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校武术操的创编和实施策略
2018-12-05冯红玲
冯红玲
摘 要: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武术文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动学校体育和美育的改革与发展,结合我校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使少年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能培养体育兴趣和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校武术操的创编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校武术操;创编;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8.04.021
武术操是一项体育和艺术高度结合,反映一定创编理念的集体综合性表演项目,包容了体育和艺术的形式。它不仅具有很好的健身作用,而且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娱乐性和参与性。调查資料和教学实践表明,我校开展武术操,深受广大小学生的欢迎。学生通过训练和表演,可以锻炼体魄和意志,产生出各种审美的心理效应,达到健身、健心、健美之目的。同时武术操又是一项严谨的庆典性表演项目,集动作美、造型美、音乐美、服饰道具美等于一体,寓教育于表演之中,能生动地反映校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风貌,有效地推动学校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
1 我校创编武术操的重要意义和背景
学校开展体育活动,始终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针对应试教育及对独生子女教育的弊端,强化体育功能比任何时候都重要。武术是中国的国粹,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体现民族气节、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又是全民健身运动的重头项目。据了解,国内经常习武的人已超过6500万,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运动。弘扬中华民族武术文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我校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把武术作为我校普及的运动项目之一。开展武术锻炼,鼓励学生从小对武术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让学生既学习一种终身受用的健身本领,又加强学生的纪律意识。培养学生尊师重道、讲礼守信、见义勇为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炼就勇敢、顽强、不怕困难的顽强意志品质,实现学校创建“科学与人文并重,规范与个性并存”的办学特色的目标。
2 我校武术操的创编
2.1 创编理念
任何一项学校体育活动,其目的主要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我校武术操当然也不例外。就操的动作而言,它本身就有锻炼身体的价值,是增强体质的一种手段。但是,我校武术操是一项体育和艺术高度结合,反映一定创编理念的集体综合性表演项目,其中武术动作与音乐节奏的融合是它的显著特点之一。学校武术操训练和表演主要是为了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学校庆典活动、体育节和学校文化艺术节,因此,创编武术操动作时应考虑动作所表现的是学生的体质增强和学校积极进取、向上、拼搏和不断发展壮大的美好前景。
我校武术操正是继承和宏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让学生领悟古老东方文化的神韵,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刚柔相济的健身方法;依词编动、以动助歌、声动齐茂。
2.2 动作创编
武术操的配乐是屠洪刚演唱的《中国功夫》,全曲共分六段:第一段和第六段演唱是慢节奏,第二至五段演唱是快节奏。下面详述动作与歌词的配合说明:
前奏:立正姿势(图1)、抱拳礼(图2)、预备(图3)
第一段:慢节奏
“卧似一张弓”共三动:
1、并步上穿掌(卧似)图4;2、侧身45度侧平冲拳(一)图5;3、打虎式轮臂砸(张弓)眼视前方,图6。
“站似一棵松”共三动:
1、提右膝摆臂(站似)图7;2、并步屈膝砸拳(一)图8;3、高虚步亮掌(棵松)眼视右拳,图9。
“不动不摇坐如钟”共四动:
1、左弓步揷掌(不动)眼视右掌,图10;2、右弓步左前冲拳(不)图11,紧接转左弓步右前冲拳,发音“哈哈”(摇)眼视右拳,图12;3、左脚向后退一步,两手抱拳,拳心向上,歇步下冲拳眼视右拳;(坐如钟)图13。
“走路一阵风”共四动:
1、左脚向前上一步转扑步穿掌,眼视右掌(走路)图14; 2、弓步上冲拳,眼视右拳(一)图15;3、弓步侧冲拳,眼看右拳(阵)图16;4、步法不变,左臂屈于胸前,眼看前方,发音“哈”(风)图17。
“南拳和北腿”共三动:
1、转身弓步冲拳,发音“哈”(南)图18;2、弓步不变连冲拳,发音“哈哈”图18;3、弹腿冲拳(腿)发音“哈哈”图19。
“少林武当功”:马步连冲拳三次,动作重复三次,发音“哈,哈哈” 图20、图21。
“太极八掛连环掌”共三动:
1、并步砸拳(太极)图22;2、右弓步顶肘(八卦)图23;3、左弓步连冲四拳转身右弓步亮掌,眼看右掌,左勾右掌(连环掌)图24。
“中华有神功”共二动
1、抡臂(有)图25;2、高虚步右冲拳(神功)图26.
第二段:快节奏
1、“卧似一张弓”共一动:弓步双撞(图27)。
2、“站似一棵松”共一动:提膝上冲拳(图28)。
3、“不动不摇坐如钟”共三动:弓步左右摆拳(不动不摇)图29;提右膝、左拳、右掌于头顶击掌(坐)图30;弓步劈掌(如钟)图31。
4、“走路一阵风”共二动:仆步穿掌,眼看左掌(走路一阵)图32;弓步右推掌,左勾于右方,眼看右掌(风)图33。
5、“南拳和北腿”共二动:右蹬腿锁喉(南拳)图34;弓步虎爪(北腿)图35。
6、“少林武当功”共二动:马步左冲拳(少林)图36;左弓步右前冲拳(武当功)图37。
7、“太极八卦连环掌”共二动:提膝亮掌(太极八卦)图38;左弓步劈掌(连环掌)图39。
8、“中华有神功”共二动:右弓步挑掌(有)图40;马步盘肘(神功)图41。
说白:
1、“棍扫一大片”共二动:马步双劈(棍扫)图42;弓步冲拳(一大片)图43。
2、“枪挑一条线”共二动:弹腿冲拳(枪挑一条)图44;右弓步顶肘(线)图45。
3、“身轻好似云中燕”共二动:提左膝穿掌(身轻好似云中)图46;仆步穿掌(燕)图47。
4、“豪气冲云天”共一动:右臂上抛拳,左拳侧平于身后(天)图48。
5、“外练筋骨皮”共二动:左抛拳(外练)图49;右抛拳(筋骨皮)图50。
6、“内练一口气”一动:并步双手合掌(内练一口气)图51。
7、“刚柔并济不低头”共二动:拉弓射箭(刚柔并济)图52;跪步虎爪(不低头)图53。
8、“我们心中有天地”共一动:并步圈拳,行礼式(我们心中有天地)图54。
第四段动作与节奏同第二段,第五段动作与节奏同第三段,第六段动作与节奏同第一段。
结束:“中华有神功”共二动:并步行礼(中华有神)图55,原地站立(功)图56。
3 我校武术操的实施策略
3.1 主要教育内容
武术基本功、基本功动作组合教学。基本功和基本功组合动作包括肩、臂、腰、腿、手、步等动作练习,在练习过程中穿插一些徒手的组合动作练习。 打牢基础后,增加一些自编武术校本教材和传统教材为教学内容,使武术套路与韵律操融为一体,形成在学校推广的《武术操》。目标依据指导思想,结合学校实际以及“一年打基础,两年求发展,三年见成效”的促进师生、学校共同发展的主导思想,全面推广《武术操》,拟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阶段:对体育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学习基本功和中国功夫武术操。在体育教学中,利用每次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时间让学生学习武术基本功,培养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第二阶段:利用每次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时间,让学生学习基本的武术套路,如基本组合、五步拳、校本教材《武术操》第一套(适合一至三年级),加强连贯性,巩固武术基本功。
第三阶段:有了第一、二阶段的武术基础,可以逐渐增加难度动作,学习武术初级一段、二段及《武术操》第二套(适合四至六年级),这套寓健身与观赏性为一体的《武術操》第二套为学校武术表演操,同时作为学校课间操。
第四阶段:在武术基本功的学习过程中有计划地学习《武术操》第二套的基本动作,使学生对武术有进一步的认识,不但重视提高学生体质,而且注意训练学生优美的体型,端正的仪态,把体育与美育融为一体。
全校开展《武术操》,从一至三年级学习《武术操》第一套,四年级开始,开展《武术操》第二套的练习。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掌握一门终身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断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的体形美、动作美、精神美、相映生辉,构成健美的整体。
3.2 主要措施
3.2.1 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学校领导任组长,各级组长任委员,加强学生对中华武术的认识,促进学生对武术学习的欲望,我校全体体育老师承担武术教学任务。
3.2.2 根据学校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方案具体部署及要求,组织《武术操》讨论会,结合武术与通俗音乐,自编一套校本创新教材《武术操》第一、二套,每天与广播操前后进行练习。
3.2.3 《武术操》第二套的全面开展,练好武术基本功是重中之重,在一、二年级加强武术基本功训练,主要采取分班练习,利用课堂的准备活动时间进行,主要由体育教师检查指导,不定期抽查效果。
3.2.4 在全校师生的支持和配合下,运用体育教学与课余训练相结合,从四、五、六年级中选出骨干学生进行重点学习1个月,掌握《武术操》第二套,配合老师普及本班和整个年级,然后在四、五、六年级进行集体训练推广,使课堂教学与课余训练相结合、相互促进。注重部分入手,整体着眼,重点突破,整体优化。体现整齐划一的整体效果。
3.2.5 当这些活动初步形成规模时,利用课间操、大课间活动时间及体育节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武术素养的舞台。在全校的活动和一些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中争取机会让学生表演,展示《武术操》的技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提高参与竞争意识。与班主任形成合力,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培养学生养成积极向上,刻苦学习的优良作风,使学生成绩理想,又能把武术作为终身锻炼的体育项目。
参考文献:
[1] 裴德超.大学生课余团体操动作的创编[J].中国学校体育,2005(5).
[2] 肖飞.对中学生团体操创编的认识[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6(12).
[3] 杨玉宝.中华武术操[J].体育教学,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