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痰热闭肺型肺炎患者使用麻杏化瘀汤加减方进行治疗的效果
2018-12-05羊加兵
羊加兵
(盐城市大丰中医院内科,江苏 盐城 224100)
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肺部疾病之一。该病主要是由于病毒或细菌入侵患者的肺部所致[1]。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气促、痰喘及发热等。该病患者在病情严重时会出现口唇发紫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对其生命安全构成较大的威胁[2]。中医根据肺炎患者的病情,将肺炎分为风寒闭肺型、风热闭肺型、毒热闭肺型及痰热闭肺型等证型。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主要探讨对痰热闭肺型肺炎患者使用麻杏化瘀汤加减方进行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盐城市大丰中医院内科接受诊治的50例痰热闭肺型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50例患者的病情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痰热闭肺型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将这50例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在参照组患者中,有男14例,女11例;其年龄为63~77岁,平均年龄为(68.2±5.1)岁。在研究组患者中,有男13例,女12例;其年龄为62~76岁,平均年龄为(69.1±3.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使用头孢呋辛酯与氨溴索进行治疗。头孢呋辛酯的用法为:口服,0.25 g/次,2次/d。氨溴索的用法为:口服,60 mg/次,1次/d。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加用麻杏化瘀汤加减方进行治疗。麻杏化瘀汤加减方的药物组成为:甘草3 g、杏仁10 g、鱼腥草10 g、蜜麻黄6 g、败酱草10 g、水蛭(先煎)5 g。若患者具有发热的症状,可在上述中药中酌情加入桑白皮、石膏及牡丹皮;若患者具有频繁咳嗽的症状,可在上述中药中酌情加入紫菀及蜜白部;若患者具有痰多的症状,可在上述中药中酌情加入莱菔子、葶苈子及苏子。将上述中药用500 ml清水煎煮,去渣取汁,每天服用1剂,于早、中、晚饭后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及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根据患者病情改善的情况,将其治疗的效果分为以下四个等级。痊愈:治疗后,患者肺部啰音、咳嗽等症状及体征均消失;显效:治疗后,患者肺部啰音、咳嗽等症状及体征均明显缓解;有效:治疗后,患者肺部啰音、咳嗽等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治疗后,患者肺部啰音、咳嗽等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在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参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的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肺部啰音、咳嗽、发热及气促缓解的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及体征时间的比较(d,±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及体征时间的比较(d,±s)
组别 例数 肺部啰音 咳嗽 发热 气促研究组 25 4.1±1.3 5.3±0.8 2.7±0.9 1.4±0.5参照组 25 7.2±1.5 8.1±1.1 4.5±0.8 2.8±1.2 t值 7.8087 10.2930 7.4741 5.3846 P值 0.0001 0.0001 0.0001 0.0001
3 讨论
肺炎是由于患者的呼吸道受到细菌或病毒的侵袭,导致其肺部组织发生炎性浸润与充血所致。目前,临床上对肺炎患者常使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中医把肺炎分为风寒闭肺型、风热闭肺型、毒热闭肺型及痰热闭肺型等证型。中医认为,痰热闭肺型肺炎是由于患者受到风邪侵袭,邪热郁闭肺气,进而发生气滞血瘀、痰滞肺络所致。对痰热闭肺型肺炎患者进行治疗的原则主要为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活血化瘀[3]。有资料显示,对痰热闭肺型肺炎患者使用麻杏化瘀汤加减方进行治疗的效果很好。麻杏化瘀汤加减方中甘草具有止咳祛痰的作用;杏仁具有止咳润肺的作用;鱼腥草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蜜麻黄性温,具有宣肺平喘的作用;败酱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4];水蛭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的作用[5]。方中诸药联用,可起到清热宣肺、化痰止咳的作用。对痰热闭肺型肺炎患者使用麻杏化瘀汤加减方进行治疗,可显著地缓解其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提高其肺功能。除此之外,麻杏化瘀汤加减方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患者服用此方后不会产生不良反应。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痰热闭肺型肺炎患者使用麻杏化瘀汤加减方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