业务模式,可以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及互联网化的发展,有效减少商业银行资本占用,将重点转向建设“轻型银行”“服务银行”和“数据银行”,满足企业内外贸一体化的多环节、全过程的国际金融服务需求。

变化二:大数据分析上升为全行战略。银行通过建立集中的大数据分析中心,形成数据分析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合作模式。具体而言,就是对内部积累的客户静态财务数据以及外部收集的动态行为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将数据分析结果在全行进行传递和共享,推进客户的整体营销和全方位金融服务,全面真实地反映存量客户的经营状况,量化客户违约概率,有效进行风险预警,提高风险管控水平。

变化三:高度关注跨境贸易电子化、线上化的发展趋势。顺应电子商务及我国“互联网+”战略推进,银行努力推进与各相关政务系统(如工商、外汇管理、征信)的对接,形成强大的国际业务信息服务网络,作为整个电子政务服务链条中的金融服务环节,为外贸企业提供线上服务;同时,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如2017 年四大行分别选择与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合作内容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应用以及建立统一金融大数据平台等方面,以实现提升金融效率、洞察客户需求、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等目标。

变化四:积极推进海外渠道和网点布局。随着“走出去”、“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满足国际化经营客户的专业化程度高、技术要求高、价值含量高所带来的需求,大型商业银行国际业务也在积极转型。一方面,产品体系从传统的单一型、基础型产品向组合型、新兴型产品转型;另一方面,主动参与客户的整体营销,并提供全面的产品交叉销售和综合金融服务。

中小银行

中小银行根植于本土,有着机制灵活、决策链条短的优势,在服务当地中小企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在规模、经营实力与大型商业银行存在差距,且存在国际知名度低、国际清算账户少、衍生交易资格受限、内部控制及异地机构管控能力弱、运营成本高等不足,因而在国际业务发展虽然也在本外币一体化、数据应用和系统改造上有所着力,但侧重点则是合作与提升。

变化一:密切与大型商业银行的同业合作,特别是在开立信用证及保函、福费廷、远期结售汇、衍生产品等方面开展合作,以弥补中小银行国际知名度低或业务资格受限的不足;同时,也尝试联合贷款、资信见证、国际结算审单、代理行网络拓展等交流,借助大行网点多,渠道广、客群丰富的优势,择优进行业务合作,并提升自身服务支持能力。

变化二:加强代理行网络建设。除了货币发行国本土的清算行外,积极与同业联系代理清算美元等主要国际货币,并依据自身业务发展需求,综合考虑对方银行的整体经营情况与风险程度,确定重点代理行名单,进行有效管理及业务合作。

中美贸易摩擦下的国际业务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其本质是国际产业的竞争。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会通过直接贸易(贸易额、贸易结构、大宗商品)、商品金融市场(汇率、利率、证券市场)和产业政策逐步影响国内经济,通过持续作用于与贸易摩擦相关的行业及涉及的产业链、房地产等产业,进而影响银行的经营和利润。

第一,直接加速银行业开放进程。中美贸易摩擦直接加快了国内相关产业对外开放进程。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论坛宣布,中国要加快金融对外开放进程,未来外资银行在国内的经营范围、持股比例、参与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权限充分放开,促进外资银行在国内市场竞争平等化。这会促进整个银行业的竞争,对国内银行的经营形成巨大的挑战。

第二,直接影响金融资产价格变动。中美贸易摩擦会影响两国的货币政策,而汇率和货币市场往往是贸易战的次生战场,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国内货币环境会稳中趋缓,收益率曲线会变陡。贸易摩擦带来的悲观和恐慌预期,会快速影响国内外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并直接作用银行相关资产与业务,形成短期的不确定性。如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贬值预期加大,汇率价格波动直接影响银行结售汇和国际贸易业务;又如国内股票市场波动剧烈,对于股票质押业务及上市银行自身估值,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三,对与贸易摩擦相关的行业和产业链产生持续影响。中美贸易摩擦会通过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手段对与摩擦相关行业和涉及的产业链产生经营影响,进而间接波及到银行相关的授信业务和中间业务。具体而言,从客户结构看,银行出口型贸易企业客户(尤其是主要出口地为美国的企业)会直面冲击,相关进口型企业也会受到影响;从区域分布看,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银行与对外贸易企业联系更为紧密,受冲击更大;从贷款行业分布来看,影响较大的行业分别为重工业(钢铁、化工、其他金属制品),轻工业(纸制品、橡胶制品、木制品等),高新技术行业(电子设备等)。上述区域或行业的客户集中度高的银行,受到的冲击更大。

中美贸易摩擦会持续影响银行经营和业务,银行应对其影响范围和程度做足准备,从战略高度考虑制定针对性对策。

宏观层面

一是顺应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中性的大趋势, 加大利率风险的管理。为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冲击,中国货币政策有转向的客观需求。今年以来, 央行已三次定向降准, 意味着未来市场中长期利率有下行的趋势。为此, 银行应降低对长期高成本负债的依赖,控制中长期高利率的协议存款规模, 避免资产收益下降而出现收益与成本的倒挂。

二是鉴于在中美贸易摩擦风险与美元加息的双重作用下,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 银行应重视对汇率风险的管理。美元加息使人民币与美元的息差收窄, 贸易摩擦使投资者预期中国的贸易顺差可能减少, 受此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会有所下降。 尽管此趋势并不具有持续性, 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幅度加大在未来仍是大概率事件。因此,持有较多头寸美元资产或负债的银行,应加大汇率风险管理力度, 针对汇率波动主动进行风险对冲,控制风险头寸,使汇率风险保持在银行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三是关注资产价格波动,做好风险隔离准备。中美贸易摩擦引起的资产价格波动值得银行警惕,风险传染过程会使风险叠加。银行一方面要充分考虑资产价格波动对自身冲击,将相关因素纳入银行压力测试模型。另一方面,应较为主动地进行资产价格波动管理,包括:有条件的银行应适时开展市值管理,以保证公司估值稳定;针对质押股权进行严格监控,保证质押额度充足;针对房产及相关业务进行穿透测算;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价格波动进行风险隔离准备,防止风险传染扩散。

四是调整资产结构以适应宏观结构的变化。资产组合可适当增加避险资产配置,提高风险偏好,降低收益预期,研究优化资产负债久期配比,适当增加对能源、黄金等上游资产的配置,增加利率债等无风险资产,减少信用债、股权等高风险资产组合。

微观层面

一是重点关注中美贸易摩擦直接影响业务。中美贸易摩擦会直接影响银行外汇业务和国际贸易业务。为应对竞争,银行应坚决贯彻“提质增效”的转型发展理念,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自身竞争效率。对外汇业务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需要重点关注汇率波动风险,评估现有客户群在短期冲击下是否会派生出新业务需求(如套期保值);同时严密关注客户流动性状况,控制现有业务的信用风险。

二是保持对中美贸易摩擦涉及行业的持续关注,提前做好调整准备。中美贸易摩擦直接涉及的行业包括设备制造业、农业、化工、钢和铝等资源行业;受到间接影响的,则是以上行业的上下游行业,以及需要重要关注的房地产行业。银行应持续关注相关行业的信贷业务,定期审查相关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同时应密切关注相关行业的调整动向,适时调整银行的信贷投向。

三是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一般情况下,大型龙头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能够相对快速地调整销售市场。银行应关注这些企业在东南亚、中东地区等开拓新市场的情况,适时为其提供内保外贷、并购贷款等金融支持。另一方面,中国对美国终止减税的领域有农产品、无缝钢管、废铝等,集中在金属、农业、化工领域,这将给国内一些行业带来发展机会。银行应适当关注企业在扩产、研发等方面可能产生的金融需求。另外,顺应国家结构调整的要求,银行应严格控制对资源类高耗能产业和落后行业的信贷投放,积极寻找绿色行业、拥有自主科研能力的高端制造业,并将其作为未来信贷投放的重点。

国际业务的风险防范

商业银行应重点加强国际业务的信用风险、国别风险和合规风险的管理。

完善信用风险防范体系

银行要考虑传统信贷产品和贸易融资产品之间的迁移和影响,进一步细化国际业务投放和调控政策,如:制定分类授信策略,实行名单制管理和进行差异化定价;同时发挥贸易融资产品“小、快、灵”的特点,强调对企业经营情况的动态监测;还要从“展业三原则”入手,加强对客户需求的全方位调查。抓住贸易融资自偿性的核心,强化对套利交易的甄别,审慎介入高风险套利交易。

重视国别风险防控

国别风险在内涵上包括债务风险与投资风险,类别上可划分为主权风险和非主权风险。针对不同区域内的不同的风险特征,商业银行管理相关风险的重点也应灵活变化,制定差异化的管理政策。目前,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中小银行对国别风险缺乏控制手段。综合了解一个国家(地区)的国别风险,不仅需要关注该国(地区)的经济金融数据等硬信息,还需要通过在该国(地区)的经营,逐渐积累与该国(地区)相关的软信息。对于缺乏海外经营经验的中小银行,应通过与大型商业银行合作或搜集咨询研究数据,针对不同的融资方式,对客户的交易对手或者项目所在国的国别风险进行限额管控,以将总体业务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加强合规风险防控

合规风险可理解为银行经营活动偏离相关准则产生的风险。在境内端,银行应高度关注客户套利和跨境资本流出的需求;在境外端,应关注监管差异和文化差异,防范出现因违背东道国法律、监管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对依照东道国监管规章制定的内控要求要落到实处,避免在实际执行层面,因员工偏离内控要求而引发风险事件或监管处罚。管理合规风险需要银行管理者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并持续加强对国际业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海外经营可引入当地专业的法务合规人员);同时还应将反洗钱等合规控制要求内嵌到业务系统中,通过系统手段进行有效控制。

猜你喜欢

摩擦贸易银行
江西银行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摩擦电纱线耐磨性能大步提升
记忆银行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美中摩擦可能会破坏与气候变化做斗争
摩擦是个好帮手
贸易统计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