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保护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权益的措施对策
2018-12-05李智张伟杨群波
李智 张伟 杨群波
摘 要:每个适龄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是一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充分的就业,一国的经济就难以实现顺利快速的发展,同时社会的整体水平也难以得到提升。而文章所要重点探讨的正是政府在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权益方面所应履行的职责以及对此提出的措施对策。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权益;政府措施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高智商群体,不仅为媒体所关注,也是普通百姓、学生家长及其亲友十分关心的特殊人群,他们的一言一行、成长和发展都会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党和政府历来都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中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为此采取了非常有效的措施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然而,社会上依然存在着所谓“毕业即失业”、“无业可就”、“有业不就”、“女大学生就业难”等等各种问题。虽然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式已从计划经济的分配过渡到了以市场为主导的就业方式,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才刚刚起步,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和权益保障方面的诸多问题亟待探讨研究。经济发展、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使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的法律保护需求日益凸显,本人以一位法学从业者和高校就业指导老师的双重身份对这一问题做深入系统的阐述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就业保障权益的内涵
要探讨大学生就业保障权益前提是对就业保障权益的内涵有一个清晰的界定。社会权是一个权利体系,而就业保障权只是构成该权利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在界定就业保障权的内涵时就必须注意与构成社会权的其他子权利相协调。其一,既然社会权的权利体系已经包含了失业保障权,那么在此就不应该再将失业后的社会保障内容 纳入就业保障权的权利范围;其二,就业服务方面的内容也因其被归入就业服务权的內容而不属于就业保障权的内涵。至于何谓“中国大学生的就业保障权益”,笔者认为所谓就业保障权益就是国家在劳动者就业过程中应当提供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及高校毕业生藉此获得就业机会的权益。因而,中国大学生就业保障权益就是指广大高校毕业生在毕业求职过程中所享有的国家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以使广大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的权益。由此可知,就业保障权益兼具自由权益与社会权益的双重属性。一方面,虽然宪法规定劳动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权利,又是其义务,但是,是否寻求就业以及是否参加就业是广大高校毕业生的自由,其可以根据自身情形来加以选择,从这一层面来讲,就业保障权益具有自由权益的属性。另一方面,保障就业是一国政府的责任,国家具有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广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义务,这种职责的设置具有社会性,从这一层面而言,就业保障权益又具有社会权益的属性。当然,文章着重关切的是,政府在广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中究竟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除了对工作的定性,即权利实现任务的定性外,还应理清政府与广大高校毕业生就业之间的关系。国家在应对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政策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同民经济发展为导向的,但无论在何种时期,我国政府在保障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方面都发挥了并正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保护大学生就业保障权益的相关措施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政府对于就业市场的调控能否及时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这些调控措施是否及时而且有效。考虑到主动性调节与被动性干预的结合,具体而言,我国政府可以在以下方面采取相应的就业促进措施:
(一)转变全民就业观念
对于大学生毕业求职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其自身的就业观念,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又是整个社会就业观念的一个缩影。具体而言,应当树立积极就业的意识,要通过自身能力的提升与就业机会的积极寻求来达到成功就业,不应将就业的压力转嫁于亲友特别是父母,也不应当将就业压力完全转嫁给高校或政府。同时,应当树立就业多元化的意识,真正让“行行出状元”成为广大高校毕业生的心理认同。例如,现实问题中关于大学生对于绝大多数行业的不理解与不尊重态度,导致其在寻求就业时选择工作岗位单一,而就业选择的单一化直接导致就业竞争压力增大,而该问题在实践中是可调控的。
(二)提升就业公平
一方面要通过设置公平的选取录用机制来实现就业者之间寻求工作机会的公平竞争性,减少乃至杜绝就业领域的非竞争性因素,这样也可以促使高校毕业生将更多的精力投人到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上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人尽其能、才尽其用。另一方面要注意照顾到行业间的公平,要注重对于弱势行业的政策性照顾。目前,我国有太多的行业受到全社会的忽视,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也使得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时直接忽略这些行业,而这些受忽视行业又往往出现人才短缺的现象。
(三)加大服务行业的发展力度
发展良好的服务行业,可以吸纳大部分的劳动者。服务行业的多元化以及个性化为广大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最广阔的天地,而广大的高校毕业生 投身到服务行业中,对于服务行业自身的发展也是一股不竭的 动力源,其能够有效提升我国服务行业的发展水平。此外,服务 行业的发展以及高校毕业生加人服务行业能够提升高校毕业生 群体服务意识,对于提高整个国家的服务质量,实现和谐就业以 及提高全民服务观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加大对于特殊地域及特殊领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广袤的西北部及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急需大量的人才,然而“孔雀东南飞”的人才流动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偏远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于广大高校毕业生仍然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虽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这些地区工作的政策及优惠措施,但是收效甚微。这说明政府的优惠政策尚未到位,政府应继续加大对于特殊地域的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并通过更大的就业优惠政策来实现高校毕业生的理性全面流动。此外,政府应当制定更加切实有效的政策来实现高校毕业生向公益机构及基层单位的流动。
(五)注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将提升劳动者的全面素质和劳动能力作为一项长期的课题来进行
这可以使得中国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在全球居于优势地位,既有利于经济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通过劳动力输出而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而广大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的增强能够为行业的扩展提供有力保证,并且进一步促使就业机会的增加。而多工种职业技能培训的进行,也有利于实现多行业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才分流。
(六)应当优化高校专业设置以及改进高校人才培养方式
一方面,政府应当根据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而积极调整高校的专业设置,将不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设置进行规模上的减小乃至于撤销,同时对于社会需求强烈的专业加大投入与发展。另一方面,在人才的具体培养方式上,政府应当倡导理论学习与实习实践相结合,使得高校真正培养出既熟悉理论又具备将理论付诸 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七)加强对于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保障工作
贫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残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政府都应予以特殊关注和照顾,这对于实现就业公平以及保障民生安定都有 着重要的意义。需知,这部分就业弱势群体人数众多,因而其就业机会的获得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而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本要求。
(八)加强再就业工作力度
许多高校毕业生面临初次就业即失业的现象,因而再就业工作的开展是保障高校毕业生获得工作机会的重要举措。具体而言,政府可以通过进行职业技 能培训以及设置再就业基金来促进高校毕业生再就业的成功。同时,政府应当积极构建全面及时的信息服务平台,以使得高校毕业生能够及时获知最全面的就业信息,从而实现人才的理性高效流动。
总而言之,政府在促进髙校毕业生理性就业、充分就业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政府应当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然而,虽然政府担负着这方面的职责,但是其政策的有效性从根本上还是需要广大的毕业生予以深入的理解和积极的回应。充分就业是一项社会命题,更是广大高校毕业生自身的重要需求,高校毕业生在此方面甚至担负着比政府更为重要的责任。积极培养自身能力,树立积极理性的就业观念,积极寻求就业机会,以實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是大学生需要格外关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刘宇辉.浅析大学生就业权益维护意识的培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08):220-221.
[2] 季学军.自由择业模式国家大学生就业指导制度浅析[J].江苏高教,1996(04):61-64.
[3] 徐嘉辉,兰晓辉.国外大学生就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4,12(05):115-118.
[4] 温学书.论运动员的职业生涯管理[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09):36-37.
[5] 李运华.就业权:概念的建构与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 2011(04):98-105.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8河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RS—2018—1120。
作者简介:李智,邢台学院法政学院讲师;张伟,邢台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杨群波,邢台学院影视艺术表演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