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初中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2018-12-05刘纪全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校本化学

刘纪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们通过校本研究、开设第二课堂、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来开发化学课程资源,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一、开发化学课程资源,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

我们学校化学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发出了与学生学习相适应的化学课程资源.比如,在学习了“分子和原子”之后,让学生动手做如下实验:将50毫升水与50毫升酒精混合,所得体积小于100毫升.请同学们讨论,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实验现象.

又如在学习了“元素”之后,让学生查看“感冒通”等药瓶的标签,了解药品成分,让大家说一说里面含有什么元素?类似的问题,让大家想一想,还有哪些知识与生活有联系,让学生搜集、汇总、交流.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拉近了化学与生活的距离,还学会用化学观点去思考,用化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二、开设第二课堂,开发利用化学课程资源

我们化学教研组的老师经常组织学生开设第二课堂,开发利用化学课程资源.

1.化学趣味课.

化学趣味课,是运用化学知识,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益智活动.我们经常设计一些化学谜语、化学诗歌、化学小制作比赛.我们在第二课堂中,让同学们进行“水中着火”的表演.同学们感到很新鲜,就分组讨论怎样在“水中能够着火”.最终,讨论的方案五花八门,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有的是化学现象,有的则运用了电学原理.下面这组学生的实验现象比较明显:把氧气通向热水中的白磷,看到了水中的燃烧.

2.体验课.

我们开设的化学第二课堂,有时候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或科技活动,让学生了解化学工业中的生产和应用.

如学习了《燃料及其利用》以后,知道了被称“工业的粮食”——煤的综合利用.煤是我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物质,比如家庭中使用的煤球,作为燃料,做饭烧水,但是煤是怎样综合利用的?我们见到的并不多.因此,为了让同学们亲身感受,就借助我们学校周围的巩义市石墨电极厂、河南鑫旺公司碳素厂等企业,带领学生参观学习,让同学们亲眼见到用煤制成的碳素碳块、高纯石墨电极等产品,亲眼见到煤的一些综合利用,增强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体验.

3.化学操作课.

我们还利用第二课堂指导学生制作教具、学具,或者进行化学理论的实际验证.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可以扩大视野,既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学习了“氢气的制法”后,让本周内过生日的同学,自己动手,在第二课堂制备“氢气”,再用“氢气”充装一个彩色“氢气球”,写上自己的心愿,来放飞.这些活动学生兴致很高,效果不错.

三、加强校本研究,拓展化学课程资源

我们还加强了校本教研来拓展化学课程资源.以前,我们化学组教师自主研究意识比较弱,认为研究是教学以外的事,与教学无关.通过两年“新基础教育”的学习和培训,以及开展的“新基础教育节点”观评课等活动,我们学校老师的观念有了很大变化,对教研有了更多的积极性,认为“校本教研”是自己的事,研究的问题是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研究与教学不可分割,研究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从而使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更有质量、更有效率,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后面的学生看不清楚.怎么办?我们就开展“微型实验”研究,教师和学生共同研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自制或者购买了一些教具,这样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达到了直观效果,更利于理解化学理论.

总之,教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组织者、课程资源的開发者和“新基础教育”实验的引领者,应不断挖掘、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可持续地发展.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校本化学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