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人工厂剩余价值源泉与资本的道德理论研析

2018-12-05张霄

法制与社会 2018年24期

张霄

摘要 实践是理论之源,在非公有制经济大量客观存在,我国包括私有制在内多种所有制共存的社会制度实践取得巨大成功的背号下,进一步丰富发展剩余价值理论,厘清剥削实质,从理论上阐释剥削问题的纠结和困惑,为工匠精神主人翁意识价值观完善理论基础。资本是生产工具的前身,就像蝌蚪与青蛙,所以资本就等同于是生产力三要素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资本是生产力范畴的因素,剥削是生产关系范畴的问题,因此应该给资本以道德上的肯定。

关键词 剩余价值 剥削 可变资本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8.349

劳动最美最光荣是中国人传统美德,在劳资关系普遍存在的背景下,剥削问题是埋在人们心底的心结,这种纠结和包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从理论上厘清剥削实质,为工匠精神主人翁精神价值观完善理论基础很有必要。哲学、价值观的争论都不是虚无的、苍白的、无聊的生活点缀,最终这些无形的思想都将物化成有形的法律、法规、社会制度,进而影响国家的发展方向。如果我们的媒体上教科书里只是单向的对资本进行谴责和批判,孩子们长大后的将来就有可能对资本采取一些严厉极端的措施。资本在社会发展及剩余价值创造中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在理论上没有得到肯定,無人工厂概念的出世丰富和拓展了剩余价值源泉的理论空间,对传统经典剩余价值理论提出了应该与时俱进的新要求,无人工厂创造了剩余价值的客观经济现象,启示了我们要对剩余价值理论进行发展性的诠释和补充。

一、无人r/--剩余价值创造源泉的理论启示

我们在享受人工智能科技蓬勃发展带来繁荣的同时,‘呒人工厂”概念的出世丰富和拓展了剩余价值源泉的理论空间。传统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劳动力是剩余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无人工厂”没有了劳动力的存在也创造出剩余价值,理论上需要合理的解释,“无人工厂”突破了“起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学说的解释范围和能力。传统“超额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即使机器使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从1小时缩短为1秒,也不承认生产工具对剩余价值创造的贡献和作用,但是当生产工具的作用突破了临界点,劳动力成为了零,必要劳动时间不是缩短而是根本就没有了,没有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没有了与之相对应的剩余劳动时间,“超额剩余价值”观点就无法解释实际客观存在的无人工厂经济现象,生产力的发展给了我们新的理论启示。

“无人工厂”概念可不可以作为我们分析剩余价值源泉的依据,答案是完全可以。虽然目前纯粹没有一个工人的无人工厂距离我们还有一段时间,但是不久的将来这种无人工厂一定存在。就是目前我们建立一个很小的没有一个生产工人的无人工厂作样本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比如建立一个无人的香油生产小型工厂。所以“无人工厂”的概念并不是虚构而是一种存在,完全可以作为我们分析的基础。传统剩余价值理论把劳动力形式的资本定义为可变资本,但是“无人工厂”劳动力形式的可变资本不存在,可是真金白银的剩余价值照样产生和存在,有剩余价值产生就必然有创造剩余价值的源泉,这就像有河流就必然有水源一样。无人工厂证明,没有劳动力的存在,其他资本依然创造出了剩余价值,按照理论逻辑,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创造的,无人工厂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一定还有另外的可变资本存在,否则剩余价值理论和价值增值规律就变得无法解释。另外的可变资本是谁?是一个还是多个?原理是什么?

二、生产工具资本是创造剩余价值的另一个可变资本

工厂全部资本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形态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按是否增值可划分为: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按职能形态可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按中国现代会计准则可划分为: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本文根据研究需要和企业目前会计准则按《企业资产负债表》划分资本形态,工厂全部资本按一定比例以四种形式存在:一是劳动力形式资本;劳动力资本在《企业资产负债表》“流动资产”中以“直接工资”成本科目直接列入产品成品细账科目。二是生产工具形式资本;生产工具资本是指在《企业资产负债表》“非流动资产”中以机器设备和工具形态在固定资产科目反映的资本形式。三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中除劳动力形式资本以外的其他流动资产形式的资本。四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中除生产工具形式资本以外的其他非流动资产形式的资本。无人工厂依然创造出了剩余价值,证明有另一个和劳动力形式资本性质、作用完全相同的可以增值的可变资本存在,上述其它三种资本形式谁具有和劳动力资本完全相同的性质和作用谁就是可变资本。分析其他三种资本形式,只有第二种生产工具资本具有和劳动力资本完全相同的性质,实际生产过程中,生产工具的作用就是生产线上的工人丙,生产工具资本就是创造剩余价值的另一个可变资本。一是资本性质特征相同,生产工具资本性质特征和劳动力资本性质特征完全相同,生产工具既具有价值又具有使用价值;生产工具的使用价值创造了新商品和新价值;生产工具资本具备使用价值是变量,生产工具既值是常量的特征;生产工具使用价值可以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折旧是工具的必要劳动时间,延长的时间就是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人类制造的生产工具可以使用人类制造的其他生产工具,可以和其他生产工具相结合,生产工具使用价值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新商品和新价值,这个新价值既包括生产工具价值的等价,用来补偿生产工具的价值,还包含超过生产工具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二是剩余价值的创造过程和原理相同,生产工具的价值是一个定量就是它的购买价格或者制造成本,有一定的数量如100万元,但是生产工具的使用价值是一个变量,每天可以使用8小时,也可以每天使用24小时,生产工具使用价值的变量性质使生产工具具备了创造增值价值即剩余价值的可能性,如机器每天开动8小时,4小时是必要劳动时间,其余4小时是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工具的使用价值和劳动力使用价值一样是一个变量。三是价值的补偿形式相同,资本家一次性预付资本购买生产工具价值,预付的是一个定量,假设生产工具使用寿命10年,生产工具价值在10年中以折旧的形式从新产品价值中逐步得到补偿。除劳动力形式资本和生产工具形式资本以外的其他资本形式;它们的使用价值不具有变量性质,不可以区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价值补偿形式是转移,因为不具有和劳动力相同的资本性质,所以是不变资本。

综上所述,把以生产工具形式存在的资本定义为可变资本范畴表明资本可以创造剩余价值,这与传统剩余价值理论劳动力是创造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的观点有了发展。剩余价值理论因此可以进一步丰富为:劳动力资本和生产工具资本是可变资本,其他资本都是不变资本,商品价值公式修改为:W=C+VI+V2+M:V1是劳动力可变资本,V2是生产工具可变资本。

三、传统经典剩余价值理论完全正确应继承发扬

无人工厂剩余价值源泉的理论阐释是对传统经典剩余价值理论的继承和补充,传统经典剩余价值理论的正确性及理论基础地位是毫无疑问的,传统经典剩余价值理论要点一是“劳动”是剩余价值源泉,二是劳动是“唯一”源泉,无人工厂剩余价值源泉现象并没有否认这两点;以人工智能诞生为标志,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进化出了“劳动”的能力和“劳動力”的属性,资本进化出人类劳动替代品的能力,如机器人,以前是机器资本放大了人的使用价值,今天机器资本替代了人的使用价值,“劳动”是剩余价值“唯一”源泉的正确性没有改变,但是人类不再是“劳动”的唯一来源,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劳动的源泉是劳动力和资本两个源泉,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马克思“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科技创新和发展赋予了资本新的性质,为生产关系注入新的内容,所以,论证了资本是创造剩余价值源泉并没有否定传统剩余价值理论,“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理论的正确性没有任何改变,人和人的劳动永远是财富创造的总源头,没有人和人的劳动就没有人工智能机器人,资本也就发展不到离开人独立劳动、独立创造剩余价值的程度,虽然人的劳动创造不再体现在每一条生产线上,但是剩余价值创造的源头仍然是人。

四、资本是生产力构成要素应给予道德上的肯定

生产力三大构成要素:劳动力、生产工具、生产对象,人们习惯性的普遍认为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就代表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可见生产工具在生产力要素中的地位。生产工具是资本购买或制造的,资本是生产工具的前身,就像蝌蚪变成青蛙,消灭蝌蚪就等同于消灭青蛙,没有蝌蚪就没有青蛙,没有资本就没有工业化意义下的生产工具,所以生产工具可以和资本划等号。发展生产力始终是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按逻辑推理资本是构成生产力的关键因素,所以否定资本就是否定生产力,肯定生产力同时就意味着肯定了资本。资本是生产力构成要素,剥削是生产关系范畴的问题,消灭剥削是消灭生产关系中的严重不公平问题,不能把消灭剥削和消灭资本划等号。分析剥削产生的原因,要从生产关系领域中找,不能从生产力要素中找原因,是利益分配环节存在严重的不公平导致剥削问题的出现,改变资本的所有制形式是改变生产关系的有关内容,消灭剥削不能消灭生产力里的任何要素,包括不能消灭资本。劳动力和资本的结合可以使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巨大幅度提升,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与劳动力的结合不仅是社会进步的结果,也是社会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资本与工人双方是男女结婚般的合作关系,只有双方的结合才使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大幅提升,双方的结合是1+1大于2的关系,没有资本的存在劳动力就失去了市场经济意义上的使用价值,双方任何一方的缺失社会前景都是无法想象的,应该认识和肯定资本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结语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灵魂和核心思想最准确最精辟的诠释和实践,“为人民谋幸福”是一切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任何断章取义背离“为人民谋幸福”宗旨的教条主义理论都是不可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党的领导,新中国近70年探索出的正确道路和制度是比物质财产更珍贵的思想财富,我们有几十年就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超过日本、德国、英国三个国家之和的伟大成就,我们有正行走在正确道路上的自豪,我们有举国上下同心同德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