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佛海回忆录帮忙找到中共一大会址

2018-12-05

文史博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女校会址杨淑

周佛海从中共一大代表到国民党中央代理宣传部长,再到汪伪政府的副院长,最后又成为抗战胜利时的接收大员,可谓平步青云,左右逢源,这其中,写作才能是他能够顺风顺水的重要推手。

少年周佛海初露写作才气

周佛海,原名周明繁,字之美,1897年5月29日出生于湖南沅陵县凉水井镇窝溪村周家冲。父亲周夔九曾在曾国藩属下做幕僚,后在福建莆田县衙当一名典吏。1909年,周夔九因病去世,灵柩运回湖南,耗费巨大,自此周家败落。

1916年,周佛海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沅陵第八联合中学(沅陵一中前身)。在这所四年制学校里,周佛海博览群书,发奋苦学,很快便显露出不俗的才华,十分惹眼。当时学校有一位声望极高的张姓语文教师,常以“愿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方不辜负我满腹文章”而自居。有一天,张老师在批改周佛海的作文时,猛被折服,当即在他的作文本上,用朱笔写下“故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成之”的眉批。从中可见,少年周佛海已显示出了出奇的文笔和写作天赋。

周佛海

1917年5月,一次学校提前上课,致使家住远处的学生赶不到上课时间。迟到就要扣操行分,扣操行分就要影响毕业,周佛海知道后就带着学生去找学校教务长评理。教务长支支吾吾,语焉不详,企图蒙混过关,岂料少年周佛海年轻气盛,一拳击落了教务长办公桌上的水杯和文具,后来又踩断学校给他记大过的公告牌。此事在校园造成很大的影响,周佛海因此被第八联合中学开除。

在离开沅陵的前一天,周佛海邀约邓文伟、何亚雄、谢伯林等几位同窗好友,渡过沅江到河涨洲,登上龙吟塔,面对眼前的滔滔沅水,巍巍群山,一时诗性大发,随即在塔上题诗两首,以明心志:

沅水滔滔似砚波,手握青山当墨磨。

倒提龙吟试为笔,问天能写几行多?

凭栏浇酒酹神龙,拔剑狂歌气势虹。

敢以清流拦巨浪,耻居穷壑伴奇峰。

怒涛滚滚山河杳,落木萧萧宇宙空。

试问洲前东逝水,古今淘尽几英雄。

这两首诗文字奇丽,气势磅礴,足可以证实少年周佛海出众的写作才华。

曾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急先锋

周佛海被第八联合中学开除后,在好友邓文伟等人的资助下,又卖掉了家里仅有的几亩薄田,先后到长沙、上海等地谋生求学,后考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

周佛海在日本学习时,开始接触并阅读社会主义方面的书籍,对国际形势较为关注,对西方历史,特别是俄国和德国革命产生了浓厚兴趣,思想受到感染,开始信仰共产主义。在完成规定的功课之后,周佛海抽出不少时间去阅读有关书籍、杂志,积累了不少心得。有一次,周佛海写了一篇分析当时国际形势并推测其趋势的文章,投给了上海的《救国日报》。该报是由留日回国学生创办的,当时在国内很有影响力。周佛海本来不抱多大希望,但想不到文章居然被刊登了,而且报社还寄来了丰厚的稿费,连中学时代的史地教师邓竹铭也从家乡写信赞扬和鼓励周佛海。

意外的收获点燃了周佛海写作的激情。随后,在很短的时间里,他相继发表了多篇宏文和译作,多为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文章。

但后来,周佛海却逐渐蜕化为国民党右派分子。他积极开展反共宣传,标榜自己要做一个国民党的忠实党员,叫嚷“攻击共产党,是我的责任,是我的义务”。后联同广东大学(中山大学)的几名教授,创办了以反共为主旨的《社会评论》,发表《反共产与反革命》《再论反共产与反革命并答中国青年》等一系列文章,为国民党右派的反共活动摇旗呐喊。

周佛海以反共理论家自居,以他的反共理论和对蒋介石的忠诚,深得蒋介石的赏识与重用,曾一度负责为蒋介石起草讲话与命令等。周佛海终于挤进了蒋介石智囊团,为蒋介石内战、独裁出谋划策,成为蒋介石身边的“文胆”之一。

蒋介石的宠信,使周佛海的地位节节高升。这期间,周佛海先后著有《三民主义的理论体系》《物价问题》等,还翻译了《互助论》《社会问题概论》等著作。

回忆录帮忙找到了中共一大会址

周佛海一生笔头甚勤。他有记日记的习惯,而且每日必记完日记方寝,确有特殊原因未记,日后必补记。他还重视自己日记的保存,1943年1月11日,他的住所南京西流湾住宅失火,当其妻子抢救财物时,他却打开保险箱和书桌抽屉取出日记抱着往外跑,可见其珍爱日记的程度之深。除此之外,周佛海还写过不少记史性的回忆文章。周佛海日记和回忆文章记录了其经历过的重要历史活动,反映了他一生多变的心路历程,也记录了他早期参加革命组织的一些历史事实,特别是其中的某些篇章,为中共寻找一大会址帮了大忙。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陈毅出任刚成立的上海市军管会主任。在1950年夏末的一次会议上,由陈毅市长提议,经上海市委讨论同意后,决定在上海全市范围内开展寻找中共一大会址的工作,以迎接即将到来的1951年7月1日,即建党三十周年纪念日。

偌大的上海,几经战火,数度易主,加上当事人天南海北,寻找一大会址犹如大海捞针。巧合的是,寻找任务落到周之友的身上,周之友就是中共一大代表周佛海与杨淑慧的儿子。周之友向时任公安局长的杨帆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他的父亲周佛海生前喜欢记日记和写文章,会不会把一大会址也记录在其中?于是,工作人员在图书馆里,费了很长时间,终于在周佛海回忆录《往矣集》一书中找到《扶桑笈影溯当年》一文,其中记载了开会与住宿的地点,有“住在贝勒路附近的博文女校楼上……”“在贝勒路李汉俊家,每晚开会”等内容,“贝勒路”位于法租界,是以法国远东舰队司令贝勒的名字命名的,1943年,上海撤销了租界,“贝勒路”也随之以湖北黄陂县县名命名,改称“黄陂南路”。

为了确认会址,杨帆还把周佛海的老婆杨淑慧从监狱中放了出来,让她帮助寻找。据杨淑慧回忆,中共一大开会的地点是“李汉俊先生的家,我去过几次,印象不很深了”。“博文女校”是当年毛泽东、周佛海等9名外地一大代表在上海住宿的地方。工作人员又前往上海市教育局,查阅1949年前的上海中小学注册簿,找到了关于博文女校记录在案的文字。根据查到的线索,在当地老居民的帮助下,找到了一幢镶嵌着红砖的青砖二层楼房。后经各方验证,证实这便是毛泽东、周佛海等9名外地代表当年下榻的“博文女校”。

接着杨淑慧凭记忆在“黄陂南路”与“兴业路”的交叉口,找到一家挂着“恒昌福面坊”大字招牌的房子,经过反复观察后,很肯定地认为这里就是中共一大会址。后来经过反复查实,一大会址最终确定。

猜你喜欢

女校会址杨淑
九九寒冬至,“梅花”独盛开
关于博文女校若干历史问题的考证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掠影
亚布力企业家论坛永久会址:雪山中的洁白丝绸
厦门破狱成功的女豪杰——杨淑和
“八闽巾帼心向党·万村千居唱起来”古田会址展演兴起“大学习”热潮
比骨血更浓的母爱
勾搭留学君!
英式淑女是如何炼成的
女院长的密语