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马路上的公平正义看得见
2018-12-06南辰
文 南辰
两年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保障执法质量和执法公信力不断提高,全面建设法治公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执法活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
近年来,公安部交管局出台多项举措,从抓好执法记录仪的使用和管理,到规范交警执法互联网直播,再到加强交警执勤执法安全防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组合拳发力,规范执法行为,让执法过程可视化、可互动、可监督,受到各方肯定。
规范执法是执法必严的信任基石。尤其是在当下的移动互联时代,交警在马路上公开执法的过程,无时无刻不在群众双眼的监督下,更有可能被无处不在的手机摄像头全程摄录、上网。如果不能很好地实现执法队伍专业化、执法行为标准化、执法管理系统化、执法流程信息化,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瑕疵就容易被放大,引发“网络舆情滚雪球”导致的信任危机。
规范执法,核心要义是执法行为标准化。从面对违法司机的一个标准敬礼,到规范、大气的执法用语,再到熟练、准确陈述处罚依据,依法适用警械等,看似简单的执法流程,实际上体现了法规的刚性、执法的严肃性和程序的严谨性。单兵素质一定要过硬。
规范执法,还需要有执法记录仪全程监督,这种监督取证既是一种针对违法司机的震慑,也是一种对交警执法行为的监督,更是对双方合法权益的保护。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充分证明,关键时刻、关键证据都离不开执法取证的视频。因此,继续巩固交警执法可视化取证非常有必要,实现执法视频与指挥中心即时传送非常有必要。
从某种角度上说,交警规范执法也是马路上带有互动效果的普法公开课。笔者注意到,近年来,通过规范的网络执法直播,有的地方出现了执法语言幽默的“网红交警”,大量网民点赞、跟帖留言,深入人心地进行了交通法规的宣传;不少地方涌现出交警“教科书式执法”的案例,交警规范的执法流程、严谨的执法用语、良好的社会反响充分证明了规范执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据统计,2016年,公安部交管局组织全国交警将网络直播引入执法活动,两年多来,全国各地交管部门组织开展网络直播近7600场,观看人数超过3亿人次。这组数据充分证明了“互联网+规范执法”产生的普法红利,下一步,需要继续扩大普法战果。
规范执法,难就难在一线交警总会遇到各种难缠的执法对象。有的撒泼打滚甚至脱衣服,有的发飙胡闹口出狂言,还有的仰仗特权蛮横反诬。遇到这种情况,一线执法人员要牢记法规程序的约束,不负法律赋予的执法权,不背离执法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胸中有这种大局观、执法观,执法过程做到冷静规范,是非曲直自然会有公论。只要执法过程取证到位,群众和舆论的眼睛自然是雪亮的。
规范执法也不仅仅体现在现场执法领域。在非现场执法领域,同样需要大力规范。例如,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此前发布的通报,北京市交管部门将不再强制驾驶人使用牡丹交通卡,并将尽快升级自助终端机,并积极拓展代收银行。这个事例反映出,规范执法的理念不但需要一线交警落实,还要贯穿于全部执法流程设置,不能留下任何死角。
交警作为马路上的执法者,大盖帽上的神圣警徽代表着法律的公平正义,担负着群众沉甸甸的正义期许。无论是保马路平安通畅,抑或是护百姓出行平安,都需要在规范执法方面交出令百姓满意的答卷,让公平正义在马路上就能看得见。从这个角度看,深化规范执法的改革没有终点,仍需加把劲、添把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