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OPG、RANKL及白介素-34在克罗恩病患者骨代谢中的相关分析

2018-12-05严淑苗鲁杰汪良芝

实用医学杂志 2018年21期
关键词:骨量骨细胞股骨颈

严淑 苗鲁杰 汪良芝

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全科医学科,2消化内科(江苏常州 213003)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可累及胃肠道的任何部分,其发病可能与感染、遗传、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并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OP被认为是IBD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CD患者较正常人群更易发生BMD的降低及骨质疏松[1],但是临床实践中却容易被忽视。CD合并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糖皮质激素使用及疾病本身炎症因子的激活等均可增加OP的风险。近年来发现核细胞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ligand,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骨保护素(osteoprotegrin,OPG)系统是骨代谢中一个重要的信号调节系统,可调节破骨细胞,参与骨重建和病理性骨吸收。已有报道OPG/RANKL系统可激活破骨细胞的活性,导致CD骨量丢失[2]。此外,CD患者体内异常分泌的炎症因子如IL-1、IL-6、TNF-α也被认为参与骨质疏松的发生[3]。IL-34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新的细胞因子,被认为是参与破骨细胞诱导和分化的重要因子。文献报道IL-34与银屑病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骨破坏有关[4-5]。然而IL-34在CD骨代谢及骨质疏松中的关系研究较少,其关系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CD患者的血清OPG、RANKL、IL-34的表达水平及BMD的测定,分析IL-34与上述指标及CD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初步探讨IL-34、OPG、RANKL在CD骨代谢中的表达及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连续纳入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于苏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全科医学科及消化内科住院的CD患者共34例,健康对照组30例来源于我院体检中心。CD患者入选标准:符合2012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制定的关于“IBD诊断标准”共识意见[6]。排除标准:(1)绝经期女性患者;(2)其他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3)同时患有骨关节疾病及严重肝脏、血液系统及结缔组织病患者;(4)服用影响骨代谢如双磷酸盐类、氟化物及糖皮质激素GCs等应用史。上述病例资料均征得患者知情同意。

1.2研究方法详细记录CD患者的病史(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程、发病部位、疾病严重程度、GCs使用情况等),计算体质量指数BMI(kg/m2),定义 BMI≤ 18.5 kg/m2为低体重。利用美国R&D公司的试剂盒,ELISA法测定外周血清IL-34、OPG及RANKL的水平。同时利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进行BMD测定,分别测定腰椎L1~L4及股骨颈T值(g/cm2),以同性别、同种族的骨密度处于峰值的青年人作为对照组得出的标准差值。

1.3 判定标准CD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参照Harvey-Bradshaw简化CD活动度指数标准心分为缓解、中度及重度[6]。骨质疏松/骨量减少的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制定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7],T≥-1.0为正常,-2.5<T<-1.0为骨量减少,T≤-2.5为骨质疏松。腰椎和股骨颈任一个部位T值小于-1.0诊断为骨量减少;任一部位≤-2.5诊断为骨质疏松。

1.4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组间比较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一般资料及BMD的比较CD患者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6.5±10.7)岁。对照组健康人群共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7.0±10.2)岁,两组年龄和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2例CD患者为低体重者,即BMI≤18.5 kg/m2。CD 组平均 BM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CD的疾病严重程度包括缓解期13例(38.2%),中度16例(47.1%),重度5例(14.7%)。CD患者中16例(47.1%)骨量正常,13例(38.2%)出现骨量减少,5例(14.7%)骨质疏松。对照组中23例(76.7%)骨量正常,6例(20.0%)骨量减少,1例(3.3%)骨质疏松,CD骨密度降低率高于对照组(χ2= 4.69,P< 0.05),CD患者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 CD患者不同骨密度亚组及IL-34、OPG及RANKL的比较对上述患者进行外周血清IL-34、OPG、RANKL的测定,发现 IL-34、OPG 及RANK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根据BMD检测结果,将CD患者分成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组IL-34、OPG及RANKL值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P<0.01),其中骨质疏松组IL-34、OPG水平高于骨量减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而骨质疏松组RANKL值与骨量减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CD患者及对照组临床资料及血清学资料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and serum data in two groups±s

表1 CD患者及对照组临床资料及血清学资料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and serum data in two groups±s

注:BMI:体质指数;IL-34:白介素-34;OPG:骨保护素;RANKL:核细胞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配体

一般资料例数性别(%)CD组34对照组30 t/χ2P值男 女0.001>0.05年龄(岁)BMI(kg/m2)BMD(g/cm2)股骨颈T值腰椎L1-L4 T值骨密度降低[例(%)]IL-34(pg/mL)OPG(pg/mL)RANKL(pg/mL)52.9 47.1 36.5±10.7 20.25±3.12 53.3 46.7 37.0±10.2 21.42±2.90 0.025-0.824>0.05<0.05-0.85±1.12-0.76±1.17 18(52.9)16.8±5.3 321.5±50.2 311.0±25.6 0.21±0.84 0.24±08.85 7(23.3)6.5±1.9 243.6±17.1 273.8±9.9-4.27-3.94 4.69 19.87 8.52 5.74<0.01<0.01<0.05<0.01<0.01<0.01

表2 CD不同组别之间IL-34、RANKL及OPG水平的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IL-34、RANKL and OPG level in three groups ± s,pg/mL

表2 CD不同组别之间IL-34、RANKL及OPG水平的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IL-34、RANKL and OPG level in three groups ± s,pg/mL

注:IL-34:白介素-34;OPG:骨保护素;RANKL:核细胞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配体;与骨量正常组比较,*P<0.01;与骨质减少组比较,△P<0.05

组别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例数16 13 5 IL-34 12.8±1.4 15.8±2.0 25.3±2.6*△OPG 285.9±33.8 311.5±10.9 388.6±6.9*△RANKL 273.2±12.1 305.9±8.6 319.8±17.2*

2.3 CD患者血清IL-34、RANKL、OPG和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经Spearmen相关分析显示,CD患者中 IL-34与 RANKL呈正相关(r=0.412,P=0.015),IL-34与OPG无相关性(P>0.05)。血清IL-34与股骨颈、腰椎BMD呈负相关(r=-0.402,P=0.008;r=-0.376,P=0.018);血清RANKL与股骨颈、腰椎BMD呈负相关(r=-0.375,P=0.020;r=-0.318,P=0.316)。血清OPG水平与BMD无相关性(P>0.05)。

3 讨论

近年来发现IBD患者容易发生骨密度减低,发病率高于正常健康人群,研究报道骨质疏松发生率5%~42%,大致发病率在15%左右[8]。IBD一旦骨质疏松后继发骨折的概率明显增高,因此早期防治骨质疏松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炎症介质的激活、糖皮质激素使用、低体重、营养不良、钙剂及维生素D的缺乏及遗传因素等多因素有关[9]。本研究显示,CD的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骨密度降低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CD体内异常的免疫反应会导致各种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如IL-1、IL-12及TNF-α,导致肠道粘膜的损伤和炎症反应,并且活化的T细胞通过影响RANKL的表达而影响骨代谢,从而增加破骨细胞的活性[10]。

OPG/RANKL/RANK系统是目前调控骨代谢的重要通路之一。OPG属于TNF家族,可与RANKL结合从而阻止它与RANK结合,进而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成熟,OPG/RANKL的比值在调节破骨细胞分化成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1]。MOSCHEN等[12]在对115例IBD患者中发现,CD患者中血清OPG显著升高,是对照组的2.4倍,然而OPG/RANKL比值高于对照组,与BMD呈负相关。本研究结果与之相近,发现CD患者中OPG、RANKL水平较对照组、骨量正常组均明显升高,且OPG/RANKL比值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有些报道结果不一致。MOSCHEN等[12]曾在研究中发现,RANKL水平在骨量丢失或炎症的早期升高,9周后水平可迅速下降,而OPG水平则逐渐升高。本研究中OPG/RANKL比值较对照组升高,可能与入组的研究对象所患疾病的炎症程度较重,OPG升高可能于继发骨破坏后出现代偿性的增加有关。然而也有报道[13]在CD患者中OPG低于对照组,所以尚需进一步的临床数据证实RANKL及OPG在疾病的不同阶段的变化及意义。

随着对骨代谢机制的研究深入,发现炎症因子直接和间接调节OPG/RANKL系统。IL-34作为新近发现的IL家族成员,其功能类似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M-CSF可联合RANKL诱导单核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IL-34参与巨噬细胞分化和破骨细胞生成,现也被认为是破骨细胞诱导分化的重要因子,同时作为促炎因子,参与骨破坏。有报道IL-34可以诱导促炎因子IL-6的表达,导致活化的T细胞RANKL mRNA表达[14]。研究显示IL-34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滑膜中表达升高,且表达水平与炎症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15]。任洁等[4]在银屑病关节炎中也证实了类似的结果,发现IL-3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银屑病患者,IL-34可与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呈正相关,表明IL-34参与破骨细胞的分化,进而促进了骨破坏。目前IL-34与CD的骨代谢研究尚未有报道。本研究结果发现,CD患者血清IL-34、RANKL及OPG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IL-34和RANKL之间存在正相关性,而二者与骨密度均呈负相关性,提示随着骨密度的降低其水平可逐渐升高,其作用可能与通过RANKL诱导破骨细胞生成有关。然而由于本研究的局限性,尚需进行IL-34及在CD免疫细胞水平中的表达,以进一步证实IL-34在骨丢失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CD患者较正常人群更易发生骨质疏松,IL-34在CD患者中明显升高,且在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中含量高于骨量正常患者,可能与RANKL、OPG系统有关参与骨代谢、促进骨破坏。但是IL-34在CD炎症发病中的作用及如何调节骨代谢具体的机制,仍需今后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骨量骨细胞股骨颈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成骨细胞调节破骨细胞功能的机制及途径研究进展
军队离退休干部1231例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婴儿低骨量与粗大运动落后的相关性研究
骨细胞在正畸牙移动骨重塑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骨细胞网络结构对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影响
密盖息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武术运动员退役前后骨量丢失的身体部位及年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