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阈下大学生的海洋意识教育

2018-12-05胡鹏飞王泽平

法制与社会 2018年24期
关键词: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大学生

胡鹏飞 王泽平

摘要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地理环境亦极其复杂,在长约3.2万公里长的海岸线上,分布着大大小小5400多个岛屿。富饶的海洋资源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一带一路”倡议和海洋强国战略的建设,更表达了我国在当前基础上,将海洋事业推向新高度的决心。大学生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后备力量,具有推进我国海洋强国事业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大学生海洋意识的教育培朱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和对“一带一路”经济体系的开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以及实现海洋强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海洋强国 大学生 海洋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8.326

一、“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助推中国海洋强国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海洋强国的具体要求及实施其的重点路径和方向,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的大力开放,丰富的海洋产品和港口运输为我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我国经济已经成为了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促使我国在新的时期能够更加合理的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理海洋。

海洋强国战略是新时期我国海洋发展的指导性战略,而随着世界各国对于海洋事业的开辟,尤其是近些年美国、日本等国家对于海洋战略的强势开展,仅从海洋的角度谋求发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海洋强国建设的现实要求。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我国海洋强国事业开启了新的思路,2013年9月到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倡议将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欧洲南部,非洲东部的广大地区联系在一起,覆盖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供应基地。从太平洋经南海,过印度通欧洲,“蓝色经济”合作下海、上岸,给沿线各国带来新的发展和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穿越覆盖各地区主要海域和海洋咽喉要道,对中国拓展海上战略通道,推进海洋强国的建设与发展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倡议的建立正在串联起广阔大海上的“朋友圈”,丝路走出历史,走下蓝图。自“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以来,我国已以中亚国家为主的沿线国家,建立了不同层次的政策沟通,达成广泛的共识。高速公路、港口轮船、跨境光缆、跨海大桥等工程在逐项建成,地理障碍不断被打破,更加紧密的互联互通使“一带一路”的建设迅速开展。

如今,“一带一路”从提出到建设已经历经五载,五载苦心孤诣,五载扎实推进,古老的丝绸之路在今天散发出勃勃生机,把中国和世界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必将对我国早日实现海洋强国梦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一带一路”倡议与大学生海洋意识培养的关系

海洋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沿海以及沿海的海洋生态系统为国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丰富而重要的资源。沿海地区以13%的国土面积,创造了约60%的国民生产总值,实现了90%以上的进出口贸易。在土地资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发展海洋事业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一带一路”倡议横跨亚欧非及南太平洋,涵盖六十多个国家,21万亿区域经济总量。海上丝绸之路不仅加深了沿线各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同时也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储备力量,他们关乎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能否顺利成功,“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与大学生的海洋意识是相辅相成的。“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洋强国”战略的建设将带动我国的海洋事业发展达到了新的层次和更高的水平。因此提高大学生的海洋意识成为大学生成长教育当前必修的功课。高校要建立完善的海洋意识教育体系,针对沿海和非沿海地区学生对于海洋认知的程度不同,进行系统的教育。

培养大学生对于海洋事业的创新思维,使大学生对海洋文化,海洋经济,海洋地理能够有更加全面具体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大学生对海洋建设的兴趣,树立大学生保护海洋,合理利用海洋的意识,推动大学生积极投身到海洋建设的事业中去,这将大大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

三、当前大学生海洋意识现状

学术界对海洋意识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根据其不同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自己对海洋意识的看法。随着“一带一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我国已经对加强青年大学生的海洋意识教育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依然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一)传统观念,重陆轻海

其实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跟海洋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是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及以农耕为主的历史渊源,深受“黄色文明”农耕文化的影响,因此中华民族的人民带有强烈的“重陆轻海”的色彩。在大多国人的脑海中,海洋只是“取其通航,鱼盐之利”。在这样的大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对海洋文化知之甚少也不足为奇了。

(二)海洋意识教育缺失

在我国的大学教科书中,大学生学到的关于海洋的内容寥寥无几,通常提到的一些关于海洋的知识和典故,也是对于农耕文化的附属和补充。早在1998年国际海洋年关于“中国青年蓝色国土意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近三分之二的青年人错误的认为我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而我国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疆土,卻被他们忽略在脑海中。当问起我国大陆海岸线长度,海里专属经济区化范围,四大海岛(台湾岛,海南岛,祟明岛和舟山群岛)等这些海洋常识问题时,这些青年人更是表现的摸不着头脑。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不仅仅是大学生缺乏海洋兴趣,而是因为长久以来我们的政府教育缺少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引导,至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大学生海洋意识培养体系,忽视了民族海洋文化的教育,造成我国大学生海洋意识的普遍缺失。

四、加强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海洋领土意识,树立海洋意识新观念

大学生要充分学习认识“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方向,理解其重要意义,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加强自身海洋意识,切实推动海洋事业。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不断扩张,不乏周边一些国家觊觎我国岛礁领土,大学生作为建设国家的新生代,应提高海洋领土意识,警惕外来侵略势力,保护海洋资源。“一带一路”倡议的建立将会为大学生提供丰富而多元化的文化信息,所以大学生应树立新时代的海洋观,要以包容并兼,创新的理念利用开发海洋资源,学习开发先进的科学技术,既要合理高效的利用海洋,又要注意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重视师资,利用资源,合理设计课程。大学生接受知识基本都是通过课堂教育,因此要想加强大学海洋意识的教育,就应该健全海洋意识教育的基础理论体系,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的高校几乎都没有专门开设专业的海洋知识课程,对于当前面对的形势,我国的教育部门首先应提升对海洋意识教育的重视,从完善海洋意识的基础理论体系入手,编纂系统的教科书,建立完整的海洋教育体系。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海洋知识教育,积极促进海洋知识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海洋观、增强海洋意识。同时,学校也可以聘请一些海洋方面的专家开展专题报告讲座,加深学生对海洋文化的深入了解,促进海洋文化爱好者的相互交流。

(二)重视海洋文化宣传,增强大学生海洋意识

在当今这样一个“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可通过多种渠道包括网络、广播、报纸、电视等等的各类媒介获取最新最快的消息。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海洋意识教育便可以利用媒体对海洋意识的大力宣传,积极密切的和主流媒体进行合作来达到传播迅速,覆盖面积广泛的效果。政府加大对海洋文化宣传的投入,可以建立专门的海洋文化宣传工作室,不定期的组织大学生进行集体学习和观摩。还可以建立专业权威的海洋文化网站,能够对专业的海洋文化知识进行解答,从而使大学生在面对关于海洋方面的问题能够找到权威的解答。学校也可以成立海洋文化协会,招募热爱海洋文化的学生,将海洋爱好者汇集在一起。学校还可以编写一些宣传海洋文化的小册子,发放给在校的大学生,使他们能切实了解到海洋对于我国综合实力的重要性。

“一带一路”经济体系是一项增进世界和平,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必将会大大推动我国及沿线各国海洋事业的建設!海洋经济的发展将会为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打下夯实的基础,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之才,担负着建设祖国,繁荣祖国的伟大任务,所以大学生的海洋意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教育问题之一。

猜你喜欢

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明代海上力量缘何称雄东方海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