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的实践点滴

2018-12-05江冬梅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错误数学知识师生

江冬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仅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每时每刻都进行心灵接触.”这种“心灵接触”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相生相长的互动.教师要着力研究课堂师生互动策略,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在学生与教师不断的思维碰撞中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圆满境地.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的一些尝试,谈一谈在促进师生互动方面的点滴体会,以飨读者.

一、示之以错——用错误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犯错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不断通过反复思考招致错误的缘由并逐渐消除错误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地犯错与纠错中前行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错误是一种珍贵的资源,通过恰当地引导,可以进一步发掘它们的价值.教师可以悉心研读教材,形成对学生可能产生的易错点进行前瞻,通过教师故意示错,举一些错误的例子引导学生去判断、去理解,从错例中分析和领悟,继而发现问题、找出错因.这样,一方面可以从反面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课堂上师生角色的调换增进了彼此的互动,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好胜心,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大有裨益.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一课时,教师故意示错:已知直角三角形ABC中,a=3,b=4,那么c一定就等于5.这个问题看上去似乎太简单了,很多学生都认为老师说得对.在教师的期待和点拨中,有学生发现,这个问题中没有告诉到底谁是斜边,需要讨论,所以应该有两种情况.这样的示错设计,有效加深了学生对这个错误的防御印象,提高他们的心理优越感,瞬间引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

二、晓之以情——用激情激发学生的参与感

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要微妙地对学生的情感进行调控,努力使得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协同发展.因此,教师要拥有昂扬的心态,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活力去激发学生,用乐观的神态去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推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例如,在教学“正方体的截面”这一部分的教学时,教师没有利用传统的苹果、萝卜等模型,而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用几何画板进行三维图形的演示,并邀请學生上前来进行实际操作,充分满足了学生对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好奇和迷恋,让他们在更全面、更直观的正方体截面操作中与教师展开互动,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感性认知烙印.

三、喻之以理——用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日常教学中,常常遇到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好似已经足够明晰,然而在练习与应用中却又混淆不清、错漏百出,这种现象往往因为学生的理解还不够透彻,缺少足够的感性支撑.在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搭设情境,在情境中展开数学学习的师生互动,为他们讲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提供一个衔接的平台,让理性认知和感性积累能够融会贯通,不但在具体的场景中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以情境为载体,用生动的情景、鲜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增进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长久发展.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让知识内容更加生动,教师以“印度国王奖赏象棋发明家的故事”作为情境素材,启发学生思考:以此类推第五个格子、第六个……中应放多少粒麦子?使得原本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立体、鲜活起来,充满了趣味性,促使学生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在观察、思考、尝试中,与教师的讲解、演示和点拨之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效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持之以众——用合作激发学生的认同度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说过:“人都会希望别人欣赏自己,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学生不仅仅需要来自于老师的肯定和赞扬,同样也希望能够得到同伴的认可.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利用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进一步拓展数学课堂互动的范围,给予学生在自主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互相启发、彼此借鉴、共同提高.甚至多于两个思想.”教师可以积极地通过集体巡视、个体点拨等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与讨论之中,在不同方法、多种思路的碰撞中,迸发出多彩的思维火花,让数学课堂由此成为一个多元互动的舞台.

猜你喜欢

错误数学知识师生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