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表现及激励探讨
2018-12-05潘松
潘松
摘要 在大学的教育和求知之路上,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是十分关键的,有了兴趣才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有求知的欲望。17世纪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关纽斯就说过,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诚然,无数的实践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学科有了兴趣之后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和求知欲望。但是,最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教育是学校的根本,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缺乏专业学习的兴趣,这将导致学生学习态度的不端正以及影响学校的学风建设,因此,提升高校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问题就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入手,分析深层次的原因进而通过学生的表现提出提升专业学习兴趣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 大学教育 大学生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8.330
青年大学生作为我国的一股年轻力量,目前在大学阶段也面临着学业的压力和外界的诱惑,对大学生本身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大学学习,由于之前的学习基础、个人的思想成熟程度不同,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不感兴趣从而演变为学习成绩差、挂科等现象,影响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应该且必须找准原因,对症下药,认真研究,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建立合理的激励与培养机制,充分调动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
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生缺乏专业学习兴趣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的志向水平,激发大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改革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等激发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大学生缺乏专业学习兴趣的原因
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是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积极探索,力求认识的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缺乏是一个综合且复杂的现象,本节主要探讨我国目前大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缺乏的本质原因,主要通过学生主观层面和外界客观层面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层面
由于大学生本身个体的认知、学习以及目标要求各不相同,所以在专业课的学习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也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学习基础扎实,到了大学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兴趣更加的浓厚,求知欲强;而有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没有目标和方向,学什么专业对于此类学生来说都是味同嚼蜡,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诸如此类在大学里这样的学生还是占有一定的数量的。而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归根结底是学生主观的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对专业认知存在偏差,学习态度有待加强。目前我国大学生都是通过高考进入大学进行学习的,经过高考的选拔,有的学生如愿以偿的学习了自己想要学习的专业,而有的学生面临着被调剂或滑档,进入大学之后,有的学生会认为所学的专业并不是自己所想,所以产生的厌学的心理,认为专业对于自己而言没有意义,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且在认识专业的过程中认为自己被调剂的专业是冷门,没有前景,于是产生了消极情绪。
另外,对于有些如愿以偿学到自己想要学习的专业的同学,在进入大学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与自己所想的不同,也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从而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可言。
受到“进入大学就轻松”的言论的影响,很多学生不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和精神进入大学的,而是想通过大学的平台进行交友、社交、提高综合能力,而唯独忘记学生的本职工作,认为专业学习的理论性太强,与实际脱节,丰富的课外活动冲淡了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2.大学生对自己定位不准确,对未来目标不明确。缺乏专业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大学生对自己没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和准确的自我定位,“学什么专业都一样”已经成为目前高校里面流行的一句话,这样的一句话就折射出了大学生对自己定位的不准确,不知道自己未来将何去何从,就导致了专业学习不是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的选择,而是变成了一种被动的灌输,又回到了初高中阶段的“填鸭式”教育,这不符合高校的教育要求和大学生学习的目标。
学生在考入大学之后出现了所谓的“理想间隙期”,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学习动力减弱。因为在这个阶段,刚刚过去了高考的压力,算是完成了一件重要的大事,距离下一个选择还有四年的时间,于是都患有“拖延症”的大学生在思想上也对自己放松,从而大学的专业课学习对于他们本身而言也就是无足轻重的事情了,更不用说是兴趣使然了。
3.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没有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大学阶段的生活相比高中阶段要丰富的多,并且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也不一样,更多是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老师仅仅是引导的作用,不比高中阶段,老师会盯着学生做作业、上自习等等。所以进入大学阶段之后,学生如果没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自主性,那么在大学阶段就很难能够轻松的学习和掌握知识。
并且进入大学之后选课制会有周内的时间是没有课的情况,这就需要学生会支配和安排自己的時间,管理自己的时间,而恰恰就在这个环节,很多学生不能很好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当手中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支配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不知所措,从而可能浑浑噩噩的度过。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大,时间紧张,没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进入大学之后为了弥补自己的兴趣爱好,于是在空余的时间发展了很多自己的爱好或是特长,大多数是以“玩”为主,那么学习就成了发展兴趣爱好之外的事情了,更不用提专业学习兴趣。
(二)学校客观层面
1.高校老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目前大学课堂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课堂对于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逃课的学生一直存在,有些学生会认为自己加入的社团、学生组织比自己的学习重要的多,因此,会经常以此为借口不去上课。据调查显示,学生们反映课堂上所教授发的内容他们并不感兴趣,有的老师会照本宣科,读书上的文字或是用的PPT都是几年前的内容没有更新过,这也是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并且,很多教师评价体系中,几乎都是依照科研和论文,这就推动着教师不注重学生的培养和课堂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没有关联性,这也是造成学生学习专业课没有兴趣的重要原因。
2.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目前大学的课程设置的不是那么合理,有些教学内容比较陈旧、过时,致使大学生感到在课堂上学不到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并且近几年一直在讲就业难问题,使得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专业课学习还没有学扎实就开始担心自己将来的出路问题,大学生在学校里变得越来越焦虑,很多学生大二就开始在外面找实习、找兼职,对于工作的热情大过学习的劲头,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的不合理,理论和实际脱节,不能更好的提供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的知识。
二、提升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对策
(一)从学生本身出发
根据上一节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主要是由于自身主管和外界客观的因素导致的,但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学生自身的原因。根据心理学理论,兴趣主要是个人的需要。所以,如果我们想要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就要增加学生学习的需求感,当学生听到这堂课的时候感受到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所学专业。首先,在大学生大一进校时就做好新生适应性教育,将他们之前固化的思想转变,使得学生明白大学学习的重要性,和自己专业的前景以及之后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出路。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专业,不会因为专业的名字和外界的声音而不能正确的认识专业,社会大变革大发展时期,没有哪一项事物是一成不变的,没有冷门和热门之分,因为社会的发展需要各行各业,每一个行业都在为社会的进步而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对于个人而言,每个人的特长不同,擅长的领域也不一样,所以,我们更要正确看待所学的专业。只有将自己做好,自己的专业学好,才能更有兴趣的更加深入的学习,也才能在将来的社会上更好的立足。
2.帮助学生坚定自己的目标。目前,现在的大学生都对自己的未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都会憧憬和向往自己未来的职业。有目标固然是好的,但是这样一个现象涌现出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大学生的想法多样且多变,有想法但不明确想法,所以这就导致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没有持之以恒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今天可能会认为自己的专业非常贴合自己的目标,过了几天又觉得自己可能适合从事其他的职业,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对于自己的定位,整个大学都有可能在不断的转换目标中度过。那么我们需要需要帮助坚定专业自信,首先让学生感到自己专业的前景是广阔的,先爱上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而就自然而然的确定了自己未来要走的路,方向不偏颇之余还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讲座和专业研讨,请来一些本专业的带头人,从他们的视角来给学生讲解专业的背景和发展前景,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所学专业的“前世今生”,提升专业自信,从而激发专业兴趣。
(二)从学校层面出发
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高校的课程设置和老师课堂讲授的知识没有赢得学生的心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色,并且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要求,高校是青年的聚集地,是知识的传播地,应该紧跟时代,与时俱进,从各个层面适应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特色,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改进教学过程和方法。信息化、“微时代”,将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越来越高效,我们的学生经常在微信、微博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那么我们的课堂是否也可以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走进他们进而赢得他们呢?
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将我们的课程的一部分放在“微”平台或是“易班”平台上,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课,方便快捷,他们也更加喜欢这样的方式。这样,也就从课程的形式上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不仅仅是线上的课程,在实际的课程当中,我们也可以用些实物或是实践、影视、图片等形式现场教学,例如国外文化的学习,可以采用观看电影的方式,边看边讲解,这样印象深刻学生还更加有兴趣。
在教授课程之外,老师也要培养与学生的感情,亦师亦友,既要树立教师的威信,也要与学生成为生活上的朋友。课堂上不仅仅讲授专业的知识,做学生学术上的导师,更要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在课堂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确立自己的目标,在课堂上收获自己需要的知识。
2.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增强感染力。大学生是青年一代,有活力有朝气,善于接受新鮮事物,要想从根本上激发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就必须要了解目前大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发展的需求。
根据大学生目前的现状和未来需求,我们设置课程以及教学内容要合乎市场发展的要求、适应时代的需要,及时进行课程的更新,并且在课堂上的讲解要更加富有感染力和感召力,使学生从根本上爱上课堂、爱上专业。
言传身教不是一句简单的空话,教师自身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常的行为规范和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日常的学习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结语
我国进入新时代发展阶段,高校教育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立足于学生知识的和专业的学习,而学习的动力则在于兴趣的培养。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洪流,高校应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课程上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所思所想,树立学生的专业自信,激发大学生的专业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更高效的吸收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