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线阻在柴油车低温冷启动中的重要性
2018-12-06陈东
陈 东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上海 200438)
柴油发动机在冬季比汽油机更难起动,并且柴油机对低温拖动转速要求更高,有时为了提高拖动转速,通常提升蓄电池容量或者提升起动机功率,这样不仅增加了大量的成本,并且在有些情况下,整车布置空间有限,无法增加。但是很少有人想到去改善线阻。本文基于上汽商用车皮卡T60配VM2.8T的柴油发动机进行了冷启动,并且对线束进行了优化,进行了冷启动试验对比。
1 内阻对起动机性能的影响
在起动机图纸中的性能曲线中,通常会标注这张曲线的输入条件,例如12 V,10 mΩ。当输入条件发生变化时,起动机的最大功率会受到影响,例如VM2.8L配的2.5 kW起动机,是基于12 V 6.7 mΩ条件的,如果内阻增加,功率将会下降,损失的功率消耗在了线阻上,功率下降导致拖动转速低,反之如果内阻降低,功率会提升,拖动转速会提高。总内阻的构成为:蓄电池内阻+线束线阻。一般选定容量之后,蓄电池内阻就确定了,在不提升容量的情况下,内阻无法提升。
2 线阻分析
在起动回路的线束系统中,负极搭铁线一般有两种走法:一种是蓄电池负极到车身负极,车身到发动机或变速器搭铁,称之为走法1;另外一种是蓄电池到车身,蓄电池到发动机搭铁,称之为走法2。
2.1 走法1内阻分析
走法1线束走向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走法1线束走向示意图
线阻理论计算:车辆采用的起动回路导线为25 mm2的线,常温线阻为0.743 mΩ/m。
1)起动机正极回路阻值:0.743 mΩ×0.870 m+接触电阻=0.746 mΩ。
2)发动机搭铁回路阻值:0.743 mΩ×0.605 m+接触电阻=0.549 mΩ。
3)蓄电池搭铁回路阻值:0.743 mΩ×0.260 m+接触电阻=0.293 mΩ。
4)总线阻=起动机正极回路阻值+发动机搭铁回路阻值+蓄电池搭铁回路阻值+车身内阻=2.128 mΩ。
注:接触电阻按一个接触点0.05 mΩ,车身内阻:0.54 mΩ。
2.2 走法1内阻实测
在实车上,进行了低温冷启动,通过采集电压电流,采用大电流方法进行了线阻的实测,测试结果如下:①起动机正极回路阻值:0.83 mΩ;②发动机搭铁回路阻值:0.72 mΩ;③蓄电池搭铁回路阻值:0.78 mΩ;④车身内阻:0.54 mΩ;⑤总线阻=2.87 mΩ。
实测与理论相差0.742 mΩ,差异出现在测量误差及接触电阻,理论计算的接触电阻为理论值,实际接触电阻比理论大。在低温情况下,线阻率下降,这种差距还会放大。
2.3 走法2线阻分析
走法2:负极回路线束走向是蓄电池到车身,蓄电池到发动机搭铁,如图2所示。
图2 走法2线束走向示意图
走法2的优势:起动回路中,省去车身的搭铁电阻,减少2个接触点,并且可以省去发动机搭铁线。缺点:在某些车型中,总的线束长度可能会增加,例如本车型增加了0.52 m。
线阻理论计算:①起动机正极回路阻值:0.743 mΩ×0.870 m+接触电阻=0.746 mΩ;②发动机搭铁回路阻值:0.743 mΩ×1.358 m+接触电阻=1.109 mΩ;③线阻总阻值=1.855 mΩ。
2.4 走法2线阻实测
采用与走法1实测同样方法,进行线阻测量。测试结果如下:①起动机正极回路阻值:0.6 mΩ;②发动机搭铁回路阻值:0.96 mΩ;③线阻总阻值:1.56 mΩ。
2.5 线束走法1和走法2线阻实测对比
通过对同一台车,对前后更换不同走法的线束进行了-25℃低温测试,走法1前后进行了2次,走法2进行了3次试验,通过计算线阻,汇总结果见表1。
表1 线束走法1和走法2线阻实测对比
计算更换线束前后线阻平均值,走法2的总线阻实测可以降低1.17mΩ。相对于起动机功率进行了提升。
2.6 线束走法1和线束走法2冷启动效果对比
线束走法2相对于线束走法1在线阻上有了提升,降低了起动回路的线阻,对低温起动时拖动转速有了相应提高。
选取点火前的拖动转速进行对比 (图3),线束走法1三次平均拖动转速105.3 r/min,线束走法2三次平均拖动转速为110.3 r/min,相对线束走法1平均拖动转速提升了5 r/min,在柴油机冷启动中提升了5 r/min,对起动成功有很大的帮助。
图3 线束走法1和走法2低温起动转速对比
2.7 线束走法2的成本分析
以笔者所研究的这款车型为例,线束走法2相对于走法1,线束长度增加了0.52 m,单件成本预估增加9元。采用9元的代价提升低温5 r/min转速,笔者认为很有意义。在某些车型中,可能线束长度不需要增加,线阻可以降得更低,成本也无需增加。
3 结论
本文通过不同走线方法的线阻实际测试,以及在低温冷启动中的应用情况的对比,采用方式2,可以降低起动回路的线阻,提升点火前的拖动转速。拖动转速提高,更加有利于点火的成功。笔者建议在起动回路中采用方式2的走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