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终端大学生微型学习路径研究*
2018-12-05雷乾乾
雷乾乾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发生很大的变化,不仅仅是学校教学、成人教育,而且企业培训和农民工培训等都对移动学习开始大量关注和研究,进而激励着学校和移动设备生产商也开始探索移动实践学习的多种形式。移动学习已经成为当下的学术研究热点。微型移动学习摆脱了传统学习模式的种种限制,日益凸显出个性化、智能化、随时性以及便携性等多种优势,使学习者能够利用各种移动便携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微型移动学习必然会成为未来的一种主要学习模式,这是教育信息化推广的必然结果,也是推进教学信息化改革的必然需求。
一、相关理论:微型移动学习
近年来网络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移动便携设备快速普及,移动学习也受到更多研究者的关注。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网络和终端设备(智能手机、Pad、电子阅读器等)的支持下,根据自身需求能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获得信息、资源或服务。它具有两大基本特点:1.基于移动学习终端提供短小精悍的学习内容;2.以实用精致的学习内容满足学习者现实中解决问题的学习目的。
现代技术的发展和移动通信设备普及同时还催生了另外一种学习模式:微型学习。这种学习模式要求学习者使用现代媒体技术,下载应用程序并安装在个人移动设备中以便查询所需信息。“微型”一方面表现为构成微型学习的内容组块的知识含量,另一面表现为对学习发生发展的认识以及学习者对待学习的心态。微型学习具有以下特征:教学课时短小化,以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微型化,以切割知识内容,突出主题;使用便利化,提供体积较小的微型学习资源;以微视频为主的教学资源营造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二、大学生移动网络生活特点
2013年中国的高等院校开始接收95后大学生这一群体。这代人见证了中国网络文化生活的高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特别是现在的移动数据时代也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为了把握95后大学生群体的移动网络生活现状,笔者对该群体的大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其中有效样本为重庆三所高校的420位95后大学生。通过样本调研发现95后大学生的移动网络生活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移动网络使用具有普遍性
95后大学生可以称作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群体,网络与其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们普遍热衷于移动网络。调查结果显示,仅3.12%的被调查学生每天花费在移动终端网络的时间为<1h;32.47%的被调查者每天用在移动终端网络的时间为1-3h;56.1%的被调查者平均每天用在移动终端网络的时间为3-6h;8.31%的被调查者平均每天用在移动终端的时间为>6h,占据了绝大部分课余时间。
(二)移动设备以手机为主,成为手机控一族
接受调查与访谈的学生都至少拥有一台智能终端设备,少数学生持有IPAD设备,全部学生持有智能手机。而且,通过编制开放式问题并对每个问题分别赋值1、2、3、4、5的方式编制五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将数据输入SPASS17.0,统计结果表明:“5=完全符合我的情况”,总分值为420分;“4=基本符合我的情况”总分值为941分;“3=勉强符合我的情况”,总分值为216分;“2=基本不符合我的情况”,总分值为126分;“1=完全不符合我的情况”,总分值为38分,各项均值为4.15分。可见,当前的95后大学生明显属于手机控一族,且这一群体特征明显。
(三)移动网络的使用时间呈现分散性集中趋势,分时段性特征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40%的学生倾向于在8:00~11:00的使用移动网络;67%的学生表示愿意在18:00~21:00使用移动网络;1.4%的学生希望在0:00~8:00的时间段内仍有移动网络提供。
(四)偏爱社交网站和社交平台
对该群体使用移动网络的目的一项的调查显示,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目的依次排列为:社交(使用微信、QQ、微博等),占比为92%;娱乐(玩游戏、看视频、听音乐等),占比为76%;学习(阅读、查字典、办公等),占比为69%;生活需要(查询天气、地图、购物等),占比为42%;获取新闻资讯(浏览新闻、杂志等),占比为13%。
综合对以上95后大学生移动网络生活特点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通过移动终端实现微型学习是完全可行的;通过手机移动终端设计微型移动学习路径可以最大程度覆盖该学生群体;设计移动微型学习时要结合学生的喜好,充分利用社交平台,把手机控现象转为一种良好的移动学习习惯。
三、微型移动学习的课程实践
在微型移动学习的实践运用过程中,要明确其目标和内容,有针对性地为95后学生制定适合他们的微型学习路径。笔者针对2016级旅游英语专业的导游情景英语课程制订了如下的实践目标、实践内容,并开发了基于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的课程微信学习平台,以探讨基于移动终端的95后大学生微型学习的有效性途径。
(一)实践目标
在对移动学习和微型学习进行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95后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移动学习工具的特点,以移动工具为载体从课程设计、媒体设计、通信设计等方面探索微型学习平台路径,并将方案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二)实践内容
基于微型移动学习的课程实践主要面向95后当代大学生群体(主流的和潜在的学习者)的移动学习进行调查,综合分析学习目标、知识内容组块、学习者特征等因素;以移动工具为平台从课程、媒体、通信等多方面进行设计,从实践层次探索微型学习路径。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适合移动学习的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数字媒体环境以及进行实时的信息交互设计,特别是基于移动学习的特性,并结合文本、音频、图片、视频、动画等多模态资源,针对不同的微型学习内容,进行不同的媒体设计。
(三)实现路径:建立课程微信移动平台
1.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移动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手机已经成为了大家日常必备的移动通信工具,而且不断地向智能化发展。已经普及的4G技术大大提高了智能手机的通信速率。等到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我们将会见证智能手机所能承载的更多设备连接以及更大的传输流量。借助Android(谷歌)、iOS(苹果)、windowsphone(微软)等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智能手机完全成为了一台功能强大的移动终端。2018年初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到2017年12月为止,我国手机网民总规模高达7.53亿,而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人群数量均减少。所以,利用手机智能终端设计课程的微型移动学习是可行的,而且便于实施。
图1课程微信移动学习平台设计框架
2.基于智能手机终端的微信移动平台设计。课程微信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的总体框架涵盖了五大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微社区;课程微信公众号;微云;印象笔记;第三方应用。其功能强大,具体为:(1)支持灵活多样的微课学习形式,嵌入短小精湛的学习内容;(2)具有离线下载功能,便于学生利用碎片化的课余时间巩固专业知识与技;(3)提供智库检索功能,学生可采用关键词模糊搜索、关键词自动回复的方式来提高知识搜索效率;(4)配有学习地图,以帮助学生养成规划学习的良好习惯,鼓励培养自主学习能力;(5)注重游戏化学习模式的开发,激发众多学生的学习兴趣;(6)平台注重基于课堂共同体的协作学习,通过资源共享、在线讨论、在线答疑等方式实现学生的共同成长;(7)课后评估,通过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监控其各项能力的变化等方式来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使用该平台的过程中要方式灵活、轻松管理,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内容的预习、课中的课堂学习、课后的反馈与评估,提升微学习内容的利用率,强化线上学习中师生的互动交流,提高线上学习效果,实现平台效果价值的最大化。
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移动学习的硬件条件已经普及,而且95后学生群体的时间更灵活,而且他们对主流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更高。将基于微信移动平台的微型移动学习策略应用于各学科的教与学是十分可行的,广大的师生可尝试将此策略应用于自己的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之中,满足当下碎片化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指尖上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