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探索

2018-12-05储娜萍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凸透镜导学物理

储娜萍

问题导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化教育不断推进的产物,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参与到物理探索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探究能力,基于此,本研究结合苏教版初中物理教学实例,重点探究问题导学模式的创新应用方式,以提升物理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一、利用问题导学模式,引入物理教学课堂

问题导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教师为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可合理利用此教学模式,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入物理新课,充分利用初中生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物理知识领域.

如在学习“声音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并在情境的最后提出三个问题:首先,让学生听歌识曲,为学生播放TFboys的《青春修炼手册》,要求学生安静地聆听;其次,提出以下三个问题:(1)请同学们猜一猜这首歌是谁唱的?(2)为什么你确定是TFboys,而不是汪峰?(3)通过这首歌你能够知道声音具备哪些特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与空间,通过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出物理新知识“声音的特征”,消除学生对于新知识的陌生感与排斥感.

二、通过问题导学模式,丰富物理教学活动

问题导学模式也可运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丰富物理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用已知的物理知识思考未知知识领域,促使学生用物理思维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于抽象物理知识的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学生物理综合素养.

如在学习“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此教学内容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用“实验”—“分析”—“归纳”的物理探究方式去探索科学规律,教师可引入问题导学模式,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在问题的引导下,让每个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首先,将学生分成均匀的学习小组,自主选出一名组长,负责协调实验过程;其次,布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任务,并提出以下问题:(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需要哪些器材?(2)怎样安装才能让LED板上F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3)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你能否在光屏上找到清晰倒立、等大的实像?这三个问题分别于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提出,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监督每个小组自主完成探究实验与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及时反馈教学问题,提升学生运用能力

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时,应及时反馈教学问题,根据学生的表现,合理转变问题导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环节,注意尊重学生个性特征,保护好学生自尊心,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环境下学习物理知识,提升学生物理知识整体运用能力.

如在学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教师为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要求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给予学生5—10分钟的讨论时间,找准知识的疑难点,用问题的方式提出,如“物体的运动是不是一定都需要力的支持?”等,教师须认真聆听学生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总结,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进行解答,以更好的形成学生物理学习思维,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四、借助问题导学模式,拓宽课后实践途径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为提升学生物理知识运用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应合理运用问题导学模式,拓宽学生课后实践途径,在问题的引导下在课后探索物理知識领域,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物理知识学习效率.

如在学习“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时,教师在仔细讲解完“串联”、“并联”的电路知识后,可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家里或者教室的电路设置情况,并提出以下问题:(1)常见的直流电源是什么?它们的正负极是哪儿?电流通常按照什么方向流?(2)在家庭电路中,如何控制灯泡的亮和灭?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家长参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物理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教师应合理运用问题导学模式,不断拓宽学生课后实践途径,主动寻求家长的帮忙,将物理学习延伸至课后,提升物理学习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能够满足学生对于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个性特征、物理知识掌握情况等因素,创新应用问题导学模式,通过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物理知识领域,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索能力,开发学生物理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的有效性,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凸透镜导学物理
只因是物理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