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芳: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2018-12-05罗燕
罗燕
“元芳,你怎么看?”这句话在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不是网络段子,而是一些高中学生的真心话。
在这所学校,英语教师董元芳很“红”。她的学生有难题找她,有烦心事也找她。“解决你的烦恼仅需三步,走几步路,找到她,告诉她,然后回归正常。”一名学生在描述董元芳时写道。
“交给学生知识固然重要,但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幸福地活在社会上的人,更加重要。”董元芳说,这也是她从教18年来始终坚持的。
给学生最好的课堂
在很多学生的印象中,董元芳总是带着温柔的笑容。面对一群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董元芳是出名的“没脾气”。
“对于爱学习的学生来说,你给他们最好的课堂就行了。”董元芳说。“课比天大”也是学校一直提倡的。
为了这个最棒的40分钟,董元芳有时备课到晚上12点。家人不理解,“新老师要备课,你怎么教了十几年了还要备课?”
18年来,从任课教师到备课组长,再到教研组长,董元芳一直坚持备课,就算是教两个同年级的班她也要备两份课,因为学生不一样,课堂就不一样。
充足的准备让她总是自信满满地站在讲台上。“上好我的课就不用去课外补习班了。”她经常这样告诉学生和家长。
让学生最高兴的莫过于她留的作业少。高中的各科作业都不少,董元芳却不想给学生过重的负担。她留的是弹性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做,除了少量的必做题,其他题目可以有选择地做,交作业的时间也比较宽裕。
她会更精心地设计课堂和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这样能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在,也有提升自己的动力和信心。”
寻找通往学生内心的路
学习成绩优秀,不违反课堂纪律,这样的学生在大多数老师眼里,就是“好学生”了。但是这些“好学生”也有烦恼,有人甚至面临一些心理问题,却少有人关注。
董元芳总是能很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学生的“另一面”。她曾经有一个学生,成绩很好,父母都是高校教师,一般人都认为这样的孩子不会有什么问题。但董元芳注意到,这个学生总是喜欢一个人到教学楼的天台上去,在上面坐很长时间。她甚至发现这个学生有过一些自残行为,比如用小刀在手臂上划。
她一次次地找这个学生谈话,但他总把自己包裹得紧紧的,还总在试探老师的耐性。为了走进这个学生的心里,董元芳找了他喜欢的学科教师帮忙,希望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但都没什么效果。
有一天董元芳突发奇想,在周末邀请这个学生跟她和女儿一起去首都博物馆看展览。“他在展览中给我和女儿讲解历史知识,讲得比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还好。”看完展览,他们一起吃饭,闲聊回家。
“从那天起我们一下子走近了。”董元芳记得,这个学生不再抗拒了,知道老师是真正地欣赏她,关心她。后来,他有事情愿意跟董元芳说,跟别的老师、同学有矛盾了,也愿意让董元芳调解。
随着年龄及阅历的增长,董元芳对学生的成绩看得越来越淡了,虽然她任教的班级成绩总是比较好。
董元芳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有问题的孩子后面往往是一个有问题的家庭,也许孩子在成长的某个敏感期家长错过了最佳教育时机,导致了后面的问题。但作为老师,总是要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成长。
她相信,关注学生心理的变化比关注成绩更重要,而且很多时候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成绩自然也就不是问题了。
为学生打开国际视野
“我不出国,为什么要学英语?”作为英语老师,董元芳经常被学生这样“质问”。对這样的挑衅,她从来不生气。
在董元芳眼里,英语不仅是学生要学的一门学科,还应该是学生的一扇门,一扇通往国际的门。她希望学生不仅有中国情怀,还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董元芳带着学生去360公司总部参观,学生们发现很多工作人员都在用英文办公,这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即便不出国门,在全球化的今天,掌握一门世界通用的语言也很重要。
今年,在董元芳的课堂上,有了10分钟的英文原著阅读时间,这是她的教学探索。董元芳认为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也相信这是一种阅读习惯的养成,会让学生终身受益。“阅读,如果能从课堂开始,为什么要留到课后呢?”
为了留出这10分钟,她顶着很大的压力,毕竟这些东西短期内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考试也不会考到。她收集了很多适合学生的英语原版作品,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下进行小说阅读指导。
当然,正常的教学进度也不能耽误。为了节省课堂时间,董元芳就把作业指导这样的事情留到了课后。她经常先在班级群里发一个统一的作业指导,学生有问题找她私聊。课堂时间给学生节省了出来,可这样的作业指导方式让她几乎没有下班的概念,每次收到学生的信息,不管多晚,她都会第一时间回复。“当老师很累,但我一直很开心。”董元芳说。
“元芳老师,青春有您,真好。”看到这样的留言,董元芳欣然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