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陇东报》全媒之变:从相“加”迈向相“融”

2018-12-06黄天洲禄永峰

中国记者 2018年11期
关键词:庆阳陇东融合

□ 文/黄天洲 禄永峰

内容提要 近年来,陇东报社先后创办了庆阳网、“陇东报”和“掌中庆阳”微信公众平台、“庆阳声音”微博、掌中庆阳手机新闻客户端(APP)、陇东报户外阅报屏等新媒体,由传统单一的纸媒向多元化的全媒体转变,呈现出传统纸媒与新媒体不断融合发展并向纵深推进的新格局。

一、坚定发展移动媒体,努力打造全媒体传播平台

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传播载体大行其道。为此,陇东报社积极顺应这一传播格局转变大势,努力把移动传播的各种手段为我所用,积极打造自己的移动传播矩阵。四年来,先后建设开办了掌中庆阳新闻客户端、陇东报微信公众平台、掌中庆阳微信公众平台、庆阳声音新浪微博,陇东报的“两微一端”,已经成为庆阳市目前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主流移动媒体,初步构建起本土现代移动传播新格局。其中掌中庆阳新闻客户端功能比较完备,信息容量大、快捷权威,方便易用,图文直播和视频流直播已经成为特色品牌。

在打造全媒体传播平台过程中,陇东报社以互联网思维和融合思维为引领,充分发挥传统报纸、网站的专业采编优势、信息资源优势、媒体品牌优势,强化用户意识,优化使用体验,努力实现精准推送,最大限度吸引用户。目前,以“报、网、端、微、屏”为载体,以“文、图、音、视”为生产内容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初步构建。

媒体立身,内容为王。作为本地主流媒体,陇东报社的移动新闻生产,切实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奋力打造与主流媒体品格和气质相一致的移动新闻精品。一是恪守新闻真实性原则,守护好准确、权威、专业的“金字招牌”,把准方向、把好导向,为用户提供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二是创新内容表达、丰富呈现形式,推出各种样式和形态的移动新闻产品。先后推出了掌中庆阳客户端电子号外、重大活动H5海报、移动端直播新闻等特色新闻部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给本土优秀文学作品配上视频和朗诵音频,就形成了本土视听文学栏目“一点庆阳”;在报纸上用“二维码+标题”的形式,就把音频视频展示在报纸上;把新媒矩阵中的用户留言精心整理,就形成了报纸上的“微粉热帖”栏目。类似这些栏目和作品,贯通新媒、纸媒、网站,尽展融合魅力。三是抢占第一时间、第一落点,即时采集、即时推送,快速做出反应、迅速送达用户,在传播中抢得先 机。

2015年,为拓展党报和主流声音的覆盖面,陇东报社以电子阅报屏为终端载体,推进党报覆盖工程。陇东报电子阅报屏是集新闻资讯发布、视频播放(直播)、信息交流、舆情引导、报纸阅读、公益宣传、民生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媒体发布平台。电子阅报屏与陇东报移动传播矩阵整体联动,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是进一步增强传播效应,打通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载体。目前,电子阅报屏已经开设了权威发布、热点新闻、便民服务、文化民俗等8个栏目,采用统一后台管理、点对点即时传输模式,积极抢占舆论“制高点”。

二、建好“中央厨房”,抓住媒体融合发展龙头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中央厨房”是标配、是龙头工程。在融媒体采编发网络中,“中央厨房”既是硬件基础和技术平台,也是大脑和神经中枢。陇东报社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抓好“中央厨房”建设:

一是搭建技术支撑体系。中央厨房首先要有一个技术系统,需要打好底层技术基础,配好硬件设施,为采编发网络稳定运行提供可靠技术保障。2015年,陇东报社把原来仅为报纸服务的新闻采编系统升级改造,搭建起全媒体生产系统,使纸媒、新媒的采集、编辑、发布都在一个系统内完成,记者采集的素材进入统一平台,加工后进入中央稿库,供各平台分别选用。这一系统为“一次采集,多元化发布”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是再造采编发流程。重构采编发网络、再造采编发流程,是媒体深度融合最需要突破的难点。2014年以来,陇东报先后三次对采编发流程做出调整,由先前的以纸媒为核心的采编合一,调整为采编相对分离。采集职能部门,由单一向纸媒供稿,转变为面向新媒、纸媒采集,通过扁平化的“记者——主任——值班总编”三级审稿制度,把稿件提交到中央稿库,由纸媒编辑部和新媒体部选用推送发布。采集内容包括文、图、音视频,记者全媒化、产品全媒化的特点日益显现。业务考核制度也由原来的新媒、纸媒分别进行,改为一套制度考到底,进一步推动了媒体融合。

□ 上图为陇东报全媒体记者采访现场。

□ 下图为陇东报全媒体“两会”报道团队合影。

三是制度保障采编联动。用好“中央厨房”,更重要的是形成一套新的运行机制。陇东报社以每日编前会制度为抓手,统筹日常全媒体采编发工作。在每天的编前会上,在值班总编统筹调度下,既有报纸编辑,也有网站及新媒体当班人员参加,采集部门值班主任负责当日自采稿情况汇报,形成了采编联动平台,与采编发系统无缝衔接,确保了日常采编发工作高效有序开展。为了提升采编发工作质量和效率,陇东报社还建立了周采编例会和月采编例会,对本周本月采编发工作做出策划,巩固了采编联动平台的作用发挥。

三、用好移动传播新技术,不断增强媒体融合发展本领

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必须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用最好、最新的技术提升采编能力,拓宽传播领域。目前,陇东报社在媒体融合进程中,能够运用4G传输、流媒体传输、移动直播、无人机采集、全景拍摄、H5等技术,获取充足信息,信息传播的效率和稳定性正稳步提升,信息呈现的质量和冲击力增强。掌中庆阳客户端中的图文+流媒体直播,已经成为本地新媒体传播的特色品牌;新上线的“VR庆阳”栏目,成为用户从全景角度沉浸式感受庆阳特色景观的一个窗口。

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为一体、合而为一,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陇东报社走出了一条探索之路,目前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方面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大力培养融媒体人才。媒体融合,关键在人。在近三年的探索中,陇东报社深受人才制约之苦。融合之初,因为在报纸之外又创办了网站和“两微一端”,工作量激增,人员首先从数量上都难以满足。虽然以招聘的形式解决了数量问题,但随着融合的加深,人员融合本领不足的短板又凸显出来。目前,会使“十八般兵器”的全媒人才还属于“特种兵”,很能干但数量少,远不能满足融合发展需要,亟须加快全员融合转型。具体说,内容生产上缺既会新媒体又懂传统媒体采编的全媒体人才,运营上缺深谙新媒体传播规律的人才,经营上缺会以互联网思维经营媒体的人。目前,陇东报社通过专题培训、实战演练、业务研讨、观摩交流等方式,持续加大现有人员培训力度,重点引导现有人员向全媒记者、全媒编辑、全媒管理人才转型,在观念和技能方面有大的提升,以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二是提高融媒体技术能力。媒体融合,离不开技术支撑。目前,陇东报运用各项现有新技术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流直播、H5制作、视频制作、vr技术等,由于受设备、人员素质的制约,灵活高效运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新技术研发方面,更是缺乏。服务内容生产,丰富媒体功能的技术问题,制约着陇东报媒体融合向更深层次发展。

三是建立科学的机制。用好“中央厨房”,要靠运行机制来保障。目前的新的采编发流程和相关制度能够使“中央厨房”正常运行,但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深入,一些机制还要调整优化。比如视频内容的生产制作,虽然新组建了专门的部门,但由于人力有限,在完成自己策划选题的同时,还要承担各方面的视频制作任务,有些力不从心,需要其他采集部门有共同爱好和长处的人员参与,但他们还要承担各自的日常工作。长此以往,两方面的工作都有受损风险。类似问题都要通过调整机制来解决。

(作者单位:《陇东报》)

猜你喜欢

庆阳陇东融合
陇东能源大数据中心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融合菜
Our Best Friend
燕昱 庆阳北石窟 油画作品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庆阳香包:一针一线皆故事
甘肃庆阳西峰区:吃上“产业饭”摘掉“贫困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