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实习生跨文化适应状况调查及应对策略分析
2018-12-05杨颖
杨颖
摘 要:为适应国际汉语教育事业的推广,我国每年都会向国外派出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和实习生去教汉语,而是否具有良好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关系到教师在海外的生活能否适应,教学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这就要求了教师在掌握与教学相关的跨文化交际学的知识外,还要具备跨文化适应能力。笔者就此对赴泰实习汉语教师在生活、教学及文化三个方面进行调查。
关键词:跨文化适应;汉语国际教育;第二语言教学
一、跨文化适应的概念
跨文化适应指的是“由个体组成,且具有不同文化的两个群体之间,发生持续的、直接的文化接触,导致一方或双方原有文化模式发生变化的现象。”
“culture adaptation”.¨acculturation”和“enculturation”,这三个词都是表示跨文化适应的。Culture adaptation说的是“个体从一种文化转移到另一种与其当初生活的不同的异质文化中后,个体基于对两种文化的认知和感情依附而做出的一种有意识、有倾向的行为选择和行为调整”。Acculturation则指的是“个体从当初所熟悉的母体文化进入异质文化后产生的行为变迁和适应过程,因而它是一种他文化适应或外文化适应”。它通常是“再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文化适应”。Adaptation主要强调“行为的选择”和“行为调整”。而acculturation则是“他文化的融入”。Encuhuration一般是指个体在早期社会化过程中对母体文化的价值观和习俗等的学习和适应过程。所以,它主要指的是内文化适应。
作为汉语实习生,一般会在国外待一到三年左右,在这一个时期内对于以文化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为了能够良好的融入当地的生活,需要通过自己的认知来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行为,做出行为选择。因此,实习教师的跨文化适应可以被归为短期旅居者的文化适应,即Culture adaptation。
二、汉语实习生跨文化适应调查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方式对赴泰实习展开调查。在这一次的赴泰实习中,12级对外汉语班共有33名同学出国实习。这33名同学总共被分成了16个小组,采取自由组合的形式,两到三人一组被派往清莱府的各个不同地区的学校去实习。同学们被分到的学校有条件相对较好的,也有环境比较艰苦的。就教学对象而言,有19位同学教的是小学生,有两位同学的教学对象为初中生,而有6位同学的教学对象为高中生,在这些同学中有一组同学的教学对象则包含了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
(一)生活方面
本节主要是对同学们在实习期间的生活适应状况展开调查,了解到同学们在对气候的适应,住宿,出行、饮食以及交流方面多多少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同学们的困难则主要表现在出行上,这个问题对于那些所在学校交通闭塞的同学来说几乎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在交流方面存在的障碍则主要表现在实习初期,因为刚开始时同学们的泰語水平不是很好,但在实习了一个月之后,在与泰国人交流时大部分的同学已经不存在问题了。在气候适应方面,大多数的同学都是在一个月以内就适应了,少有同学觉得无法适应。在住宿问题上,大多数同学刚开始时多少都感到有些不适应,不过在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都慢慢克服了。而在饮食方面,大多数同学在一个月内就适应了泰国的饮食,但也有少数同学表示始终无法适应。总之,同学们对于在泰期间的生活的适应状况还是较为良好的。
(二)教学方面
通过对本小节的调查,发现同学们对于教学的适应的问题主要出在对课堂教学的适应上,是由于泰国的学生通常比较好动,在课堂上也习惯了自由散漫,因而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控课堂,就无法维持纪律,也会导致无法顺利实施教学计划。
(三)对泰国佛教文化的适应
佛教是泰国的国教,在平时的生活中,泰国人民需要参加很多的佛教活动。同样的,在泰国的学校中也会应着各种佛教节日举行相关的宗教活动。作为实习老师的我们自然也要入乡随俗,跟着学校一起参加他们的活动。有三分之二的同学表示曾经参加过泰国的宗教活动,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则没有参加过宗教活动。在问到参与泰国的佛教活动是否感到适应时,仅有20%的同学感到适应,而有50%的同学感到一般能适应,有30%的同学则对部分的宗教活动感到不适应。
三、建议
针对此问题,笔者也对赴泰实习生给出了一些建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努力学好泰语,提高自己的泰语口语水平。第二,实习生要多去主动地了解关于泰国的信息,尤其是和学校有关的信息。第三,在赴泰实习之前,我们要努力的加强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包括生活能力,交际能力,教学水平还有处理问题的能力。第四,我们要学会做好心理调适,调整好自己的期望值。
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对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很高,因此,教师不仅要扎实汉语基础,也要学习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知识理论,以便能更好的适应第二语言教学。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 任瑞.跨文化交际学理论概述[J].山东外语教学,2009 (01).
[3] 杨珮.论跨文化交际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01).
[4] 王海燕.跨文化交际与汉语国际教育[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06):150.
[5] 袁新.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1(02).
[6] 刘莉莉.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词汇色彩意义与跨文化交际[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