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经济转型模式思考

2018-12-05傅兰

市场周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太仓经济转型模式

傅兰

摘 要: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必须在国际化环境下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型,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因此,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一带一路”的相关内容,才能从容地迎接和面对“一带一路”倡议下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围绕“一带一路”思路,分析本市经济转型模式中取得的初步成效及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一带一路”;经济转型;模式;太仓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11-0078-02

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被称为经济转型,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除了一般理解商的经济的转型,还包括人民生活方式、社会文化形态、政治、文明以及法律法规的转型等。国家通过经济的转型,促进本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当今世界上大概有30多个国家正在进行经济转型,处于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我国,经济转型模式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如何加快我国经济转型的发展,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目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小城镇的在转型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威胁和挑战,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才能从容地迎接和面对“一带一路”倡议下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 太仓经济发展现状及转型初见的成效

(一)太仓经济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太仓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质效提升等运行特点。2014年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5.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84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556.68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469.81亿元,增长9.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0523元,增长8.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3.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1%。但相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新形势,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与稳定性还有待观察,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仍存在诸多瓶颈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 农业资源后续乏力

一是粮食种植空间受限,种植面积萎缩。随着苏州“四个百万亩”落地上图工作的开展,太仓市基本农田的位置、面积、形状等基本信息进一步明晰,粮食种植面积呈现萎缩。2014年,太仓市水稻种植面积下降2.01万亩,下跌8.8%;今年小麦播种面积16.94万亩,比上年减少6100亩。小麦、水稻种植面积的减少,直接导致谷物产值的下跌。二是受环境整顿的影响,太仓市规模养殖户出现搬迁关闭现象较多,数量明显下降。三是禁止大面积海洋捕捞以及捕捞成本的持续增加,太仓市海洋渔业出现明显萎缩,导致太仓市的渔业产值增速明显放缓。

2. 工业增长后劲不足

一是规模企业数量减少。目前太仓市规模工业企业共有1137家,比去年年底1165家企业,净减少了28家企业。其中由于规模小退出的企业为109家,新进的企业81家。2015年1—6月,这81家企业总产值为32.90亿元,户均约 0.41 亿元,小于全市规模企业0.88亿元的平均产值水平,规模有限,对于全市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下半年从各镇区反馈的情况来看,基本上也没有较大型的企业能纳入规模企业中,所以新增企业对于太仓市规模工业增长支撑不够。二是重点行业增长乏力。占全市工业比重较大的纺织、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增速相对较低,同比出现回落;倡议性新兴产业虽然实现了增长,但增速比全市规模工业平均平水低1.0个百分点。

3. 固定资产投资下滑严重

上半年,太仓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5.66亿元,同比下降16.9%,比同期减少了20.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121.04亿元,下降14.4%,比同期下降了27.6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94.61亿元,下降19.9%。工业投资中,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10.83亿元,同比降低40.6%,低于工业投资增速26.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8.9%,比同期降低了4.0个百分点。投资萎缩,将影响到太仓市后期经济增长的潜力。

4. 服务业不确定因素较多

一是太仓市公路、水路运输总周转量月度变化较大。受6月份公路、水路周转量环比下滑影响,上半年公路、水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速分别为0.8%和6.0%,比1-5月累计分别下降8.3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且由于上年对年度周转量数据进行过调整,未来半年增速情况仍不可预期。二是其他部分行业增长难度大,如今年上半年全市商贸流通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同比增长均明显放缓,电信市场增长乏力,预计下阶段增长基础仍然不稳。

5. 进出口、外资不容乐观

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61.8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7%,其中出口31.08亿美元,增长8.0%;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下滑16.2个和0.8个百分点。全市注册外资3.6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4%,实际利用外资2.03亿美元,下降22.0%。

(二)转型初见的成效

“一带一路”建设为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也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以太仓为例主要有以下五个层面:

1. 对市场具有助推作用

太仓市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通过一系列的行动,努力挖掘海上的潜在市场。以纪念郑和下西洋610周年暨庆祝2015中国航海日为契机,搭建“郑和文化”为特色的文化经贸交流为平台,邀请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賓、南非、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80多个侨团,150余名华侨、华商以及国内外知名郑和研究专家学者2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为海上市场的形成推波助澜。

2. 挖掘整合集装箱航线优势

根据交通部与江苏省政府关于港口区域发展一体化改革和加强港口集装箱航线资源整合的部署要求,太仓港加强与省内沿江港口合作力度,“南京港—太仓—日本”集装箱航线的开通,正是太仓港在集装箱航线资源整合方面取得的率先突破。这条航线将“太仓港—日本”近洋航线上延至南京,为南京港提供至日本关东、关西的直达海运服务,正是太仓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一个缩影。预计在3—5年内,逐步打开并形成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的新格局,建成内贸转运枢纽、近洋直达集散中心和远洋中转基地。

3. 加强新时期中德合作

太仓,是名副其实的“德企之乡”,一共有200多家德国企业。2015年6月,一个主题为“谋创新、求共赢,开放合作、和谐包容”的“一带一路”与新时期中德合作对话会在太仓召开。受德资企业的影响,新区内民企纷纷加强经营管理、加大研发力度、强化人才培养,很多企业在“移植德企模式”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4. 扶持本土企业走出去

太仓市发布的《关于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规划的实施方案》明确表示,要引导和鼓励纺织、食品、化工、机械等太仓传统优势行业开展境外和国际产能合作,构建跨国产业链合作机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探索以资源、工程、融资捆绑方式开展境外投资合作。

二、 经济转型的切入点

(一)建立淘汰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

太仓市政府应该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产品的资金投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产业。以此来更好地刺激企业加快提升产业升级和产品的创新性。指导企业完成从落后产业向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过渡。另一方面,也要为那些从落后产能中转移出来的资金寻找到更好的投资领域,引导资金更好地投入高科技企业中去。从资金上对落后产业、污染性产业进行控制,逐渐达到将这批企业推出市场的目的。

(二)加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调整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太仓地区必须强化“内驱外引”的概念。对内主要是强化本地区的重大项目的建设,着重新兴产业的形成。从资金流向方面,着重加强以创新型企业,服务型等新型产业的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大奖励机制,促使重大项目的建成,以此来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强调科技创新,认识到推动经济发展的内驱力就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搭建科技创新的平台,注重对技术性人才和高端人才的培养,为经济转型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一带一路”倡议要求积极与周边国家合作,太仓又有“德企之乡”的美誉,因此要利用与德国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加强和提升区域经济。

(三)发展产业集群,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目前,太仓地区的产业结构的特点主要归纳为:工业企业占比还是比较大,附加值相对来说比较低,太仓经济的发展仍比较依赖工业企业,对于服务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虽有扶持政策,但发展相对来说比较慢,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导致品牌竞争力比较差。政府应该意识到本地区的企业缺乏技术创新与品牌意识,不利于新型产业的发展,下一阶段更应该着力于打造品牌,积极研发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拥有自己的核心产权,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四)统筹农业发展,克服转型阵痛

一方面,要继续保持推进力度,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已经取得的工作成果。另一方面,要抓住环境倒逼的机遇,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要通过加快技术创新,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加快农业两区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努力拓宽流通渠道,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提高商品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五)助推生产要素的配置

如何能促进企业“走出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是依托网络营销大背景,通过互联网跨地区跨国进行商务活动;二是限制高危企业的投资资金,将这些资金用于高新企业的制造;三是收购关键资源;四是开展跨境并购;五是与外企建立联盟。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太仓要利用区域优势,加强与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合作,政府也要为走出去提供政策支持。

古有“丝绸之路”,今有“一带一路”。太仓地区要完成经济模式的转变,必须先从根本上转变对“一带一路”的认识,从内部的经济结构的调整到外部与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都能响应“一带一路”的发展倡议。为推进沿线区域的经贸合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机会,同时也加快推进各地自身改革和机制建设,对营造开放、稳定、透明的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能否真正深入顺利地贯彻实施,关键是我们中国的经济能否实现转型升级,关键是我国是否能够引领推动形成合作共赢的合作关系。随着经济转型和对外合作的不断深化,太仓市必将呈现出更加灿烂多彩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太仓市统计局.太仓市统计年鉴2012、2013、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任佳,王清华,杨思灵.构建新南方丝绸之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J].云南社会科学,2014(3):141-142.

[3]李强.努力做好“一带一路”建设大文章[J].大陆桥视野,2014(13):34-35.

[4]朱顯平,邹向阳.中国—中亚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构想来源[J].东北亚论坛,2014(5).

猜你喜欢

太仓经济转型模式
“我为太仓写首诗”全国现代诗创作大赛获奖名单
我的第二故乡
巧用一条线解决一类题
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永续债券探析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用一座太仓替你还债(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