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基层农商银行发展
2018-12-06
基层农商银行对于农村金融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商业银行要抓住机遇,根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一、乡村振兴战略基本逻辑和内涵
1.实施乡村振兴的基本逻辑
(1) 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过渡的时期,“三农”发展对经济的发展有了更高质量的要求。 “三农”涉及到的范围广,情况复杂,农业生产成本高收益不佳。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生产没有完全实现机械化,在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加上农民的知识水平有限,农业在整个市场体系中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到目前为止,农村的经济处于一个越扶越贫的状态。政府虽然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来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在整个市场当中,市场机制的力量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来说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重要的还是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2)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出发,目前城乡差距仍然比较大,缩小城乡差距仍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经济的发展一直是国内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无论是资金、技术还是人才都大量地往城市地区聚集,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落后,大量的人口迁移到城市,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导致农村的资源、经济发展都处于劣势地位。国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缩小城乡差距,城乡统筹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乡差距,但是仍然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本,农村和城市的差距仍然很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的融合发展,转变政府职能,打破传统的二元制,试图通过市场调控来改善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差距。
(3)从中国自信的角度出发,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推动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很多城市已经看不到这种传统的乡土文化,这些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还存在于乡村中,乡村文化还保留着传统文化最原始的样子,质朴深沉,积淀着先辈们的思想精髓。农村的民歌、习俗、传统技艺等无一不蕴藏着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乡村振兴战略除了要振兴农村的经济发展,还要振兴乡村文化,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也是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的意义之一。
(4)从全球化竞争格局的角度出发,农村的农业竞争的实质还是关系到经济基础。我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农业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并不具备竞争优势,农业的周期性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在十九大报告当中,对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重要强调,必须要把我国人民的饭碗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合理优化配置资源,解决供给不足和供过于求的问题,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1]。
2.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根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实施进行,其中有这样几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1)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把农业产业的发展放在首位。通过建设现代化的农业体系,推动农村产业向现代化转变,提高农业创收,增加农民的收入为农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将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引向农村,推动农村农业的发展真正实现现代化。
(2)加快乡村功能完善。要实现城乡的融合发展,就要将城市与农村的发展规划实现统一、协调,推动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资金、技术、人才的相互流通,优化配置农村与城市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在这样一个融合的过程中,农村与城市结构布局将被打破并再次得到整合,这样一来,有利于城乡资源的合理分配,实现协调发展。在推动乡村经济振兴的同时,要注重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注重保护乡村原始的文化特色,加大农村传统文化建设的力度,最终形成经济与生态于一体的格局。
(3)加快农民富裕道路拓展。农民作为乡村的主人和建设者,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必须把农民的受益放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位置,立足于农民的需求与发展,改善农民的经济水平,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目前,受到农村经济某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加上农村产业质量还存在一些不足,所以中西部某些不发达的地区农民的收入不是很可观。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对于培育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基层农商银行发展策略
1.支持三大重点
(1)重点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村产业兴旺
a.支持现代农业“三化”发展。即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有机化和机械化应得到商业银行的大力扶持,从而推动农村产业的发展。其主要措施分为三个方面:一、大力推动土地的集中管理,实行土地流转制度,种植新型粮食,努力促进粮食生产的规模化;二、帮助农民培育优质种苗,利用天然的有机化肥生态种粮,让该地产品具有地理标志,促进粮食有机化的发展;三、推动建立农机合作社,使粮食生产转为专业化生产,大力改造种植技术,使用农业器具,推动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发展。
b.促进农村“三产”的集中产业链式发展。其主要为三个方面:一、促进粮食从生产到销售的产业链式发展,即集“种植、管理、存储、销售”为一体,大力支持较有声誉的加工基地和粮食产业园区以及粮食生产的大户和骨干企业的发展;二、连接粮食生产的各个环节,把重点摆在特色农业的发展上,例如经济作物、养殖等;三、推动农村“一村一品”模式化发展,加快园区和加工基地的建设,促进园区及加工的一体化发展;四、给予农村“三产”的集中产业链式发展一定的信贷扶持,尤其是农村电商的发展。
(2)重点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村生态宜居
a.推动农村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完善。通过农村道路建设、农田改造、土地整改、水利水电建设、村村通网建设等重点层面项目为主,推动乡村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b.促进美丽生态乡村的建设。推动乡村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破旧住宅翻修、历史文物村落保护、古民居修复等,大力支持有特色、生态宜居及可供游玩的生态乡村建设。
(3)重点支持农民增收,促进农民生活富裕
a.推动扩大农民经营性收入。可适当给予家庭农场、生产大户以及合作社一定的补助,通过此种方式,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进一步增加经营性收入。
b.推动扩大农民财产性收入。实行集体产权改革,给与农民土地产权证并在公用土地方面采取补偿手段,促进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和农村生产资料抵押制度,扩大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c.推动扩大农民的兼职性收入。鼓励发展乡村旅游、水果采摘业、观光农业等产业;支持农民提供传统乡村特色服务;并支持农民到个体经营体兼职,增加收入。
d.推动农村的消费模式。鼓励农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不应以存储为主,而需进行消费,重点关注农民的消费需求,鼓励农民购房、购车,提高农村生活水平[2]。
2.完善网络服务平台
(1)开设线上“三农”服务网点,为农民提供高效服务。通过此网络服务平台的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能够适应农村的网上支付模式和手机智能终端等;而此款服务软件需要适应农民的携带和使用,要尽量满足小型便携、运行快速高效、功能简单,同时也要满足各种服务需求,提高其简洁性、通俗易上手。
(2)建立互动式沟通模式,这是服务的主要关注点。一方面能够在了解客户对此服务的评价与反馈的基础上,及时对提供的金融服务进行改善、调整和提高;另一方面,建立此种模式能够让客户自主选择自己想要的服务及功能,满足部分客户想要的高效服务,减少办理服务的繁琐步骤。
(3)完善业务流程结构,这是促进服务效率提高的重要道路。依据“三农”客户的特征及业务需求,商业银行需要优化业务流程结构,将抵押带贷款手续简单化,从而提高服务效率,节约“三农”客户的时间。另外,也可利用现代的大数据及网络申请等方式,开放线上融资服务,方便“三农”客户不能及时到达该地营业点,实行自助贷款。
(4)扩大线上服务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多的综合性服务。想要发展综合性服务,可根据线上融资服务,并利用自身的大数据服务,建立并完善线上融资平台,为“三农”客户提供更便捷的融资服务。除此以外,还可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为“三农”客户提供市场信息、财务统计、公司管理、培训员工等各类服务,满足客户更多的需求。
3.创新各类产品和服务
(1)优化相关信贷政策,对接乡村振兴战略
在“三农”客户的地区、资源、产业及管理等差异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结合地区、资源等差异,制定不同的贷款发展策略、客户评价、担保人及贷款管理等,以满足实际和客户需求为目的,制定促进乡村发展的政策。
(2)加强产品精准创新,批量推出通用产品
商业银行应推出完善农村基础贷款建设、生态乡村贷款等通用产品。诸如此类标准化、模式化的通用产品,应为商业银行的重点发展对象,从而推进乡村的产品精品化、创新化和标准化,提高乡村服务水平。
(3)优化信贷基本要素,推出特色化产品
根据不同的区域、行业和客户,商业银行应推出不同的产品。并在此基础上,完善贷款服务的各类要素,例如贷款用途、贷款额度和期限、还款方式等,进一步提高农村贷款服务水平,稳定“三农”客户流量。比如,商业银行可根据客户项目的进程来规定还款期限,提供客户更贴心的服务[3]。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为了响应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以农村产业振兴为主,从农村兴旺产业的发展、美丽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提高农村生活水平三个方面出发,促进农村现代化发展;二、利用现代社会的大数据技术,建立“三农”融资服务平台,提高线上服务效率;三、倚靠线上通道和产品创新,制定适合“三农”客户的金融服务产品,进一步推动农村消费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