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学习,让物理课堂成为学生提升自我的平台

2018-12-05赵晓峰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行星分组物理

赵晓峰

高中物理强调合作学习,为此物理教师要将自己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合作的“组织者”,同时也要兼具“挖掘者”的身份,要将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鲜活个性的生命体,引导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发掘自己的潜能.

一、科学划分小组,提升合作实效

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目标之一.我们所倡导的小组合作,实际上是對课堂资源进一步优化分配,这里的资源不仅包括常规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更包括学生个性在内的人力资源.要促成资源的合理配置,教师首先就要做到科学分组,并且要让分组做到有章可循.在进行分组的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优势特长,建立明确的分组原则,进而促成小组的优化建立,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相互带动作用,提升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效.

以“力的分解”一节教学为例,本课内容是在“力的合成”之后,对力等效性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为他们后续的力学问题研究打好基础.基于物理学和生活的关联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生活实例出发,通过实验演示来为学生展示合力与分力的等效关联,然后提出问题:(1)拖拉机对犁施加的力有何方向特点?(2)这个力有着怎样的作用效果?(3)如果我们用特殊方向的力来替代,怎样的分力可以起到较好的替代效果?教师将这一系列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合作探讨.科学化分组的基本目的是希望学生能优势互补,在小组内部,每个人的学识和观点都将成为同伴进行探索和认识的可用资源,大家在讨论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能有效提升自己的认识.要让合作学习发挥优势,教师要努力促成小组成员产生化学反应,实现“1+1>2”的合作效果,因此我们在组建小组时,要尽量将活泼型的学生和文静型的学生有效搭配,让他们互相调和,让活泼的学生更加沉稳,让文静的学生走向灵活.

二、强调探究主题,引导有序研究

良好的精神状态是高效课堂的基本保障.对物理这种抽象性较强,且难度较大的学科而言,如果教师无法让学生保持较为积极的学习状态和上佳的注意程度,则学生很难确保学习的质量.如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够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加强合作学习的引导,特别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明确合作探究的主题,这样学生在合作时也就有了为之努力的目标.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突出主题不仅可以确保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这也有助于学生获得较好的精神状态,进而在学习中感到无比充实.

以“行星的运动”一节为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不仅包括“日心说”和“地心说”的争论、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等理论内容.它还向人们展示了物理科学最具魅力的一面,即物理以科学的途径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的奥秘.所以,如果在这一节课上,教师只是纯粹地对学生灌输理论,则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甚至没有听课的精力,另一方面这样的教学也很难满足学生探求行星运动规律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应该以“日心说”和“地心说”为切入点,提出明确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来指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行星运动到底是什么样的?大家对“日心说”和“地心说”又有何了解呢?如果让大家以分组的方式来进行课题研究,是不是比老师直接讲解更有意义呢?在得到学生的热烈响应之后,教师再次提醒学生合作探究的主题:“请大家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积极搜集人类‘行星运动规律探索史的有关信息,并总结人类认知的基本思路和探索方式.”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索更有针对性,效率也相当的高.

三、改进评价机制,促进个性发展

要推动合作学习效率的提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建立并完善评价体系,以不同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并帮助学生挖掘学习潜能.事实上,教师有时候不经意的一次批评将很容易造成学生厌学的情绪,一次不恰当的评价很可能干扰学生合作学习的发展.因此,我们要科学而客观地进行评价,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例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难点所在,面对一系列情境如此复杂的问题,我们让学生以合作讨论的方式来研究轨迹描绘、圆心寻找和半径确定等常规步骤,并在问题的解决中体会出其中的方法和思想.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科学评价学生,要鼓励和启发他们,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处乱不惊、游刃有余.

总之,未来社会需要合作型科技类人才,学会合作才能适应社会,才能推动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猜你喜欢

行星分组物理
只因是物理
流浪行星
分组搭配
行星呼救
怎么分组
分组
行星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